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修身养性(中华美德)
4542200000025

第25章 钝感的快乐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几年前的新造词——许多时候,钝感比敏感更有力,这时代流行的是灵敏、机巧,是卧薪尝胆,是锱铢必较,而钝感力有些笨拙、傻、缺心眼,但却是得了大道,不执念小我。不执念也就不会过于敏感,敏感这东西,是车站广场的彻夜雪花,很美,却也能冻死人。钝感力的人路过广场,赞叹一句就走了,该干吗干吗,午夜前洗洗上床。敏感的人呢,走出多远,都注定为它所覆盖,哪怕在梦里,也全是不停落下的雪。

钝感力也译为“控制不良刺激反应的能力”——这时代是如此庞杂挤压!如果没有这种自控力,不良的刺激与可能的伤害真是太多渡边淳一在书中列举同样被上司斥责的两个人,敏感的人为此心情很坏,影响了好几天的工作甚至要求辞职,钝感的人第二天早上打招呼时早已忘了昨天的事,工作不受影响,将来还可能获得晋升;敏感的人器官因为运转过频,易提前老化夭折,钝感的人则寿命长。譬如在地震中,那些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们,就是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保持了一定的钝感力,才能坚持到被援救之时。而假如身体对压轧、流血、受伤等过分敏感,耐受力势必会降低不少。

前天上午看了个老片《剪刀手爱德华》,里面的机器人爱德华,有人类心智却残留着一双剪刀手——他的发明家没来得及给他装上手就去世了,留下爱德华独自在古堡生活。他被一位善良的化妆品女推销员带回家,不幸的是,爱德华爱上了她的女儿,当然未果。爱德华回到古堡,永远藏进了不为人知的角落,在那里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爱情。

印象深刻的是他苍白的脸孔时常出现的惊惧与痛苦,一个过分敏感的机器人,一个注定孤独的人!他违反了机器人本应有的程序化“钝感”,所以才能修剪出那么神奇的充满想象的植物、发型与冰雪!也因为违反“钝感”,他有一颗人类的孤独心脏。

如果,想尽可能愉快些地活下去,钝感一点吧。对嫉妒钝感一点,对中伤与刁难钝感一点,对失意与伤害钝感一点,对死亡与意外钝感一点。

也许是吧,当你变得钝感一点,你便会强大一些。快乐总属于没心没肺,没有隔夜愁的家伙。而那些敏感的人,现世的烦恼不仅隔夜,还隔世。钝感的人是不会管什么前世今生的,钝感的人只关心现世。前世的你是只雪白的巨大蛾子或一位倾国之后又如何。都落花流水春去了,都不如现世啃一条黄瓜来得清脆真切。

“让我们用钝感的速度把那些不快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