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田径
45450600000040

第40章 主要田径运动项目技术提高与锻炼(12)

这种推球技术的典型代表是美国优秀运动员奥尔费德,成绩达到22.68米。采用这种技术的预加速方式是旋转,在最后用力阶段无论从动作结构还是从方法上更强调转动因素。由于使用这种方法有较大的转动惯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选择采用这种技术的运动员并不普遍,选用时常常比较慎重。

二、投掷铅球技术分析和应用

尽管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投掷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共同的,包括投掷出手高度:从地面至铅球出手瞬间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出手角度:指铅球出手的飞行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铅球出手的初速度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出手初速度最为重要。力作用于器械的路线越长(特别是最后用力阶段),同时在该路线上作用于器械的时间越短,则器械出手的初速度越快,成绩刚越好。

(一)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析(以右手投掷为例)

1.握、持铅球的动作方法

①握法:握球的手要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贴在球的两侧。为维持铅球的稳定性,初级运动员可把铅球更靠近指根处,高水平运动员可将球适当向手指上方移,以利于发挥手指的拨球力量。托好球后,手腕自然背屈,铅球的重心固定在食、中指的指根或第二指骨处。

②持球站立:握好球后,将球放置在右颈部锁骨窝处,球体紧贴颈部,右臂屈肘,自然外展,掌心向外,上臂与身体夹角约成45°;运动员背对投掷方向,右脚尖紧贴投掷圈后端内沿站立,体重均衡地落在右腿上;左脚脚尖触地,位于体后约20~30厘米处,左腿呈放松状态;躯于和头部保持正直,髋向上略有提升,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于将要开始的起动动作;左臂自然上举,或者由肩上转向胸前,保持身体的扭紧,维持身体平衡。

2.预备动作要领

预备动作是运动员进入滑步状态前的身体姿态调节过程,对铅球运行距离的长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顺利地进行滑步刨造条件。常见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由低姿状态开始的预备动作。持球站立好以后,上体前俯约与地面平行,两腿弯曲,身体重心落于右腿上,左腿后伸以脚尖点地,左臂自然下垂,两眼目视前下方,将球臂肘部自然下垂,部分上体在空间探出体外,待姿态稳定后.顺势向后摆动左腿开始滑步。

从动作上看,运动员由下蹲状态进入滑步,铅球处于较低部位,身体由平衡状态开始,比较利于稳定重心,但是采用这种开始姿势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腿部力量,才能发挥滑步的特有效果,因此只有少数优秀运动员采用这种预备姿势。

方法二:姿势是从较高的姿态开始运动。运动员持球站立好以后,采用平稳从容的动作,上体逐渐前倾,当躯干接近水平位置的同时,左腿向后上方抬起,右腿膝关节微屈,体重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右脚掌,头部和躯干位置关系没有变化。伴随着左腿的回收,右腿的髋、膝关节主动弯曲,身体各部分都向右腿一侧靠拢,运动员呈“团身”状态。并且髋部略向投掷方向移动,为进入滑步阶段做好准备。

这种高姿态预备动作的优越性在于滑步开始时,右腿肌肉发力较为容易,身体重心起伏较小,完成最后用力比较自然。许多优秀运动员采用这种预备动作。

方法三:姿势与前面所介绍的两种方法有所不同。运动员持球站稳后,从容不迫地向前屈体,同时左腿向后伸展,左臂保持上伸。上体前屈至接近与地面水平时,从侧面看,整个身体形成一个“T”字形。待稳定后,顺势做团身动作。上体有节奏地加深前俯。约与地面平行,与此同时,左腿屈膝靠近右膝,左臂稍下垂,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移送,接着利用“团身”的反弹,左腿向后摆出,开始滑步。

这种预备动作基本上集中了前两种姿势的优点,便于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稳定情绪,取得平衡,更利于发挥躯干及上肢的力量,所以多被优秀运动员采用。

在现代竞技比赛中,也有许多运动员在完成预备“团身”动作时,加大躯干的扭转程度,把左肩扭至右膝前上方,更加充分地拉长躯干肌群的长度,以便发挥更大的力量。因此说无论运动员采用哪种预备姿势,都必须结合本人特点与习惯,使个他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3.滑步技术及配合

滑步过程是推铅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滑步的目的是使铅球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移动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用力条件。滑步动作是以左腿向抵趾板方向的摆动开始的。整个过程包括左腿与右腿的摆、蹬配合以及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

(1)左腿摆动的两种方法

“一:以左大腿向后上方摆出,配合右腿蹬伸,带动身体滑行。它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特别在左腿摆至后上疗时,给右腿的压力减小,便于蹬伸右腿,同时能较好地控制身体起伏,增大水平速度,给快速收、拉右腿创造了条件。但是,因为动作时间长.造成左脚落地较晚,双支撑的过渡阶段容易降低速度。初学者多采用这种方法,优秀运动员很少采用。

方法二:左大腿向后伸出,小褪直接向抵趾板插去。这种方法动作幅度小,双脚落地速度快,可以缩短滑步与推球之间过渡的时间。但是在收右小腿动作上比一种方法困难一些,要求运动员的右腿具有较强的肌肉力量,因此这种方法多为身体素质好的优秀运动员所采用。

(2)右脚蹬离地面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踵式滑步。踵式滑步开始时,支撑地面的右腿由前脚掌向后滚动,最后以脚跟蹬离地面,右腿呈伸直状态。这种滑步方法适用于腿部有力、动作灵活者,而且脚在蹬离地面时与地面形成的蹬地角小,能更好地控制身体的起伏,容易发挥水平速度.踵式滑法与掌式滑法相比,速度稍慢,收小腿动作困难,为多数优秀运动员采用。

方法二:掌式滑步。掌式滑步方法是以支撑腿前脚掌自然蹬离地面的方法。

右腿不充分伸直。蹬地角度比踵式方法的蹬地角度大,重心较高,便于收小腿。整个动作简单、省力、容易掌握,但蹬地力量相对小些。为部分身体高大的优秀运动员采用,初学者和中级运动员多采用这种滑步方法。

(3)滑步过程的蹬、摆配合技术

运动员在完成预备动作后,当左腿摆动进后半段,右腿压力减小,立即配合右腿的蹬伸。带动上体向圆心移动,并在右腿几乎伸直同时,右脚迅速蹬离地面,收拉右小腿,右脚内转约90落在圆心附近。与此同时,左小腿积极向抵趾板方向插去,脚稍外展落在抵趾板内沿15厘米处,左脚尖与右脚跟约在一条直线上。

滑步过程中。左臂始终微屈在右胸前方,它可以控制上体继续保持滑步姿势,帮助上体与下肢之间的扭紧,同时还为最后用力时上体向投掷方向转动,起协助作用。

(4)最后用力前

滑步即将结束时,上体稍有抬起。由于左腿后摆、左脚外展落地,左髋也被带动向左转动,这时两脚连线与髋轴几乎在同一垂面,与肩轴则扭转成90°,预先拉长了躯干及下肢肌群。此时右腿弯曲约90°,承担大部分体重。铅球处于右膝上方外侧。运动员形成用力推球前的预备姿势。

滑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运动成绩。滑步技术掌握较好的运动员,比原地推球的成绩远1.5~3米。决定滑步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一是左腿摆动的力量、速度和方向;二是右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三是蹬摆配合。右腿蹬地后快速收腿和左腿摆动后的积极下落,不仅直接决定滑步速度的快慢,而且是完成“超越器械”动作的关键,保证滑步后能迅速连贯地转入最后用力阶段。

4.最后用力技术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主要环节。它从左脚着地瞬间开始直到将铅球推离指尖,整个过程包括推球前的蓄力阶段和向投掷方向加速推球阶段。

(1)蓄力阶段

滑步结束,左脚落地瞬间,右脚及右膝继续向投掷方向转动并积极蹬伸,同时配合左腿有力的支撑,阻止身体水平前移,把力量传导至髋部,使右髋向前一向上送出,骨盆围绕身体纵轴做转动。原来向后扭紧的上体,由于挺转髋的带动,和左臂一起也随着向左上方转动,前俯的上体逐渐抬起,此时肩轴仍落后髋轴,运动员身体形成“侧弓状”,预先拉长的工作肌群成待发之势,为最后用力推球做好了身体和技术上的准备。这时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位置在两腿之间,为进入下阶段的推球创造了条件。

(2)加速推球阶段

躯干形成“侧弓”后,右体侧以右髋为主导继续向前转动.由下肢产生的力则继续向上传导,使运动员胸部对准投掷方向,在由左臂做出的向斜上方再向斜下方急振动作的自然引导下,躯干绕右髋水平轴做“鞭打”动作。急振同时,右肩高于左肩。

在伸臂推球前,运动员体重大部分已由两脚之间移至左腿,左腿配合推球动作,积极向上蹬伸,起强有力的制动支撑作用,帮助重心上升,提高出手点,并加长躯干及手臂向前用力距离,提高出乎速度,增强了“鞭打”效果。

“鞭打”动作到达高峰时机,右臂在肘关节处做有力的伸展,手腕内转屈腕,手指在离球瞬间有弹性地拨动球体,将铅球向前上方推出,完成用力推球的全过程。

在完成最后用力的过程中,头的位置及视线也是十分重要的。优秀运动员在做躯干“鞭打”时,直到最后才将头部转向投掷方向,两眼目视前上方,帮助控制正确用力的方向,同时对过早抬起上体起限制作用。

最后用力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影响器械飞行的远度。因此要求运动员在完成最后用力的动作时,要充分利用滑步阶段所获得的速度,不停顿;保证正确的用力顺序、动作连贯、不脱节,形成牢固的左侧支撑,发挥躯干“鞭打”动作效果,保证最后用力的顺利完成。

5.维持平衡的技术

在铅球即将离手刹那,优秀运动员能够做到继续向前加速,向投掷方向伸展全身,以加长有效的用力距离,获得更好的推球效果。因此维持身体平衡技术在完整推铅球技术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讲,器械出手后,右腿随势前摆,运动员积极变换支撑腿,将右啣踏于左脚附近,左腿后摆.右腿承担全部体重,并降低重心,保持身体的平衡,防止犯规。

(二)旋转推铅球技术介绍(以右手投掷为例)目前,旋转推铅球技术已被许多运动员成功地采用。这种技术准备部分的加速,类似掷铁饼的旋转技术,但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1.握、持球方法

旋转推铅球的握球方法与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握球方法相同。因为旋转式推铅球在加速过程中,离心力较大,因此持球时需要抬肘,把铅球紧贴在锁骨窝处,以防止脱落。

2.站立姿势与预备动作介绍

两脚开立宽于肩,两脚尖紧贴投掷圈后端的内沿,背对投掷方向站立。左臂稍向左前方抬起,以与右臂保持平衡,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

做预备动作时,上体左右转动,右转时幅度较大,保证拉紧躯干肌群,重心大部分移至支撑腿右腿,以便于旋转。

3.旋转过程及最后用力动作特点和过程

旋转开始时,上体利用躯干反扭紧的动量向左转动,左脚提踵,左膝外展,右腿蹬伸,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弯曲的左腿,并且以左脚掌为轴,向投掷方向转动(有的运动员采用以左脚跟向前脚掌滚动的转动方法)。由于离心作用,身体向左倾斜,形成一个以左肩、左膝的左侧转动轴。右脚蹬离地面后,右腿微屈围绕左腿向投掷方向做弧形摆动,上体将转到面对投掷方向时,右腿屈膝向投掷方向迈出,以加大转动惯量,给身体进行快速转动创造条件。随后左脚顺势蹬离地面,右脚前跨。并以右脚前脚掌落在圆心附近,承担全部体重。这个过程几乎没有腾空。右脚落地后继续转动,左脚立刻外展后向投掷圈的左前部分插出。这时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仍保持在弯曲的右腿上。由于下肢快速形成的双支撑,使落后的上体向投掷反方向倾斜与扭紧,形成超越器械。

在旋转动作中,因为球重、离心力大,右臂、右手需要牢固地控制铅球,头保持正直,眼向前看。为配合右臂保持平衡,左臂稍向侧前方抬起,帮助躯干形成最大扭紧状态,为最后转体用力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最后用力技术与背向滑步推球技术区别不大。旋转推球要求运动员更多地利用转体的动量,投掷臂准确、及时地完成推球动作。

4.维持平衡动作要领

铅球出手以后,在转动惯性的影响下,身体继续向左转动,犯规的可能性减小,但也要求运动员及时采用换步和降低身体重心来减缓冲力,以维持身体平衡。

旋转推铅球技术虽然具备如下优点:动作连贯、舒展;加速路线长;转动动量大可以快速将球推出,右臂、右肩用力程度较小;推球前身体最大程度地扭紧,便于发挥躯干力量等。但旋转推球也有不足之处:铅球质量大,旋转过程中离心力大,难以控制,难以发挥正确的最后用力技术,会影响投掷远度;技术难度大,不易保持平衡,并且在出手瞬间身体不宜发挥垂直速度,易产生减速或停顿。因此旋转推球方法多为优秀运动员采用,素质水平较低的初学者不易学习。

在运动实践中,无论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还是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技术细节上每个运动员都存在着区别。选择技术和进行技术训练要以运动员本人的体态、素质水平、用力特点以及心理特征等为依据,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专项运动技术。

三、推铅球技术专项训练

铅球运动员要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国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从少年训练开始到进入世界优秀运动员行列,至少需要6年,出成绩的第一高峰可在20岁左右,出成绩的第二高峰多在25岁以后。

铅球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初级专项训练阶段(16~17岁),专项提高阶段(18~20岁)和高级训练阶段(20岁以上),这四个阶段有各自的训练任务和训练要求,现着重介绍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必须经历的前三个阶段。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内容和方法

1.训练任务

①提高健康水平,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②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重点进行速度训练。

③学习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动作技能。

④初步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

2.训练内容和方法

(1)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①跑、跳、投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②活动性游戏、各项球类游戏,越野跑等。

③选择体操、武术有关练习。

④各种形式组合的身体训练,安排的比例。

⑤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和抛掷轻器械的练习。

(2)技术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