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在课堂里坐不住,经常违反纪律,整天不安宁。他们浑身像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嘴里不停地说,手脚不停地动,对行为毫无预见性,不知危险,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破坏、自伤、伤人的后果。然而尽管在人多的地方是那样地活跃、好动,他们的情感却大多属于抑郁型的,自卑感也很强。这样的学生多数是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又叫轻微脑功能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多发生在中小学生中。这类学生约占学龄儿童的5%。
多动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多动(活动过度),此外,还有注意力短暂、易激动、易冲动、情绪不稳定等表现,所以是一种综合症。这类儿童虽然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一般是正常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呢?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因胎儿、婴幼儿时期发生了轻微的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原因有母孕期风疹感染,母亲服用某些药物,早产,产钳所致脑损伤及新生儿窒息,颅脑外伤,以及煤气中毒引起的脑损害等。
(2)大脑皮层生理功能异常,如觉醒不足,或觉醒过度。
(3)与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和叶酸)、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等有关。
(4)部分儿童有家族性倾向;也可能与神经递质的遗传缺陷有关,属多基因遗传病。
(5)心理和社会因素,尤其是不良的育儿方式的影响。有的儿童长期被父母忽视,有的则受溺爱,都有可能产生不愿(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不良习惯。还有家长或教师对儿童过于求全责备,容易引起过度的心理紧张,使情感所受的压抑超过了他们心理发育阶段的忍受能力,最后出现行为紊乱。
多动症的治疗虽然没有特效药物,但采取综合症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首先应加强正面教育,对患儿应着重减轻思想和精神压力。其次,进行行为疗法。一般以提供奖赏性条件反射疗法为主,对患儿的非多动行为进行强化,以此减轻多动行为的发作频率。第三,帮助患儿父母改进养育方式。第四,药物治疗,服用利他灵,但此药有副作用,只能在治疗期间服用,尤其不能在学龄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