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经受过发烧的困扰。“只要发烧就该吃退烧药”,在一般人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然而,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从50年代有人发现了一种内生性致热原以后,又相继发现了白细胞内源介质,淋巴激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引起发烧的罪魁祸首。90年代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疾病使人体致热原细胞被激活并释放内生致热原。它们乘坐血液循环“运输车”大摇大摆地进入脑内,作用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神经原膜外受体上,而使膜内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后者使三磷酸腺苷(ATP)大量分解为环磷酸腺苷(CAMP),造成体温调节点上移而使体温升高。发热既是使人痛苦难熬的症状,也是消灭疾病动员机体免疫能力的表现,所以,中等度以下的发热是不该吃退热药的。具体的道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有许多资料表明,中等以下发烧能提高机体抵抗能力:(1)体温升高可以使白细胞的化学趋向性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有利于消灭病源微生物;(2)伴随着感染性发热,机体产生“急性相反应”,即血清铜增加、血清铁和锌减少。由于许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铁,血清铁减少可以抑制病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3)发热时肝脏解毒能力增强。中等度以下发热就给予退烧药,显然会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反而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等为非作歹。
另一方面,不同疾病时发热的高度和持续时间的规律也不相同,强行退热可以扰乱疾病的固有热型,而贻误诊断,造成治疗方案错误。
但是,过高的发热对身体是有害的,不及时退热就会造成病人的过度痛苦,甚至发生危险。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该使用退热剂,甚至要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便尽快退热:(1)过高的发热(40℃以上),引起头痛、谵妄甚至昏厥时;(2)非感染性发热,如中暑、热原反应和肿瘤性发热引起消耗加重时;(3)心肌梗塞的吸收性发热,加重心肌负荷时;(4)身体过弱不能耐受发热时。
退热的办法很多,如使用不当也可以使体温一下子降得过低,对身体反而有害,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病源感染的同时缓慢退热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