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人的作用,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研究课题。我国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曾做过一定的阐述,古希腊人也曾注意过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认为C调和缓、D调热烈、E调安定、F调淫荡、G调浮躁、A调高扬、B调哀怨。近几十年来,以美国最先成立的“美国国家音乐治疗协会”为前导,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专门机构来普及和促进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从而使音乐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成为一门特殊的科学。我国于1984年9月,在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创建了国内第一所心理音乐治疗室。尽管音乐治疗及其研究进展较快,但迄今为止,有关音乐治疗机理等许多问题,仍然还不十分清楚。但从已有的治疗经验中不难看出音乐治疗的有效性。这些经验是:音乐可以缓解疼痛:主要是因为音乐可以提高机体痛阈和耐痛阈。据有关专家研究报告:音乐可提高痛阈20%以上。
据称高血压患者听一曲小提琴协奏曲,能使血压下降133~160kPa(10~20mmHg)。产妇分娩时听音乐,能转移注意力,消除恐惧不安的心情,从而减轻阵痛,加快分娩进程。钢琴协奏曲音乐不但能鼓舞人的斗志,激发情感,调节大脑功能,而且能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食欲,加快进餐速度。在美国专门有音乐“佐餐”
餐馆。这种餐馆,由于在餐厅里放一种轻快的音乐,可使用餐者在不自觉中缩短一般用餐时间的三分之一。因此,在用餐高峰时间,这种餐馆就能接纳比一般餐馆多三分之一的顾客。
音乐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激起辐射扩延的涟漪,音乐也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形成一种物理能量。这种适度的物理能量,传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产生一种微妙的细胞按摩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活跃与改善情绪状态,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提高应急能力,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使流经四肢的血液减少,心跳速度加快,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用电子仪器测定结果显示,正在欣赏音乐的人的脑和心的生物电源、肌肉弹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都会因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这便是音乐治疗的物理和心理作用机理。
音乐治疗所选曲调、节奏、旋律及响度不同,对人体产生的治疗作用也不同,但总的原则是以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声音悦耳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为佳,不宜选用那些节奏过快、声音嘈杂的乐曲。因为这样的音乐对于治疗来说,无异于噪声,对治疗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