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武器装备全知道
45380100000002

第2章 短兵相接——古代兵器(2)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兵器之一。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而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形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似了。到唐代时,枪成为练武者喜好的武器。宋代以后,矛基本上就被枪代替了。在《武经总要》中就列举了18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钩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末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明代是武术发展和分枝的盛期。在这个阶段,枪术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竞相争艳。到了晚清,长枪趋于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如今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钩镰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缠、圈、拦、拿、扑、点、拨等。

五、古代兵器中的其他家族

1.戟

戟出自汉代,是用在长柄上,由戈和矛组合而成的锋刃的长兵器。

前端类似矛的锋刃叫“刺”,与柄咸横向的戈刃叫“援”或“枝”。有锋刃为一体的,也有刺和援完全分开的两种类型。但是不论哪种,都是牢固地装有一根长柄,戟在战车兵、步兵和骑兵中使用得都很普遍,分为两手使用的长戟和单手使用的手戟两种。手戟柄短,可两手各握一支,也可一手使戟,一手拿盾,和矛一样,用来直刺敌人。援和戈一样,用以劈、砍或钩拉敌人到跟前而杀之。戟的锋刃在战国初期是使用青铜制造,而战国末期则开始使用铁来制造。到了汉朝,几乎都是用铁制的。为了提高援部分刃的砍杀力度,把援的形状做成锐利的棒状,即变成了更接近“枝”的形状。在唐朝,戟还是一种很有实战意义的兵器,大多军队都还装备着戟。后来,逐渐从战场退役,变成了仪仗用的器具。到了宋朝,戟已完全在战场上消失,只用在一些仪式上,刃已用木质材料制造。

2.叉

叉是一种带有叉状锋刃的长柄武器,其中,锋刃有分成三个叉的,也有分成两个叉的。叉的前端有多个锋刃,目的在于刺杀敌人时,使伤势复杂难愈。又因为锋刃面宽而多叉,故可有效防御敌人兵器的攻击。叉作为兵器用于军队,是在明代以后。可是,在唐朝前后,就已经有了前端分咸三叉的这种兵器。当时在一些庙宇中的佛像,特别是四大天王像手持的武器中,就有叉这种兵器。

3.戈

戈是用两手握着使用的一种长兵器,是车战、近战中很有威力的兵器。

中国古代战车一般载甲士三人,中间一名是驾手,主战车两侧的两名士兵使用戈,主近刺。商、周前后的军队主力是战车。戈则是车战中被普遍使用的上乘兵器。因为在车战的近战中,戈比以直刺为主的矛类兵器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而且能充分利用战车的速度,更有效地攻击敌人。所以,这种用于车战的戈,自然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汉代,随着战车的衰落,这种曾在车战中盛极一时的戈,也随之退出古战场的历史舞台。

4.矛

矛是带有一根长柄的,前端装有一个很尖且两面带刃的枪尖的兵器。

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戳)为主的单一使用方法。矛的出现和戈一样年代久远,是战车士兵的主要装备。用法和戈类似,也是比较单一。所以,在战车没落以后,矛被人们将其锋尖部分改为铁的,用来装备步兵和骑兵。

5.镋

镋形似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正锋下有两股,向上弯翘,形状异常,可刺可防,属长兵器。锋刃用铁,柄为木制。

镋位于中央的正锋,如长枪枪头,以刺为主攻手段,正锋两侧向上弯翘的锋刃,不但可攻击敌人,同时又可进行有效的防御。镋不仅有强大的攻击力,而两侧向上弯翘的带齿锋刃,更具有神奇的防御能力。镋的缺点是由于正锋及两侧向上弯翘部分又大又重,成为前边过重后边过轻、重量不平衡的兵器。所以,必须选用臂力特好的士兵,才能使用。

6.镰

镰是枪和镰刀相结合的兵器。镰刀原属农具,由农具演化成武术器械是很晚的事情,至清代镰的使用才较为广泛。清代八旗和绿营都装备镰,并作为作战的主要兵器之一,大体可分为长柄和短柄。长柄镰多为单使,短柄镰多为双用。镰大体可分为镰首、镰柄、镰把三个部分,用法有钩、割、挂、截、崩等。

7.抓

抓是在长柄上安有金属制的指或抓的兵器。抓依其打击部位的不同形状,可用来打击、刺戳敌人,甚至还能钩拽而擒之。抓子棒是宋代《武经总要》中记载的一种兵器,也是这种兵器的原型。采用手形的打击部,有各种形状和样式。有握拳而中指伸出的金龙抓,手握尖钉形的铜拳,而把铜拳的钉改为笔的抓,叫做“魁星笔”。这些抓的打击部分都是铁制的,大小和普通人的拳头差不多。从构造看,铜拳和魁星笔是以能使打击力集中到一点为特征的。这种武器最早出于唐代前后,到宋元两代,已经广为流行。但是在元朝时期,抓这种武器已被列为民间禁止持有的武器之一。

8.拐

拐俗称“拐子”,由民间老人之拐杖而演变成的一种武术器械。有铁制或木制两种。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短拐可双拐同使,也可以与刀剑之类兵器同使。拐在用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手握的部位多变不定。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拐,既可握于棒身部分,又可握把手,可打可戳,令人感到神出鬼没,难以躲闪。不仅可用棒把,还可用把手部分拦拐敌人兵器,使之无法施展。若打敌人要害关节部位,更使之酸痛难忍,不战而败。

9.飞锤

飞锺又名“流星锤”。古代系兵器的一种。其形如锚,有四个尖锐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以绳,待敌人蚁集在城脚时,出其不意,投入敌群中,据说一次可以钩取2~3人。

10.铠甲

铠甲是古代打仗时士兵穿在身上的防护装。

很早的时候,人们将兽皮、柳条和木头等固定在躯干上,起到抵御敌人兵器攻击的作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皮革制成的铠甲。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坚硬的铜制、铁制的铠甲,做工相当精致,防护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11.盾牌

古代士兵打仗的时候要用盾牌来防身,盾牌大多为圆形或方形,上面有各种图案。

最原始的盾牌是用藤条编成的,后来出现了金属盾牌,防护能力大大增强了。大多数盾牌都挡在士兵的正面,但也有系在胳膊上挡在身旁的,比如西周时期骑兵专用的正圆形盾牌——旁排,就是用来防止敌人从一旁射来的冷箭的。

12.头盔

头盔是古代兵士作战时用来保护头部的装备。

战国时期,头盔被称为胄,到了宋代,才被称为盔。最早的时候人们用兽角、藤条、兽皮制成头盔,后来出现青铜胄、铜胄和铁盔。金属头盔一般都是整体浇铸,并且变得越来越轻。到清朝末年,旧式的头盔逐渐被从西方传入的钢盔所取代。

13.塞门刀车

在古代,城池如果遭到敌人的破坏,同时又不能马上得到修复,其后果不堪设想。士兵在守城时必须准备辅助防御设施,来暂时阻挡敌人的攻势。塞门刀车就可用来代替被敌军破坏的城门。它有两个车轮和一组门板,门板上向前插出许多刀刃,以防止敌军再度破坏。

(第三节)

一、火药的发明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成就。

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术。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汉武帝也妄想“长生久视”,向民间广求丹药,招纳方士,并亲自炼丹。从此,炼丹成为风气,开始盛行。历代都出现炼丹方士,也就是所谓的炼丹家。炼丹家的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样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炼丹术流行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但是,炼丹术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显示了化学的原始形态。

炼丹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火法炼丹”。它直接与火药的发明有关系。所谓“火法炼丹”大约是一种无水的加热方法,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这也是炼丹术这种愚昧的职业能够产生发明的基础。炼丹家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挫折,使得炼丹家不得不反复实验和寻找新的方法。这样就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在发明火药之前,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

火药的发明就是从这些练丹术中的化学反应中发现的。

二、神奇的古代火器

大约在10世纪初,中国的古战场上诞生了神奇的火器,火箭、神火飞鸦、梨花枪和突火枪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火器的发明对军队作战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突火枪这一类的管形火器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古代战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1.最早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