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二)
45420700000085

第85章 为什么人体会发生原子裂变

现在,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每一个人的身体里,也有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在不断地发生着裂变或衰变的话,你会感到惊讶吗?

这倒不是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而是确确实实的事实。曾经因发现放射性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国科学家西博格在他的著作里就这样写道:“事实上,在人类的身体里就可以找到衰变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我们身体平均每分钟要经历几十万次放射性裂变。”譬如,在人体内存在数量最多的放射性同位素钾—40,每分钟要裂变411 000次,占第二位数量的碳—14,每分钟可裂变193 000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构成我们人体的元素中,也含有极少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我们知道,凡是放射性元素,无论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会按照它们固有的“寿命”(半衰期)的长短,不断地进行着裂变。当它们发生裂变时,就会产生各种粒子而放出射线来。那些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元素,自然也同样地一直在进行着这种裂变。因此我们的身体还是个小小的放射源呢。

那么,人体里的这些放射性元素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能够继续不断地进行裂变?这对人体健康又有什么影响呢?

人体里的放射性元素是从外界吸收进去的。生活环境中的放射性元素来源又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空气中存在着各种放射性元素,像氡、氢—3、碳—14等等。其次,天然放射性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虽然不多,但分布却很广泛,遍地皆是,各种岩石、矿物中都有存在。

更重要的来源是食物,因为植物会从空气、水分和食料中摄入这些放射性元素,然后,再随食物而进入我们的体内。至于动植物内各种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多少,则随它们的种类和生活环境不同而有差异。

但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或习性的差异,不同地区居民所摄入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也就不同。像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比其他地区要高出5—10倍;又如沿海地区那些以海鱼为食物的人,他们的摄入量也比一般地区为高。

空气中吸入的放射性元素,也因所处于环境不同而有差异。如长期停留在室内,尤其是生活在通风不良或受到污染的空气中的人们,他们的摄入量就要比生活在新鲜空气中的人为多。

放射性元素既然在人体内也会发生裂变而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那么,它是否可能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呢?这就要看各种不同的情况而定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在人体内的积累有一个最大的容许量,在这个限度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以铀来说,这个最大容许量为7 000微克,而人体内铀的积存量一般只有50微克,所以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如果超过了限度,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吸入或食用了被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的空气或食物,以致摄入了过量的放射性元素,自然也会致病的。

有趣的是,据当前有些放射性生物学研究的结果,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剂量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对生物体非但无害,而且还可能因其轻微的刺激作用而促进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增进活力,从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谓“氡泉浴”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