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以智取胜(中华美德)
4542500000056

第56章 每本书都有它的命运

伊林在《书的故事》的开篇讲了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他想找到世界上产生的第一本书,就整天都呆在图书馆里。衣服鞋子上也堆满了灰尘。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坚守在图书馆的书架旁。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找到世界上的第一本书。你会说,世界上第一本书已经埋在地下,早就化成尘埃了。事实上,世界上的第一本书不是一本书,而是人。古代人们靠交谈来传递故事,一代接着一代。人们也曾试图结绳记事,可是一个结两个结还好说,等绳结到了几百上千个,谁还能记住第108个结记录的到底是去邻居家喝喜酒,还是邻村的张老三家新添了个宝宝需要祝贺?记数就更加困难,前十个数字还可以用手来表示,到了后面就只能双手翻来覆去,像风车一样。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是在扑苍蝇,谁知道他是在算数呢?

于是,人们逐渐发明了文字,镌刻或誊写在动物的甲骨、贝壳、竹简、兽皮上面。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纸,承载文字的工具轻便了很多。再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人们可以大批量地生产书籍。时光流转到今天,不仅人人都可以阅读,而且还产生了很多其他的阅读途径,比如网络,但就连掌握亿万电脑王国的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5页以上的信息,他宁愿印在纸上阅读。

我们可以从读书这件事中找到很多,比如智慧、常识、乐趣,甚至达成对人生的认识、思考与判断。当然,我们也认同约翰内斯·贝希尔说的“读书会有所得,也会有所失”,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一本好书和一次美妙的阅读给人带来的充实的变化。尽管也曾有人兴高采烈地去书店,对着店员说要买本“莫泊桑的烹调书《羊脂球》”,或是边读书边走路而导致迷了路,但这些历史上有趣迷人的故事,除了让我们会心一笑,也展示了人与书之间的某种缘分。

我们承认存在一些读书狂,但读书并非人们头脑中想象的那种状态,抱着一本书,隔断与世界的一切联系。克尔凯郭尔曾说:“借书是结交女朋友的好方法。”我不知道他是否曾经有过这种经历,至少这句话提供给我们一个有关恋爱的新思路。

大多数狂热的读书人将书籍视为珍宝甚至性命,如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埃尔金·威德纳,他为了买到1598年版的《培根散文集》,在临行前说:“我还是等买到书再走,万一我搭的船沉没了,我才能和那本书一起葬身大海。”结果,他乘坐了历史上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而他的那句话竟然变成了现实中的不幸事件,他最终与自己珍爱的图书相守于茫茫大海。据说雪莱离世的时候,口袋里装的是《济慈诗集》,有种英雄相惜的感觉。

拉丁古谚语说:“每本书都有它的命运。”伊林在《书的故事》中也说:“一本书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书的生活断不能和人的生活分离。”而且,“像书这么出色的东西,我们也只能抱歉地写这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