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45399200000049

第49章 附录2《中共甘肃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

(2004年7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经验,明确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措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识得更加深刻,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认识得更加深刻。《意见》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开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甘肃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秉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艰巨任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甘肃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高等院校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学科的教材。要组织编写高校“两课”教材,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要继续改进“两课”教学工作,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广泛开展“青年理论之友”活动,组织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生交朋友,结对子,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骨干。

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要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加强教育学、先奏文学、现当代文学、古籍整理、古代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学等传统学科建设,使传统学科增强活力,适应时代发展;重点扶持区域经济、农业经济、财政金融、社会学、法学、管理学、党史党建等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为现实服务的学科:扶持敦煌学、格萨尔学、民族宗教学、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伏羲文化研究等具有地方特色,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优势学科。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应用对策研究,重视基础研究。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和对外交流工作

要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推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扩大社会影响,推动优秀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于实际。要适应建学习型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组织社科工作者和青年大学生组成理论宣传工作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开展社科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国内和省内交流,扩大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内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社科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各学科学会、研究会等民间社团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发挥积极作用。

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社科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和应用。建立市州党委中心组理论联络员制度,将理论讲座和理论对谈引入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加大社科研究服务决策、服务现实的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开辟渠道,积极吸收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要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应充分征求社会科学专家的意见建议,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甘肃省人大代表议案专家咨询制和甘肃省政协委员提案专家咨询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的参谋咨询作用。建立项目专家论证制,提高项目论证的水平和质量。

五、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改革

要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社科研究单位、党校、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实际工作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活力的引导机制;形成既能有效整合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调控机制。省社科院由目前的省属事业单位改为省直事业单位,由省委宣传部主管,省政府确定一位分管领导。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方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运行机制。

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

各高等院校主要承担基础理论研究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并努力形成各自的研究优势和特色。省社科院、省委党校、省直部门的研究机构,主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同时,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研究。要实行课题研究招标制,以重大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促进不同单位、不同学科之间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加强宏观管理,避免重复研究和科研资源浪费。

七、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改革

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把学术造诣高、讲课效果好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教学第一线。

八、完善优秀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

评价哲学社会科学要注重原创性,注重实际价值,推动理论与实际结合。要把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重要标准,以成果的质量和实际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奖励制度,鼓励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要改革职称制度,完善职称评聘体制,推行聘用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九、深化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体制改革

要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划工作。坚持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课题立项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学科发展的实际,突出重点,确保主攻方向,提高研究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引导到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实施省委“两个高举一个加强”战略方针服务、为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上来。改革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制度,重点支持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兼顾重大基础理论研究。

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精神,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经费投入。增加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专项经费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资金。设立资助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着作出版的专项经费和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资金,用于资助优秀学术着作出版、开展理论宣讲、学术交流、研究考察和普及社科知识等。支持重大的社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提供有偿服务,通过合作研究、咨询服务、成果转化等形式,拓展吸纳资金渠道,增强自身活力。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向社科事业捐赠。

十一、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要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既能体现社会科学特点,又能发挥市场作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一批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到国内外深造、培训,鼓励甘肃省专家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着名学者来甘肃省讲学、研究。提高社科类专家在各项奖励中的比例,每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人员中,社科类人员比例应适当提高,全省性的人才工程中社科类人员比例也应适当提高。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十二、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哲学社会科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统筹兼顾,切实加强领导。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要把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委宣传部要加强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组织管理,加强对各种社科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论坛等的管理,加强对各类社科协会、研究会、学会等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社科网络和论坛的引导和管理,使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