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尊师篇
45447200000016

第16章 陆佃尊师

陆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东浦镇鲁墟人,北宋学者。少年时非常勤学,家里贫穷没有照明用的灯,常映着月光夜读不停,传为美谈,又博学多才。著有《陶山集》14卷,皆传于世。对礼家名教之说,尤其精通《埤雅》、《礼象》、《春秋后传》。

他曾向王安石求教经书,两人结下了很深的师生情义。王安石推行新法之后,一次向陆佃征询对新法的看法。陆佃如实肯定新法的优点,也坦率地指出了新法的一些缺点。王安石父子在朝中权势很大,不少人以师生关系为阶,巴结奉迎,谋求仕进。但陆佃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许多人都极力摆脱与王安石的关系。陆佃却一如既往地对待老师,王安石去世时,他还做了道场哭祭老师,并在参与编撰《神宗实录》时,大胆坚持肯定王安石的成绩。

言行导航

尊师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尊师是一种美德,尊师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传统美德。

文中陆佃在知道老师变法失败后,许多人都极力摆脱与王安石的关系,但陆佃却一如即往的对待老师,不怕因此使师生关系而受牵连,充分的显示出了陆佃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尊师敬师者不一定有大学问,但有大学问的人一定是尊师敬师者。任何一位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尊师敬师,才有可能很好地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充分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反之,一个学生,不尊敬老师,不肯听老师的话,老师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他,就好比一个空瓶子,没有把盖子打开,就无法往瓶子里面装入任何物质一样。一个人如果不尊师、不学习,虽然有点小聪明,但大是大非是分不清的,因而也是难得大智慧、难有成就的。所以,尊师无疑是做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