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3(选题报告1)
45433300000027

第27章 危险和机遇并存机遇在于胆识(3)

在商业活动中,机会无处不在,别人告诉我们的或是自己发现的等等很多,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选择的可能,我们要从中做出选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有很多,客观的或是主观的,最根本的是我们无从知晓眼前的机会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当然也从来没有人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复杂心理让我们不忍放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商业活动中,面对如此多的事情,决策失误是经常有的现象。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就曾经因为没有对机会说“NO”而走了弯路。

20世纪90年代初,初尝多元化经营甜头的汪力成经不住各种赚钱机会的诱惑,将大把资金投向了12个行业,包括房地产、食品饮料等。汪力成认为这是一个赚大钱的好机会。

1995年,分散投资、盲目立项、管理失控等后果开始暴露出来,子公司之间的债务、担保搅成一团乱麻。

面对众多的市场机会,谁都可能选择错误道路。聪明的商人在犯了错误后会及时领悟到,并及时回头。

到了90年代中期,敏锐的汪力成已经觉察到自己的决策失误。

他立即对华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重新定位,坚决将原来华立在12个行业的23家企业收缩为3个优势产业的4家公司,并将精力集中在华立的优势产业——电能表。

果然,两年后,随着中国“两网”改造的开展,电表的销售量大增,公司效益一下子就增长了不少。

事后,汪力成这样总结自己的得失成败:“机会太多,总是容易让自己乱了阵脚,但是对商人来说,乱了阵脚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地反应过来。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能算是个成熟的人;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企业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家。要敢于对机会说‘NO’。”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说:“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来,浙商能一路比较顺利地走过来,我认为与他们的敢于对机会说‘NO’的精神有关。”

一个想赚大钱,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要沉稳、干练,面对多如牛毛的商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敢于做出适当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

智慧之源

穷人: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放过每一个机会。

所有对自己有利的、能赚钱的事情我们都做。

富人:面对多如牛毛的机会时,不要慌乱,要瞄准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敢于对其他的机会说“NO”。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不冒进,做生意不是你想多快就能多快的

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说:“万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有稳定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事情是没法超越的,不是你想多快就能多快。”

一个富翁教儿子开车,富翁说:“你看到我怎么开了吧,你不要管这车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这和开车没关系,你只要记得住,遇到状况,就踩刹车。”

5分钟后,儿子成功地把一辆豪华的奔驰撞到了路牌上,吓得一句话不敢说,富翁也利用这机会说了一段非常有说服力的话:

“你看到了吧,不刹车就会失控,而失控是最坏的情况,因为没有人知道失控以后会发生什么,开车是这样,做生意也是这样,在不清楚周围情况的时候就要刹车,随时刹车!”随时刹车,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让我们知道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可以让我们不过于情绪化进而客观地分析问题,可以随时调整。

当小公司发展顺利,取得一些成就后,生意人这时候进取心也较强,很容易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冒进错误。正是由于公司的规模较小,通常都急切地盼望进人大型公司的行列。

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的是,过于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往往使公司在财务上陷入困难的境地,这是很多公司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很多公司的经营者在获得成功之前,都有过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够保持乐观情绪和坚强信心。但是在公司进入发展阶段后,其中一些人往往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以至主观决策,盲目求快求大,使公司受到重大经济损失。

艾某是一家经营得十分出色的机电设备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他聪明能干而又精力旺盛。一次,他的一位债权人怂恿他将股票上市,筹集资金兼并另外两家工厂,并建议他将这三家私营公司组成“艾氏实业集团”。不幸的是,艾某本人以及他的管理班子都没有对经营新公司做好充分准备,也没有掌握新收购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结果,这两家公司都陷入困境,最后停业清理。

还有些公司获得成功的原因纯粹是赶上了好机遇。例如,当时的市场条件有利,或者竞争对手不多。这时,有的经营者和他的管理班子成员往往错误地将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且还毫无根据地得出可以把任何规模的公司办好的结论。在这种假说下,他们一心想把私营公司“做大”,这样,当然要冒极大的风险。

为防范这样的经营风险,应做到:

(1)对公司实力和经营者的能力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科学的估价,获取能否“做大”的主客观方面的结论。

(2)切忌急功近利,被眼前利益牵着鼻子走,注意积蓄力量,做好扩张或高速发展的准备。

(3)在投入一种扩张行动之前,必须仔细规划总的方针和策略。

(4)充分注意计划的实施和专有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细节。

智慧之源

穷人: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应该继续扩张,做大做强。

富人:要随时准备停下来,尽管有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决心。

时变我变,掌握主动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因此,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以及实施作战计划都必须随变化而变化。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战争的汪洋大海所淹没。

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炮火硝烟的战争,“商情”同样是瞬息万变的。

时变我变,关键在于一个“先”字,必须抢在周围的环境再次“变化”之前,改变已经“过时”的计划,掌握主动权,先发制人。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包玉刚一心迷上了航运,他千方百计地说服父亲,并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70多万美元,专程到英国买回一艘旧货船,正式打出了环球航运公司的牌子。

包玉刚买了船后自己并不经营,而是转租给了日本一家航运公司。他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做虽然利润少点,但可以不冒航运价格起伏较大的风险而稳收租金,同时又弥补了自己不熟悉船务和航运业务的不足,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这是包玉刚的一贯作风,既敢闯又稳重。

环球航运公司成立后,在经营上一直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包玉刚把船长期租给运输公司,固然得不到暴利,但是极为稳妥,即使航运价格猛跌,他的利润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谨慎稳重,是包玉刚在经营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仅靠稳重是远远不够的,包玉刚深知信誉在生意上的重要性,因此他特别注意树立良好的信誉。

包玉刚把船租定得很低,而且船租出去之后还要配上最佳服务。

这样。他的客户越来越多,他的事业也就发展得越来越快。他由一条船起家,几年时间,靠租船的收入就发展到了7条船的规模。

20世纪60年代中期,包玉刚敏锐地认识到,随着中东地区大油田的全面开发,石油运输将在全球航运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于是他迅速投资建造大型油轮。

当1971年市况不振时,他还是订造了6艘船,总吨位达到150万吨;1972年,他又订了7艘船,总吨位110万吨。不到20年时间,包玉刚已跃升为世界级的船王。1980年,他的环球航运公司昌盛时,旗下船队达200多艘,总吨位达2100万吨,相当于苏联全国的商船总吨位。

同其他行业一样,航运业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包玉刚在登上船王宝座之后,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而是从兴旺的表象背后看出了隐患。他预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航运业会出现衰退。于是他选择“弃舟登陆”,他卖掉了手中的大部分船只,转向在陆地发展。

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包玉刚的环球航运公司卖掉了大部分的船只,并用拥有的大量资金和李嘉诚合作收购了九龙仓,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弃舟登陆战略。

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明智的。由于他快人一步地转移投资,从而得以逃脱航运业衰退带来的厄运。而在世界上,不少航运公司如香港的东方海外和华光航业等,都深深陷入了泥潭而不可自拔。处于困境中的航运公司无不钦佩包玉刚“防患未然”的远虑。

正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自然变化的规律、人生动态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只能顺从不能违背,顺从就能大通顺。

识时务的商人,当情况有所改变时,能知变从权,顺应大势而为。

社会也总是处于变革之中,一个优秀的商人总是能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该发展时发展,该收缩时收缩。审时度势,处变不惊。这是一种大商人的素质,有了这种素质,必有大的作为。

智慧之源

穷人:只顾埋头做事,不看形势,即使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形势也无动于衷。

富人:从细微处看到来来的发展方向,在商业直觉和决策理性的平衡点上把握准大方向。

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机会,在有机会的地方抓住机会

很多富豪很小就走出家门来到全国各地,在别人还没有市场意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各地的市场上努力打拼了。而当其他人开始参与市场时,他们早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充足的市场经验。他们努力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创造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经济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

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在有机会的地方能抓住机会是很多人发财致富、掘到第一桶金的重要方式。

1995年的一个中午,商人罗云远和一大帮朋友一起吃饭。当时,罗云远随便问一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下一步有什么动作。那位朋友说,湖北省电网马上要开始改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是这句不经意的话,让罗云远获得了商机。

罗云远心想:改造电网,必定离不开电表、电线、电缆之类产品的需求。每家每户都需要电表,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呀!

于是,罗云远立刻赶回浙江老家,找到一家中外合资的五金厂,签到了该厂电表在湖北地区的独家代理权。当时,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商机呢,因此,罗云远的谈判不费一点周折。

当电网改造的消息正式传开的时候,罗云远手上的优质产品已成为湖北地区的畅销产品,其他人再想要去浙江进货的时候,独家代理权已经被罗云远签走了。

在湖北电网改造的5年当中,罗云远的销售额达两三千万元。

成功的商人总是善于洞察市场的变化,研究市场发展的规律,准确地把握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引领市场潮流,并占据市场制高点,使自己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智慧之源

穷人:机会都让别人抓去了,这里不会有机会了,努力也没有用。

富人:积极并善于寻找和发现市场空隙,然后见缝插针,这样才能先于别人开拓新市场,引领市场潮流。

危机意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危机能把一个公司击倒,当把危机看作一个机会的时候,它又能使倒下的公司站起来,私营公司的做强做大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在生产经营做强做大的过程中,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的情况是罕见的。事实上,逆境多于顺境,失败、挫折、打击和危机,常常伴随着公司的成长。总经理常常只对公司的主要指标感兴趣,而忽视了指标掩盖下的许多问题,表面上公司欣欣向荣,不断发展壮大,其实内部已经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了。

风险意识、危机意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怎样避免危机的发生?最重要的方法是进行危机管理。也就说,在危机发生之前,先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当危机发生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解决危机,操纵整个局势而不是让局势左右公司,从而使危机变为机会。

面对危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预防。即在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和居安思危。

(2)准备。即成立一个由公司最高领导(总经理)、人事部经理、业务部经理和公共关系部经理组成的危机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拟定危机沟通计划和危机的处理。

(3)行动。即危机一旦发生,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做的主要工作。

危机初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现象是各种消息模糊不清、谣言四起、前后矛盾,造成社会公众对公司的误解、偏见,甚至敌视。而在这一时期,总经理及公共关系人员还没有介入具体的危机抢救工作,只是刚刚开展危机沟通计划的程序。

危机稳定期。进入这一时期后,危机的真相基本上公诸于众,企业和社会公众都比较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公司也已经开始采取一定行动,总经理及公共关系人员已将相关资料分发给新闻媒介,各种谣言不攻自破,消息渐趋稳定。

危机抢救期。这是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公共关系人员采取行动进行抢救的关键时期。此时,总经理应指挥公共关系人员设立“单一信息发布中心”,及时向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发布危机抢救工作的最新消息。在发布各种消息时,一定要坚持“公开事实真相”的原则,以避免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猜疑。

危机的末期。危机抢救工作即将结束,公司总经理及最高管理层和公共关系人员,还需要开展一些具体的工作,妥善处理危机后事和安抚人心。同时,公共关系人员还应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并提出防止危机重演的计划与具体措施。

智慧之源

穷人:我现在发展得很好,绝对不会出事情。

富人: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