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4543200000051

第51章 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拿破仑死后,有一个时期法国人不愿意想到拿破仑。与其说是政治原因,还不如说是征服的狂热过去后,每家每户对战死亲人的怀念,变得刺痛而具体。那么,一个国家的上百万战争受难者,巨大的生命牺牲代价,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把这样的伤痛抹去呢?对于健忘的人类,短则10年,长则20年就可以了。

年,在拿破仑离世9年之后,几百万孤魂野鬼依然游荡在昔日的战场,他们也许还是一些老人梦中流着眼泪去伸手触摸的孩子,可是,对于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法国人,他们已经是被抹去的历史尘土。而伟人,却因传奇而再生。已经到了拿破仑“荣归故里”的时候了。

迎回拿破仑的法国当政者是路易·菲利普国王。他的当政是另一场被称为“七月革命”的武装夺权的结果。当然,这还不是法国的最后一场革命。雄伟的凯旋门刚刚完工几年,香榭丽舍大道挤满了迎接拿破仑的巴黎人。送葬的队伍声势浩大,相对于拿破仑的大军,他是孤身返乡。当他在灵柩中独自穿过凯旋门,耳边响起“皇帝万岁”的呼声时,不知拿破仑是否想到,这个凯旋门,原本是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场上留给士兵们的一个虚幻荣光的许诺。

拿破仑的灵柩,走的就是我们今天走过的这条路线,只是两边的景色和今天完全不同。香榭丽舍当然还远没有那么摩登。大宫、小宫是60年后的1900年建成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桥,也是在19世纪末才建成的。这座桥是以俄国沙皇命名的,这位沙皇曾经亲自赶来,为大桥安放了奠基石。他的爷爷就是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败给拿破仑的亚历山大一世。时过境迁,俄国和法国已经结盟。大桥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他所建立的这个俄法联盟。

拿破仑被安葬在荣军院的穹顶教堂。今天,这里是一个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看一眼的地方,这是墓葬设计的经典作品,确实非常值得一看。按说它也是地宫墓葬的形式,可是,设计师显然巧妙地打破了传统的构造。在安放棺木的位置,打通了地面与地宫的楼层阻隔。拿破仑墓不再给人以阴冷的感觉,肃穆的沉淀和光荣的上升,都以法国人特有的艺术方式,完美地得到了表达和兼顾。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

雨果笔下的大革命是矛盾的,显然可以从中看到雨果的心灵挣扎。在《九三年》里,他列举了旧制度的残酷和不公正,列举了大革命对旧制度的改变,也列举了同时发生的大革命的恐怖和残忍。这一切都集中地、典型化地堆积在一起,似乎使人们无所适从。但是在法国,这是无数人看到的事实,这是无数学者列举过的事实。这似乎是作为文学家的雨果也没有能力解决的悖论。然而,是雨果,第一次把善和人性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放在了法国人面前。

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域、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

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拿破仑一代帝王,横扫欧洲大陆,建立庞大的帝国;雨果一代巨匠,才华横溢,奠定不朽的文学帝国,我认为两个人都是了不起的,是值得法国人骄傲的!文韬武略,向来是咱中国人的追求之才,看华夏几千年,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文韬武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