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历史趣闻(一)
45422000000057

第57章 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由于唐朝中央和地方势力发展不均衡,以及政治腐败造成的。

唐朝从高宗时候开始,在边疆驻扎了很多军队。到了玄宗统治的前期,为了加强边防,又在边境很多重要地区设立军镇。军镇管辖几个州,主将叫节度使。节度使起初只管军事,后来兼管任免官吏和税收,权力很大,和宰相地位相近。那时,边境的10个节度使一共拥有军队49万,而中央禁军不过12万。

唐玄宗统治的后期,政治十分腐化。他宠爱杨贵妃,终日沉湎于酒色声乐之中,不理朝政。宰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持朝政,干尽了坏事。

当时,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有15万军队的安禄山看到唐朝中央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玄宗整日在宫中饮酒作乐,认为有机可乘,预谋反叛,夺取唐朝天下。他一面常常向玄宗进贡财物,骗取信任,另一面却暗中招兵买马,准备叛乱。

公元755年冬天,安禄山带领军队15万人,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唐朝内地多年没有战争,很多州县无兵可用,临时招募的新兵不会打仗,地方官吏只得逃跑或投降。安禄山的军队长驱南下,很快渡过黄河。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安禄山占领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接着,叛军攻占潼关,逼近都城长安,玄宗只得带着达官显贵和嫔妃们仓皇逃往四川。在路上,士兵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并要求惩办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派人将杨贵妃勒死。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非常残暴,遭到人民的坚决抵抗。同时,唐朝一些地方官也起来反抗。叛军四面受敌,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加剧。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他的大儿子安庆绪杀死。

唐政府为剿灭叛军,调派郭子仪、李光弼等率领各地节度使的军队,并向回纥、西域借兵,终于收复了长安、洛阳,安庆绪被迫退到河南安阳。安禄山的大将史思明,也暂时投降了唐朝。758年,史思明又起兵反唐。他杀死安庆绪,自立为皇帝,不久,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内部分裂,势力减弱。到了763年,战争才告结束。这场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被称为“安史之乱”,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