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二)
45420700000073

第73章 为什么红外成像仪可解开古画之谜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物浩如烟海。由于年代久远,不少文物已无法识别。例如古代传下来的书画,由于纸张受潮、发霉、变质,画面一团漆黑,用人的肉眼难以进行欣赏和鉴别。有什么办法使这些文物书画清晰地再现出来呢?

对此,不少人都动过脑筋,如采用化学药剂,也有人企图用X射线……各种现代化手段中,人们的最佳选择是红外成像仪。文物工作者应用红外成像仪鉴别宋代一幅古画就是成功的一例。原来这幅古画一片棕黑,根本看不出来是画。

当人们通过红外成像仪的目镜看这幅宋代古画时,映入眼中的竟是一幅清清楚楚的画面,画面描绘的景物和底子清晰可辨,就是画面上所绘的黑猫胡须也了然如初。

为什么红外成像仪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呢?这得从红外成像仪的原理谈起。红外成像仪是由电子光学变换器、物镜、目镜和微型直流电源等四部分组成。在红外线照射下,古画上着墨部分和无墨部分就会反射出波长互有差别的红外线,通过物镜而投射到银—氧—铯光电阴极上(显像管内)。由于光电效应,阴极就会发射出电子。这种电子在静电场的加速下,就等于加强原有的红外线强度,最后聚焦于荧光屏上,转换成为物像。人们通过红外成像仪的目镜,就能观察到这种已经增强了的书画画面了。由于画面的有墨部分和无墨部分所射出的红外线强弱有差别,经放大后,物像的差别也就随之扩大了。因此,透过红外成像仪的特殊本事,去观察原本模糊的书画文物,能清晰地再现书画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