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72招让你教出最懂事的孩子
45381900000021

第21章 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行为(1)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办?孩子耍脾气怎么办?有些问题的确让父母感到头疼,甚至觉得孩子真不懂事。其实,孩子之所以闹情绪,之所以无理取闹,是有原因的。父母切不可打骂孩子,要弄清楚原因,对症下药,这样不但能解决孩子的无理行为,还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

第54招从容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

父母箴言

对父母来说是无理的要求,对孩子而言则并非如此,父母切忌用强硬手段或欺骗手段暂时平息事态。当孩子说出了他的理由后,父母要认真倾听并分析深层次原因,根据原因找出应对的办法才是上策。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拒绝孩子的时候了。

那么,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时,父母怎样从容应对呢?

年龄不同方法不同

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应对招式。

(1)0~2岁:直截了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的拒绝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体验式。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的时候,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点心等。

(2)2~4岁:冷处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冷处理”是对付这个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撒泼的话,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抱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对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护作用。

(3)4~6岁:讲道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父母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别对孩子说谎或说得模棱两可。“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要舍得管孩子

当孩子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不断哭闹,各种方法均不能奏效时,父母不可就此让步,再次迁就孩子的无理要求。可暂时不予理睬,使孩子意识到父母坚持的原则和做法是不可违背的,这时,孩子也会渐渐地冷静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应结合他们的行为表现,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鼓励他们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当孩子有了进步,父母要予以肯定,评价他们好的表现,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孩子会不断地进步。

拒绝的标准要一致

父母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为今天心情好,便纵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使对孩子严格一些。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绝不是因为金钱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动,它是一个让孩子对周围环境、对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的教育机会。

大人之间对孩子必须要求一致

凡属无理要求,应当做到在任何人面前都通不过,否则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还会造成孩子的两面性格。当然,每个人的做法不一定相同,但目的应该是一致的。独生子女家庭常常是两极世界,孩子为一极,大人为一极。孩子提要求,是向整个大人提出的。所以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时,大人应行动一致,互相配合。首先行动上不要互相拆台。

因势利导,及时教育

待孩子有悔改表现,态度“软”下来的时候,抓紧时间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其无理要求的错误所在,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引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做,若能一再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效果。

不同性情的孩子,用不同的应对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父母也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拒绝方式。

(1)容易兴奋的孩子:强制休息片刻法。

对过于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个场所,让他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看着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2)好奇心强的孩子:转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3)胆小而又依赖的孩子:轻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4)好胜心强的孩子:激将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拒绝变成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你呢?”

第55招惩罚孩子有学问

父母箴言

很多时候,惩罚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慎重而巧妙地运用惩罚的艺术,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在批评孩子时又要发现孩子的潜力和优点,这样的惩罚才是最有效的。

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能够摆在这家博物馆里的画,人们都以为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其实不然。这两幅画都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狗,于是偷偷地打死了这只小狗,目的只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了。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小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作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这就是后来皮特丹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事后这名小学生发愤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着名的解剖学家。校长的惩罚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怨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要考虑孩子的动机

惩罚前要考虑孩子的动机,不能光看结果,孩子常“好心”办“坏事”,因此,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行为的,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惩罚极有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倒水喝,水倒多了溢了出来。这时父母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大半杯!”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惩罚要及时

父母应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就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事情过去几天或几周再进行惩罚,孩子会搞不清为什么受罚,即使知道也不会有强烈的感受。

惩罚要明理

惩罚孩子的目的在于矫正、减少其不良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对事不对人。认识上清楚了,行为上也易改正,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是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但仍是好孩子。

惩罚要与积极的帮助建议相结合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因此惩罚后,父母要对孩子今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建议、帮助。例如,在告诉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或白板供孩子涂抹。

国外有本名为《父亲手册》的书中列出了7条惩罚的准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要把你的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的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犯错之后,立即惩罚。妈妈常对孩子叫的那句“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更坏。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他早忘了大人惩罚他的原因了。大一点儿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立刻处罚。母亲如果能立刻把父亲叫回家来,父亲当场惩罚要比等他下班回家来再惩罚有效。

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为什么受罚。

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假如你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于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失去了作用。

第56招如何对孩子说“不”

父母箴言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父母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会用“不”来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的需要应有所限制,其实对孩子说“不”就是一种限制,但说好“不”却是一门学问。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说“不”比迁就孩子更有影响力。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对孩子说“不”尽管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的。当然,对孩子说“不”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而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通过矛盾对立最终达成共识,使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

家长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说“不”。例如,当孩子们的健康或安全处于危险状态时要说“不”。很明显,当孩子们想吞食含铅的墙壁涂料碎片,尝一尝他在垃圾堆里捡到的有毒物质,或者在繁忙的停车区跑来跑去而不抓住妈妈的手时,家长必须要说“不”。当孩子们上学期间想晚上熬夜看电视或看成人电影时,也应该对他们说“不”。当他们想抽烟或喝酒时,也应该为了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而说“不”。再例如,当孩子们即将违反规定时要说“不”。规定是为了保护孩子并且教育他们分清是非和主次以便过上幸福生活的。家庭需要制定规定,以便每一个成员知道自己的家庭是如何生活的。规定教育孩子们怎样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利和习惯。规定可以教育孩子怎样尊重他人,约束孩子能让他们学会遵从并履行规定——这是在道德、法制及有序社会中生存的至关重要的技能。

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说“不”呢?

不要随意的对孩子说“不”

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都随意地说“不”会使孩子的是非观念紊乱,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识,并产逆反心理。有时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只是家长一时不能满足他,如果这种情况也只是简单的对孩子说“不”,这样的概率多了,孩子会搞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会认为,反正我要做什么都不会得到同意,我也就什么都不听了。

态度要坚决

说“不”的时候态度要坚决,千万不能出尔反尔,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家长以后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不行就不行,再哭再闹也没用,只有以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口气以否定,孩子才会听从家长的意见。

讲出说“不”的理由

如果能理智并且有逻辑地讲出说“不”的理由,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更易于接受拒绝。然而,这意味着家长必须清楚为什么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如果理由不充分,或许你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控制孩子或者让孩子无条件地顺从。如果孩子问:“我能对着车库的墙打网球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应该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进行解释。你可以解释:“我不喜欢你那样干,因为邻居们会听到噪声。”或者“我不太想让你那么做,因为我怕你会把铝制墙板弄出凹痕。”

不要与孩子讨价还价

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就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孩子会效仿家长动不动就讲条件。也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为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对孩子施以报复

有些家长常说“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尊严,并诱发孩子产生报复心理。

要提出规定

不要只说“不”,而应该让孩子知道他的要求违反了既定规则。如果希瑟问她能否用父亲的车出去约会,父亲可以说:“关于用我的车我们有什么规定呢?”假定规定是希瑟只能在紧急情况下用父亲的车,她可能说:“我知道规定是我只能在真正紧急情况下用车,但是今晚的情况就是这样——查理的车坏了,但我们答应过要跟珍妮和菲尔一块儿去听音乐会。”那么她的父亲可以说:“很遗憾,但这不符合规定,你记得我们为什么制定这条规则吗?因为我的工作需要用车,而如果一旦车出了问题,我就不能工作。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我会让你用车的。”

当说“不”时表示出遗憾与同情

当家长拒绝孩子要求或进行约束时,孩子常会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你可以表明你能理解并且认同他在听到“不”时的情绪。如果珍妮想在班级舞会后再参加通宵汽车旅馆聚会,你可以在拒绝时表示出同情。你可以说:“我不赞成你这样做,我很抱歉,因为我知道今晚对你来说很重要。我知道你一心一意想去参加晚会,并且如果不去会感到失望。尽管这让你失望,但我不能同意。”

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