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甘肃省林学会在武威地区石羊河机械林场召开了“风沙区防护林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省科委、省林业局、甘肃农业大学林学系、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省水利勘察设计院、省地质研究所、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科技人员;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的农林局、林业工作站、森林管理局、林科所、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所、金塔治沙试验站、五泉林场及敦煌、安西、玉门、金塔、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古浪、景泰、民勤等县林业工作站及国营农林场的负责同志和科技人员;武威地区石羊河机械林场、武威地区科协、农林局、民勤县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代表50人,列席代表10人,会议由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张漠豪副总工程师、赵兴良副研究员主持,副研究员郭普、施及仁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有关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营造技术、效益观测、治沙造林等方面的报告、论文等21篇。 通过参观省属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沙生植物园、武威地区石羊河机械林场的固沙造林试验区、天然灌丛封护区、采种区,民勤县薛百公社宋和大队治沙样板点的防风固沙林带、护田林网等,与会同志对风沙区防护林体系与治沙造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00年,总场派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葡萄设施栽培观光葡萄园建设高级研修班”,对发展葡萄产业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认识。
1998—2002年,石羊河林业总场作为协作单位,与武威市葡萄产业办公室、武威市苏武山林场、凉州区林业局、民勤县林业局共同完成了《甘肃武威酿造葡萄综合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的研究,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年,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在武威召开,知名葡萄专家晁无疾、修德仁、罗国光、齐与枢等到石羊河林业总场扎子沟、红崖山葡萄基地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武威是全国出产酿酒葡萄酒原料的核心产区,民勤更是全国优质酿酒葡萄产区之一,是最有希望酿造绿色食品的地方”。
2004年10月,总场派出4人考察组,先后到敦煌阳关林场、敦煌南湖乡、哈密市林业局、农十三师火箭农场、吐鲁番、石河子农八师葡萄研究所、酒钢公司宏丰种植园等地,就鲜食葡萄发展现状、国内市场销售情况、品种结构、栽培技术措施、管理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机制等,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学习。
2005年6月,总场参加了在甘肃省天水市举办的“中日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暨中国西部葡萄产业发展论坛”。
2005年7月,总场组织有关分场和科室负责人,紧紧围绕鲜食葡萄销售市场,对南方和东部沿海大城市的鲜食葡萄市场销售情况、产品质量要求、包装、运输进行专题考察,并联系客户或寻求销售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了与市场的对接,为全场鲜食葡萄的销售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2003—2005年,总场聘请甘肃农业大学王嘉长教授担任葡萄产业技术顾问,对全场酿酒、鲜食葡萄基地建设及栽培经营管理进行指导。 期间举办葡萄培训班9期,培训技术人员及职工700多人次。
2004—2006年,总场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勤县科技局合作进行了《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及配套技术集成》项目的研究,期间聘请甘肃农大蔺海明、安文芝、祝玲敏教授来场举办甘草技术培训班3期。
2006年7月,总场参加了“2006年甘肃农村发展研讨会”,在会议上交流了《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2006年9月,总场参加了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中国西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同时对宁夏永宁县的鲜食葡萄设施栽培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同月,又派员参加了西北五省绿色食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暨中国绿色食品西北协作组会议。
2007年5月,总场组织9个分场和计财科的负责人,对沈阳永乐乡、于洪乡的鲜食葡萄设施栽培、烟台农博园的设施农业、莱阳市的红提、黑提葡萄避雨栽培、平度市大泽山镇中国农科院葡萄基地、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中国荣名葡萄科技开发中心、上海市马陆葡萄研究所、马陆葡萄主题公园、浙江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张家港神园葡萄示范园、神农庄园进行了综合考察。
2007年, 石羊河林业总场与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合作完成了《石羊河下游荒漠植被天然更新与封育技术研究》项目,2008年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007年,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启动,为推进节水型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产业,总场聘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罗全勋同志担任林场技术顾问,指导全场日光温室建设、管理及葡萄生产经营。
2008年4月,总场派3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第三节 引种驯化和推广
一、1964—2000年引种驯化与推广
从建场伊始至2000年,为了丰富林场固沙造林树种,扩大物种资源,一方面从外地引进沙生、旱生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生植物等,逐渐驯化,使其适应沙漠生存环境而“安家落户”,并使外来植物种乡土化。 另一方面,从沙漠地区天然分布野生植物中,采集种苗,进行人工栽培试验,逐步掌握栽培技术和繁育技术,变野生为家生,使野生植物栽培化。 主要引进和推广的品种有:
(一)乔木树种
1.沙枣。 属胡颓子科,抗风沙,耐盐碱,材质坚韧,果实可食,繁殖容易,枝叶繁茂,是民勤优良的防风固沙和四旁绿化树种。 沙枣树在民勤栽种,历史悠久。 建国前以插杆为主,1958年,防沙林试验场(原民勤防沙林场)沙枣种子播种育苗获得成功,为全县大面积营造沙枣林创造了有利条件,扭转了民勤历史上插杆造林苗木不足、质量差、成本高的局面。
1973年林场开展了沙枣优良品种选育和优良杆形的培育研究,筛选出了具有适应性强、易繁殖、生长快、阻沙能力强的良种沙枣,并在全场和民勤绿洲防沙治沙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造林面积达到25万多亩。
2.新疆杨。原产中亚和我国新疆一带,林场于1965年开始进行新疆杨的引种、繁殖、推广,经过多年的培育试验,表明新疆杨在本区成活率高、耐旱、耐盐碱、抗病虫力强,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抗折力强,生长迅速,是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截至1973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疆杨扦插育苗技术。 自引种繁殖推广以来,很受机关单位和农村社员群众的欢迎,除林场用于四旁绿化和造林外,武威、永昌、古浪、景泰等地均在林场引种了新疆杨苗木。 同时,林场积极扩大育苗面积,年均达到400余亩,为武威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了1500多万株优质壮苗。
3.胡杨。 又名异叶杨,当地群众又叫梧桐,是杨柳科一种乔木或小乔木,最能适应沙漠环境和盐渍化土壤。 它对苛刻的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抗御能力,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萌芽力强,具有抗旱,抗风,耐盐碱和瘠薄土壤的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固沙树种,有“沙漠勇士”和“子孙树”之称。 过去在民勤境内有零星天然分布,面积达5 500多亩。
胡杨林历来是天然形成的,人工繁殖比较困难,林场进行了多次播种育苗试验。 1966年夏季从安西县采来种子,在冯家滩苗圃进行育苗试验,出苗情况良好,后来因遭洪水而被冲没。 1967年从民勤县新河公社红沙堡柴湾采来种子,在新沟作业站进行试验,结果因出苗不好而失败。 1971年又从民勤县三雷公社柴湾采来种子,在冯家滩苗圃进行播种,育苗面积1.2亩,保存面积0.8亩。 根据调查,当年苗高30厘米,最高50厘米,根径0.1~0.2厘米,每平方米保苗15株左右,亩产达4万株,但由于移栽造林后其生长缓慢,长期处于灌木状态,形不成主干,成材不易,且根蘖性强,不宜靠近农田,因此没有发展起来。
4.樟子松、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速生耐旱的优良针叶树种,特别是樟子松,能在干旱、瘠薄的沙地上生长,且生长发育良好。 1975年林场从省农科院林业研究所引进樟子松、油松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根据圃地样方调查,樟子松平均苗高2厘米,地径0.1厘米,每亩产苗约2.18万株,油松平均苗高3厘米,地径0.1厘米,每亩产苗约4.97万株,苗木生长良好,引种繁育成功。
5.泡桐。 是我国生长最快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林场于1977年从河南、天水两地引来泡桐苗根5000多株,分别培育在“五七”分场苗圃、红崖山分场冯家滩苗圃、小西沟分场永安苗圃、总场机关苗圃,当年苗木生长高达2米以上。 1978年在冯家滩定植60亩,五七分场定植40亩,通过精心培育,成活生长良好,但是经过一个冬季,地上部分完全冻死,翌春,截去干枯部分继续抚育生长,但年年埋土,年年生长不起来,凡是露地部分都冻死了,最后有一部分连根都死了。1979年保存下100多株,1980年还剩28株。因此得出结论:河西地区不宜大面积发展泡桐树。
(二)灌木树种
1.梭梭。最早以“琐琐”为名,是藜科盐木属的一种大灌木,高达4米以上,生长迅速,萌芽力极强,根系粗壮而发达,叶退化,具有耐干旱,瘠薄、沙压、沙割的生态特性,材质坚硬,火力极强而少烟,是一种优良的固沙植物和薪炭材。 最初由防沙林试验场从民勤县治沙站引进。 在流动沙丘上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好,防风固沙作用大,深受群众欢迎,是林场治沙造林的先锋树种。
2.花棒。又称花儿柴,还有花帽子、牛尾梢的别称,是豆科黄耆属的一种大灌木,分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半荒漠地带。 在我国主要分部于甘肃、宁夏、内蒙等省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河西走廊的丘间低地、 沙丘迎风坡以及沙砾质滩地等。 树干和老年枝条紫红色,树皮呈条片状剥裂,枝互生。 具有沙生植物构造特性:叶退化,表面覆有灰白色的绒毛,并具有大量气孔,并以稠密的枝条和强大的根系来适应沙区干旱气候和抵抗风沙的危害。
花棒是速生高产的薪炭林树种和麻用的纤维植物,枝叶是很好的饲料,也可以作燃料,因此,花棒是沙荒干旱地带造林上适应性强的优良树种。
3.沙拐枣。属蓼科灌木,高达1~2米,是典型的喜沙植物,适应干旱、风大沙多的气候条件,根系发达,根深约3~6米,根幅可达20米之广。 沙拐枣枝条茂盛,透风系数小,侧枝多平铺地面,其覆盖面积随年龄的增长向周围扩展,犹如一块绿色的毡毯铺于沙面,减少了就地起沙,同时将大风携带的沙粒拦聚于其冠之下,具有良好的固沙性能。 由于沙拐枣不怕风蚀,沙割,耐干旱瘠薄,不论是半固定与固定的沙丘上,或土质瘠薄的丘间低地上均可生长,且自然更新能力极强。 因此,沙拐枣是固沙造林良好树种之一,可与其他植物混交配置作为固沙先锋树种。
4.毛条。 是豆科锦鸡儿属的大灌木,适应风沙、干旱的性能强,是营造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的重要树种。 枝叶富含氮、磷、钾,是价值高的绿肥,枝干的皮层厚,富含纤维,可剥取沤制麻,也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灌木。 毛条在民勤分布很广,天然林面积近20万亩。 防沙林试验场于1958年采用种子育苗获得成功,是主要的防风固沙灌木先锋树种之一。
5.红柳。又称柽柳,是柽柳科柽柳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1~6米,枝条红色,光滑柔软,不易被大风所折断;枝叶稠密,利于拦阻流沙。 红柳不怕沙埋,被埋的枝条能发出不定芽,穿出沙面,继续生长。 被沙埋的茎部能发出不定根,从沙子里吸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所以沙子埋得越深,红柳长得越高越旺。
红柳不但是沙荒地、盐碱地优良造林树种,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 红柳枝杆坚硬,含水量低,表皮有蜡质,容易燃烧,火力旺,是很好的薪材;枝条光滑、柔软,是很好的编织材料;木质坚韧,可作各种农具、工具的把柄和小家具;红柳的叶、嫩枝、花序是羊和骆驼的一种饲草;红柳是一种药用植物,红柳上寄生的肉苁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花红叶绿,形态美观,也是干旱地区一种较好的绿化树种和蜜源植物。
二、2001年至今引种驯化与推广
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后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等地引进速生杨、柳树、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彩叶树种、经济林树种、花灌木等11类194个品种。
1.速生杨引种。2001年从北京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北廊坊、新疆等地引进中林2001、中林2025、欧美107、欧美108、84k、转基因杨153、转基因杨172、廊坊杨2号、天寅速生杨等9个速生杨品种。 经驯化,筛选出了中林2001和廊坊杨两个适生性强、速生性好的优良品种,为当地及同类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四旁植树和道路绿化增加了两个优良树种。 2002年为古浪县、金昌市、嘉峪关市提供廊坊杨插条6万多根,并在扎子沟分场、红崖山分场栽植2.5万株,折合推广面积1000亩。
2.柳树引种。2001年从北京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金枝垂柳500株,2002年从河南鄢陵县引进馒头柳400株,2003年从陕西杨凌引进中富柳1000株。 共3个品种。 经观察,金枝垂柳与镘头柳表现良好,适于栽培推广。
3.常绿乔木树种引种。 2002年从河南鄢陵、安徽等地引进小雪松、刺柏、小侧柏、大雪松4个常绿树种;2003年从江苏南京、陕西杨凌、吉林延边和四川等地引进蜀桧、油松、樟子松、云杉4个常绿树种。 共计8个品种。 经观察,刺柏、樟子松、油松表现良好,适于栽培推广。
4.落叶乔木引种。2002年从河南鄢陵引进刺槐200株;2003年从陕西杨凌和武威引进黄金槐、国槐、白蜡、杏树4个品种;2004年从河南引进香花槐、金叶国槐、龙爪垂槐、金叶刺槐、大叶垂榆、小叶垂榆6个品种。 共计11个品种。 经观察,黄金槐、国槐、香花槐、金叶刺槐和大叶垂榆5个品种在表现良好,适于栽培推广。
5.彩叶树种引种。 2004年引进红端木、水蜡、北海道黄杨、北京栾、紫薇、紫叶矮樱、火棘、玉兰、金叶黄栌、美国红栌、紫叶红栌、榆叶梅、红叶李、金叶连翘、小叶黄杨、紫叶小檗、美人梅17个品种。 2005年引进梓秋、白玉兰、四季锦带、金银木、贴梗海棠4个品种。 共计21个品种。 经观察,红叶李、紫叶小檗表现良好,适于栽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