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4
45425400000031

第31章 经典历史故事(7)

“我的天哪!”希特勒在贝斯加登山间别墅里看到了张伯伦的急电,喜出望外,不禁失声怪叫起来。他正在为侵略捷克的事伤脑筋呢。因为第一,这时德国的军事实力还有限,准备进攻捷克的兵力也不过是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第二,在德国国内,国防军总参谋部都反对希特勒侵捷的军事冒险计划。第三,最重要的,在国际上,要是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德国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如今,张伯伦登门求和的电报,正中希特勒下怀,他知道进行敲诈的机会来了。

9月15日,天还没有亮,69岁的张伯伦就忙着赶路。他夹着那把晴雨都带在身边的黑伞,生平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中午在德国慕尼黑着陆,又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贝斯加登。希特勒见张伯伦自愿上钩,索性摆起架子,站在山间别墅高高台阶的半腰上,等着英国首相从汽车下来。此刻已经是下午4点,天空一阵黑似一阵,乌云遮住了群山,下起雨来。张伯伦连忙打开黑伞,和希特勒进入别墅大厅。

此刻,希特勒虽然表面上气壮如牛,心里却直犯嘀咕:他还拿不准这个英国老头儿到底打算干什么。尽管驻伦敦大使已发来报告,说英国人将按德国的建议行事。

坐定之后,张伯伦先开口说:“我时常听说这个房间。不过,它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他是在用“房间”来比喻希特勒的“生存空间”,暗示:你德国可占的地方有的是,何苦要打仗?

希特勒听出了这话外音,没好气地回答;“英国有的是大房间,那是你们的!”他对大英帝国遍布世界的殖民地非常眼红。

“你什么时候来看看?”张伯伦苦笑地说。

“那接待我的,准是反对我的示威游行!”

“嗯——那也不一定吧?聪明人见机行事呵!”

至此,希特勒心领神会,在生硬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端起杯子,请客人喝茶。

茶毕,希特勒突然问张伯伦,他打算怎么个谈法。英国首相说,如果对主人方便,他倒是喜欢光是两个人密谈为好。于是他们走上二楼一间书房,关起门来。

他们密谈了些什么?根据战后查获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露,希特勒一上来就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的“功劳”。接着就杀气腾腾地说:“不论用什么方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捷克打一场世界大战,也不怕!”他看出了英法害怕把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他左一个大战,右一个大战,说个没完。张伯伦急了,打断了主人连声喊打的演说,问道:“如果元首决定动武,为什么还让我来?”

希特勒一听这话,知道言归正传了,于是话题一转,猛地问道:“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

此时希特勒已不是装模作样地大讲什么“民族自治”和“公民投票”,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捷克的苏台德区据为已有了。对此,张伯伦并不感到意外。祖宗五代都以做生意发家,本人也是巨商富翁的张伯伦当然明白:对方开价了,买卖总会做成。于是,他对主人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毫无关系的。”这就等于说,他同意让捷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拉着法国人一起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他们把自己的领土送给德国,以此换来英法两国平安无事。捷克政府开始表示拒绝,并请英法两国注意,如果退让这一步,就会使捷克早晚要被德国完全占领。英法两国不但不听,反而威胁捷克政府说:如果拒绝,将来捷克只能自己对付德国了。捷克政府最后只好屈从英法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张伯伦满心欢喜地又飞到德国向希特勒报信。经过一番周折,9月29日,在慕尼黑召开了有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参加的四国首脑会议,决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这就是臭名远扬的“慕尼黑协定”。

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他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候,还兴高采烈地说,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呢!而希特勒并不给他这个面子。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第二年3月就悍然侵占了全部捷克。

英法两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安全”,实行绥靖政策,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去满足德国法西斯的要求,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野心,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英吉利海峡的空中战

法国投降了,那么英国呢?

德军进攻西欧各国的消息传到伦敦,人们立刻紧张起来。议员们齐声谴责首相张伯伦。正是他的错误政策使德国为所欲为的。张伯伦被迫辞职下台,几个月以后,他就死了。接替张伯伦担任首相的是原海军大臣丘吉尔。他组成了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的联合政府。丘吉尔在下院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演说中说: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我们的政策就是全力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但是,当时的局势是非常严重的。

希特勒本想渡海进攻英国本土,但他自知德国的海军不如英国,于是决定依靠空军,发动空中的闪电战,想先夺取制空权,来为德军登陆扫清道路。这个任务落到那个掌握空军大权的帝国元帅戈林的身上。他为此制定了“鹰计划”,从8月12日开始,就有计划地袭击英国空军的雷达站和机场。但是,当英国空军奋起反击以后,德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于是戈林决定集中摧毁英国的战斗机群。从8月24日到9月6日,戈林每天派出1000多架飞机,以数量的优势在英国上空与英国空军进行空战,并轰炸它的基地和指挥系统。英国的驾驶员一个月内每天要起飞好几次,虽然很英勇,但也非常疲劳。南部的5个战斗机场遭到巨大破坏。7个关键性的地下指挥系统,有6个受到猛烈的轰炸。有446架战斗机被打毁打伤,四分之一的驾驶员牺牲或受重伤。正如丘吉尔后来说的:“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几个星期,英国在天空中就没有有组织的防御力量。入侵几乎肯定是会成功的。”

可是戈林指挥的空军,从9月7日起把它的目标突然改为大规模夜袭伦敦等城市去了。这使得英国空军大大地缓了一口气。

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转折和改变呢?原来在8月23日晚上,有12名德国轰炸机驾驶员奉命对伦敦郊外的飞机工场和油库进行轰炸,但由于航向错误,把炸弹扔到伦敦市中心去了,炸毁了很多住房,又炸死了很多老百姓。为了报复,英国宅军第二天晚上也派了81架飞机轰炸了柏林。那天晚上,柏林上空浓云密布,英国空军只有半数找到了目标,柏林的损失并不大。可这件事对德国的士气影响却很大。因为柏林第一次受到轰炸,也是战争开始以后,第一次在德国首都打死了德国人。早在大战之前,戈林就曾经吹嘘德国的防空能力,说:“一颗炸弹也扔不到鲁尔(德国的工业区)来。要是有一架敌机到达鲁尔的话,我的名字就不叫赫尔曼·戈林。你们叫我什么都行。”现在英国的炸弹竟落到了首都柏林来了。英国空军还撒下了许多传单,上面写着:“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而德军居然连一架英军飞机也没给打下来。戈林的牛皮吹破了!

于是希特勒和戈林改变了对英国空袭的目标。从9月7日到11月3日,伦敦连续57个夜晚,遭到德国空军的恐怖袭击,每天平均有200架轰炸机狂轰滥炸,先是重磅炸弹和燃烧弹,炸得伦敦市区到处起火,硝烟弥漫。接着是延时炸弹,使大段大段的铁路线、交通枢纽和重要道路多次中断。在这头3个月的空袭里,德国空军一共投下了1万多吨炸弹,炸死居民126万人,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英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仇恨法西斯暴政,沉着应战。起初,人们遇到空袭就进入防空壕,地下铁道。后来,到了大轰炸的严重阶段,他们反都不害怕了,不再进入地下,而是登上屋顶,手拿望远镜和步话机,组织对空监视网,有的报告敌机的动向,配合飞行员作战;有的报告火警的所在;有的组织抢救火灾;有的组成拆卸延时炸弹的信管的小组。

为了对付德军登陆,英国有200万人手中有了步枪和刺刀,他们大都编入正规军中。庞大的国民警卫军,有的手持步枪,有的拿着棍棒,随时为保卫英国而战斗。与此同时,英国空军还不断袭击大陆沿海准备入侵的德军舰只。希特勒妄图用残酷的空袭击垮英国人民的战斗意志,而战争又恰恰锻炼了英国人民。

在英国人民和军队的顽强抵抗下,德军入侵英国的计划破产了。英国保住了,它成为后来从西方重新反攻欧洲大陆的基地。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的早晨,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的夏威夷珍珠港,阳光灿烂,海面平静。舰艇像往常一样,整齐地停泊在港内,飞机也密密麻麻排在瓦胡岛的7个机场上。官兵们有的正在吃早饭,有的已经上岸度似去了。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金梅尔正准备换上运动服,到高尔夫球场去同夏威夷地面部队司令肖特中将玩球呢。

珍珠港

突然,随着一阵飞机轰鸣,炸弹从天而降。刹那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爆炸声、警报声一齐响起。珍珠港立刻成了一片火海。就是这样,有人还以为这是“演习”呢!其实,这是日本特遣舰队派出的第一批突击队驾驶183架飞机偷袭珍珠港。突击队指挥官渊田美津海军中佐发出了奇袭成功的预定信号:托拉!托拉!托拉!(虎!虎!虎!)坐镇在万里之外的广岛“长门”号旗舰上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及时收到了这个信号,洋洋自得,兴奋得脸都红了。

使用飞机偷袭珍珠港,是山本五十六早在10年前就确定的对美作战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南进太平洋的最大障碍。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进攻,苏德战争爆发了。东方的日本也急不可待地想扩大侵略战果,在这年7月,日军占据了印度支那南部。这样,它和美国的矛盾加深了,关系急剧变化。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决定立即准备和美国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