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工程力学
45381000000011

第11章 拉伸与压缩(1)

本章主要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轴力和轴力图、拉(压)杆应力、拉(压)杆的变形及胡克定律、拉(压)杆应力的应用和拉(压)杆强度条件及其应用。材料力学是工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全面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5.1材料力学

在日常生活中,机器、设备和工程构件等都是由许多构件构成的。在实习工厂、车间中,大部分设备也是由构件构成的,构件是与我们的生活、实践、加工、制造、生产等分不开的。工程中的构件的最大特点是,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5.1.1构件承载能力的3个因素

1.强度

强度是指用材料制成的构件对破坏的抵抗力。例如,冲床的曲轴不可折断;吊梁在起吊物体时,栋梁不允许折断;储气的瓶缸不易爆炸等,这都说明构件具有一定的强度,或者说构件具有很强的强度。通常说某种材料的强度高,即指构成这种构件的材料坚固、不容易被破坏。所以,强度就是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或抗破坏能力。

任何一种构件的强度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强度高,均是相对的;强度绝对高的构件是不存在的。

2.刚度

刚度是指构件对变形的抵抗力。在荷载的作用下,构件的尺寸和形状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变形。在一般情况下,即使一种构件的强度再高,它也会产生形变的。通常所说的构件的刚度足够大,是因为它在构件允许的形变内。如果一种构件超出了它的允许形变值,就一定会发生形变。例如,机器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摩擦的原因,会产生噪声;再硬的栋梁,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也会发现它有弯曲的迹象,等等。

刚度要求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有些受压作用的细长杆,如千斤顶的螺旋杆、内燃机的挺杆等,应始终维持原有的直线形态,发生形变是不允许的,以保证这些细长杆不发生弯曲。

稳定性要求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构件来说,为使其安全、可靠,必须满足上述3点要求。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而力学性能必须由实验才能测定。因此,材料力学的理论分析结果必须以实验为依据,这也是学习材料力学时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本章将以实验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对具体材料,即构件的分析,初步掌握材料力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专业课和提高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材料力学所研究的问题仅限于变形微小(小变形)的情况。这为我们分析构件的平衡和运动提供了方便。

工程中的构件受力后,一般将发生的形变有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其变化的形态如图51所示。

5.1.2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连续性是指材料内无空隙。连续性假设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不留空隙地充满了固体的体积。实际上,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并不连续;但分子之间的这种空隙与构件尺寸相比极其微小,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于是就认为固体在其整个体积内是连续的。这样,当把某些力学量看作是固体的坐标函数时,对这些量就可以进行坐标增量为无限小的极限分析。

2.均匀性假设

均匀是指材料的性质在各处都相同。均匀性假设认为,在固体内处处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例如,对使用最多的金属来说,组成金属的各晶粒的力学性能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因构件和构件的任一部分都包含数目极多的晶粒,而且这些晶粒无规则地排列,其固体的力学性能是各晶粒的力学性能的统计平均值,所以可以认为各部分的力学性能是均匀的。这样,如从固体中取出一部分,不论其大小,也不论从何处取出,其力学性能总是相同的。

由于采用了连续性和均匀性假设,就可以从物体中取出无限小的微元素进行研究,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整个物体。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实验中所获得的尺寸构件的力学性能应用于无限小的微元。

材料力学研究构件受力后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把构件抽象为均匀连续的模型,这样我们可以得出满足工程要求的理论。但对发生于晶粒那样大小的范围内的现象,就不宜再用均匀连续性假设。

3.各向同性假设

各向同性假设,即认为无论沿任何方向,固体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实际物体,如金属材料,是由晶粒组成的,在不同的方向上晶粒的性质不同。但由于构件是由无限多的晶粒组成的,而且排列又无规则,在宏观研究中物体的性质在方向上的差别反映不出来;故可以看成是各向同性的。常用的工程材料,如钢、塑料,均可认为是各向同性材料。

4.小变形假设

所谓小变形假设,即假定物体几何形状及尺寸的改变远小于构件的原始尺寸。因物体的形变很小,因而在应用平衡方程或用到物体尺寸时,可采用构件的原始尺寸。这样,就使得计算大大化简。如果构件变形过大,这不属材料力学的范畴。

5.2轴力和轴力图

5.2.1内力

内力是指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之前,内部各相邻质点之间已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材料力学中所指的内力,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称为附加内力。这种附加内力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限度时,便会引起构件失效。因而,内力是研究构件强度问题的基础。

构件内力的大小及其在构件内的分布方式与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密切相关,所以内力分布也是解决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基础。

5.2.2杆件的共同特点

工程中很多受拉伸或压缩的杆件,其共同的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或外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构件轴线重合,杆件发生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压缩。杆件的这种变形称为拉伸或压缩,这类构件也叫拉(压)杆。

5.2.3轴力

拉(压)杆的内力FN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故称为轴向内力,简称轴力。轴力的正负号由杆的变形情况确定。当轴力使杆件受位伸时,FN为正值;反之,杆件受压缩时,FN为负值。在研究一般问题时,首先假定其为拉力。

注意:在静力学中,列平衡方程是根据力在坐标系中的方向来规定力的符号的;而在材料力学中,则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规定内力符号的。在以后的应用和学习中,应加以注意和区别。

用一个截面将杆件截开,从而提示其内力并确定内力的方法,称之为截面法。截面法一般分为3步(6字方针):

1.截开在需要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用一截面将杆件截成两部分。

2.代替取出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将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以内力代替。

3.平衡建立保留部分的平衡方程,由已知外力求出截面上的内力。

5.2.4轴力图

在工程中,用轴力图来表示轴力随截面位置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具体的作法是:选用一定的比例尺,以沿杆轴线方向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垂直于杆轴线的方向的坐标表示相应横截面上轴力的大小。这样做出的轴力图与横截面位置关系的图线称为轴力图。

例5.1一等直杆受力如图52所示,已知F1=40kN,F2=55kN,F3=25kN,F4=20kN。试作其轴力图。

解(1)先求支反力FxA。

由杆的平衡条件可知ΣFx=0,即。

由于结果是正值,说明假设FxA为拉力是正确的。

(2)分段求轴力。

(3)作轴力图。

以x轴表示横截面,以垂直于x轴的坐标轴FN表示轴力的大小,按一定比例分别标出各段轴力,做出的图线即为所求的轴力图。

通过轴力图可清楚地看到,轴力随横截面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它的变化情况在轴力图上被清楚地描述出来。例5.1中最大的轴力在BC段,其值为50kN。

5.3拉(压)杆的应力

5.3.1应力

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告诉我们,只根据轴力并不能判断构件是否有足够的强度。例如,用同一材料制成粗细不同的两根杆,在相同的拉力下,两杆的轴力自然是相同的;但当拉力逐渐增大时,细杆必定先断。这充分说明,拉杆的强度不仅与轴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杆的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必须用横截面上的应力来度量杆件的受力程度。

内力分布的集度在工程上通常称为应力。

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判断杆件破坏与否的依据不是内力的大小,而是内力分布的集度。所谓集度是指当两杆截面上的内力相等时,分布内力系在横截面上各点处分布的密集程度。由此可知,两杆截面上的内力相等时,细杆横截面上内力分布的集度要比粗杆的内力集度大。

如图53所示,若求截面上某点C的应力,可绕点C取一微面积A,设在A上作用的微内力为F,则该点的应力为。

应力p是一个矢量,它可以分解成垂直于该截面的分量σ和与该截面相切的分量τ,如图53所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为牛顿/米2,用符号N/m2表示,单位名为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在工程上还有兆帕和吉帕,用符号MPa和GPa表示。其换算公式为。

5.3.2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在拉(压)杆的横截面上,与轴力FN对应的应力是正应力σ。根据连续性假设,横截面上到处都存在着内力。由应力的定义可知,轴力FN的大小为。

式(51)同样可以用于FN为压力的压应力计算。不过,细长杆受压时容易被压弯,属于稳定性问题,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作进一步的讨论。

对正应力的符号,一般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在以后的应用中应注意区别。

例5.2图54所示为一悬臂吊车的简图,斜杆AB为直径d=20mm的钢杆,载荷FG=15kN。当FG移到A点时,求斜杆AB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当载荷FG移到A点时,斜杆AB受到的拉力最大,设其值为F。根据横梁的平衡方程,得。

设与横截面成角的斜截面kk的面积为A,A与A的关系应为。

若假设沿斜截面kk把杆件分成两部分,以FN表示斜截面kk上的内力,由左段的平衡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