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韵语--这个夏,多愁善感
45440600000022

第22章 盘在回忆内的习惯与喜爱

电影

在这个城市最大的影城,有一张贵宾卡,每看一次电影,只要付平常票价的百分之六十。

习惯是,独自,买双人情侣座,然后在天是星地是星的空间内寻找座椅,等爆米花的炸开,较之街边的小摊,同样的爆米花移家至影城便贵得离谱。却,还是会抱上它,暖暖的开在胸怀,或不为吃,只为拥抱。

倒在位上,将自己全身盘入座内,拥抱的爆米花罐便更加真实,空间因为爆米花塞得香飘而饱满。

常常是这样的,轮回的电影,第一轮会倒在黑暗内睡眠,独自占情侣座,是抬眼低眉逼看的孤独。

待第二轮,搬到单人座,再开始精细的读电影。那时精力充沛,双眼放光,笑或流泪,都肆无忌惮。

还有谁也如此看电影?但我已多年如此。

早年亦是留恋影院的,但彼时,不必在怀中抱些什么,因为没有空闲的手臂,它们被他牵着,嘴有时也会兴奋积极,被他塞填进食物,屏上的影像,是次等。常常走出影院后会问身侧的人,到底都放了些什么?

那一刻人已从虚拟的故事中逃离,空间内是喧嚣和流动得畅然的空气。呼吸也是微笑的,跳上他的车,很满足很满足。

彼时影院内自己的嘴,是用来讲话与吞食的。

现在影院内自己的嘴,是用来紧抿以逼退空荡的胸腔内回旋的叹息的。

公车

看完电影后,会去转商场、书店,要不就是跳上公车,乱转悠。

待放眼皆是陌生时,便寻找出租的影,下车折入的士,转眼又回到了家。

后来,我逃出了这种生活,基本上不再等公车,也忘了那些清晨四点起床,赶二个多小时的公车,穿城上班,晚上再如此折腾地归去,推开家门时,已是街灯绽放,长影萧瑟的光阴。

那时最怕的是公车脱班,会迟到,会被逼坐小巴,而一轮小巴下来,可以耗去我一天的车费。盼公车的驶临是那种望穿秋水的期盼。待好不易休息要出门,懒洋洋地再立在公车站牌下,心内,会生些焦躁,好像生命奄奄一息地便会绝望地压在这摇摆而来的公车下,看不见明朝般。

但后来,公车成了一种娱乐,盲目地坐,看窗外晃过的景,转到最后,疲乏了便直接地跳上出租,冲着家的目标,归去了。不再有碾辗,不再有望穿秋水的等。

现在只会在白日内,独自塞着耳机,在喧闹的大街,挑空荡的公车,耳内是激烈的音乐,眼内是他人的世界,独自的座椅,起身、让座、下车、回望,大街上轻短的影,只此唯一。没有重叠。

彼时的车,是用来交通的,坐上,便心生期待。

现在的车,是用来消遣的,坐上,是空落,茫无方向。

书店

最爱逛的,是书店,永远别担心你看书多,因为这世上书出版的速度永远比你看的要快。就像有个同事是碟迷,平均每天要看二部电影,那时就替她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她会没有碟片看了。可同事笑着说:“放心,这世上每天都有新电影。就像这世上每天都有人在写故事,每天都有新书出版。所以,你尽管放心地看,肆意地买吧。”

后来,我到书店后会顺手带上拖车,会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好的书目搁在服务台让服务生为自己找全,而自己则开始乱逛,稍一翻感觉中意便扔入身边的小车内,情形就象一个在超市内购物发泄的失恋少女。

为此,逛书店的机会比起从前少了很多,因为每次都会搬回一堆,会立在街边象逛街购物者一样守一堆的口袋招出租。家中电脑边,床头,茶几上等,四处皆是书,翻了一本又一本,常看不到结束。书柜内摆的满满的,却从不打开它寻找,重新阅读。

而曾经,书店是每逢休息必去的场所,泡的时间可以是半天,可以是一天,却从不买。因为对自己来说,新书的价格,着实是贵的。那时为解平时的无聊,口袋中有一张市图书馆的借书卡,只借,不买。

每一本都看得完整周全,所有的故事都会在后来很长的时间内盘踞脑海。就像现在看碟,为碟中的故事哭笑一样,那时就为手中的书拼命地拽动自己的情绪。

我还记得那时买的每一本书,却记不起现在才看完的书内的情节。

那时,买书是一种渴望的所得。可以反复地看一个故事,看到相靠的人儿眼中存在彼此的影像,淡然幸福。

现在,买书是一种习惯,从不重复看同一个故事,看到后来,眼中是一片萧瑟,怎么转身,皆是独自在品尝,故事引来的情绪,成为完全个人的体会,而且越来越寻不到面庞上激烈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