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爱石”传统有关。苏州的留园里有一间院舍取名为“揖峰轩”,意思就是向石头礼拜。
爱石来源于爱山,孔子曾说“仁者乐山”,石是“山骨”,在园林的小天地里不能再现完整的山,使用石头制作出山根坡脚,这就是片山有致的意思。
山石在园林中是重要的景观,苏州环秀山庄的石山、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北京中南海的静谷等,都是古人叠石造山的杰作。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花圃的“绉云峰”,有江南三大名石之誉。
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享誉中外,始建于清代乾隆时期,原来的名字叫清漪园。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留到今天的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面积四千多亩,主体是万寿山和昆明湖。在万寿山上依山就势建有一群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阁,高大的佛香阁是全园的核心建筑,在佛香高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昆明湖是模仿杭州西湖开凿的。昆明湖中有三个岛,它是古代神话里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神仙的象征。这是中国园林传统的“一池三山”形式。
在颐和园北部,万寿山的背后是后山后湖景区。它和前山前湖景区的开阔壮丽景色相反,是一个幽静深邃的园林环境。后湖的水面狭长,时宽时窄,收放相济,两岸是山,林木森森,给人一种身在深山峡谷之中的感觉。后山上与后湖边原有一些如苏州街等很有特色的园林建筑,可惜在1860-1900年间被英法等列强所毁。只有偏于东北角的一处小园林幸免于难,它就是被誉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具有江南园林清雅明秀的特点。
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
苏州的拙政园和无锡的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始始建于明朝中叶,后来几易其主,几经兴废,今天的样子已是多次重建、改建的结果。拙政园以水景为主,园中的亭台廊榭多傍水,或跨水而设。池中栽有莲藕,因此亭名题为“荷风四面”,主山在北,山上建有“雪香云蔚亭”;主厅“远香堂”在南,与主山亭隔水相望。园中还有“小沧浪”、“枇杷园”等设计得很精妙的小景区。拙政园山明水秀,亭榭精美。
寄畅园也是明代名园,建于无锡的锡山与惠山之间,它的艺术风格及造园手法和建在闹市中的拙政园很不相同。寄畅园的面积只有1公顷,为拙政园的四分之一,所以布局十分简洁,建筑也不多。
但它通过巧妙的设法把园外锡山、惠山的自然风光借进园内,合成为完整的景观,使人的视觉完全不受狭小园界的局限,成功地扩大了空间的感受。寄畅园里的掇山叠石也很出色,假山与真山浑然一体。寄畅园还巧借了墙外的二泉伏流,创造出曲潭、澄潭、飞瀑、流泉等有趣的水景“八音洞”,历来被视为园林叠山理水的典范。
燕京八景和避暑山庄
北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好几百年前的金朝在这里建都时就有“燕京八景”之说,它们是:“居庸叠翠”、“太夜秋风”、“玉泉春荫”、“琼岛春荫”、“蓟门飞雨”、“卢沟晓月”、“西山积雪”和“金台夕照”。后来明朝人又把“蓟门飞雨”
改称“蓟门烟树”;到清朝又将“玉泉春荫”改成“玉泉趵突”,“西山积雪”则改名为“西山晴雪”,并且由乾隆皇帝题字刻碑流传至今。这八个景题诗意盎然,不仅告知地点,还特别提示了欣赏这些景点的最佳时节。时至今日,八景中除“金台夕照”已列遗迹外,其他景点还依稀可辨。
于1703-1790年在河北承德市北郊建成的避暑山庄是一处与圆明园齐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园内经康熙和乾隆正式命名的就有“月色江声”、“云山胜地”、“南山积雪”等72景。
山庄的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积达564公顷,为北京颐和园的两倍,仅四周连绵起伏的园墙就长达10公里。山庄由前宫和后苑两部分组成。宫殿区是清朝统治者处理政务和生活的地方,以宫殿建筑为主体,但也有精心布局的园林环境。如皇太后居住的“松鹤斋”据岗临湖,宅后遍布苍松,可以在长松掩映下北望湖光山色,被称作“万壑松风”的佳景。
避暑山庄在地形多变的自然形胜之中,展开丰富多彩的景色。
苑内建筑综合了我国南北各地的不同风格。烟雨楼、金山亭等建筑组群明秀雅洁,一派江南韵味;正宫及松鹤斋等建筑组群则呈北方质朴浑厚的特色。设在湖泊区的亭榭楼阁,大多借助于水来造景。湖面有意用洲、岛、桥、堤分隔,形成七个形态与大小各不相同的水面,并处处植荷,香远溢清;平原区遍植万树成园,其间设蒙古包,显示了北国草原风光的景象。在山峦区广布松林,梨树峪遍谷栽梨,大有梨花伴月的诗情,另一山谷则绿树满坡。
综合性公园
现代公园取代了过去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私园和宫苑,为广大群众所享用。其中有供孩子们游戏的儿童公园;为开展体育运动服务的体育公园;专为纪念名人的纪念性公园;悼念革命先烈的烈士陵园;以保护与展览文物或文化遗迹为主的名胜古迹园林;还有以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动物园与植物园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类型,诸如迪斯尼乐园、冰川公园、雕塑公园、童话公园、盲人公园、仿古园、墓园等。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适合不同年龄、具有多种内容的综合性公园。综合性公园在园林艺术方面往往既继承传统,也进行创新与发展。它一方面借鉴并发扬古典园林的一系列有用的艺术创作手法以及鲜明的民族形式与地方风格,同时又适应时代要求。
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充分运用中国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进行治山理水,创作了低丘缓坡、曲溪平岸的生动地形,精心配置各类园林植物,并重视“花落鱼身鱼嘬花”的意境创造。
在总体布局上,以山水地形、园路、树木的有机结合来划分空间,分别形成草坪景区、鱼池景区、牡丹园景区、丛林景区等不同景区。
游园的人们既能尽情地观花赏鱼、划船游弋,又能临水垂钓、林中净憩,还可品茗就餐,是国内外群众广泛喜爱的综合性公园之一。
自然景象奥秘奇观
外星人之谜
历来,外星人的存在与否是地球上一直想弄明白的问题。只要宇宙中存在类似地球环境的星球,外星人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据天文学家估计,仅在银河系中,约有100万颗条件类似地球的星球,它们或者是行星,或者是行星的卫星。
不过,我们至今还未发现外星人的踪影。人们怀疑许多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有关,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科学家认为,在火星或其卫星上可能存在低级生命,但至今也未找到确凿证据。1942年8月的一个夜晚,美国海军曾接收到一种来历不明的电波,类似的情况在此后几十年里不断发生,科学家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些电波是来自宇宙空间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试探用无线电波和外星人取得联系。
人类已进入太空时代,驾驶宇宙飞船去访问星际空间正从梦想变为现实。1977年8月和9日间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上,各携有1张唱片,录有用60种语言讲的问候语,还有116幅描绘地球上风土人情的编码图片,35种地球上的自然音响,27首世界名曲。这当中有我国万里长城的照片,有用广东话、厦门话和客家话说的问候语,还有一首中国古曲《高山流水》。在唱片中,还有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给外星人的电文以及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的讲话。地球人渴望找到来自外星的知音,但结果如何,至今还是一个谜。
反物质之谜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可以分解成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原子核的内部还有质子和中子。在这些小粒子中,除中子不带电外,电子带有负电,质子带有正电,它们的质量及性质判断差别很大。本世纪初,一些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奇怪的想法:会不会有一些粒子,它们的质量及各种性质和质子或是电子完全相同,仅仅是电性相反。由此人们进一步想到,既然质子、电子和中子能够组成原子,那么由反质子和正电子是不是也可以组成反原子呢?更进一步,由反原子是不是又可以构成反物质呢?
1928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首次论证了正电子的存在。这种正电子除了电性和电子相反外,一切性质都和电子相同。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实验室中发现了狄拉克所预言的正电子。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雷等人又用人工的方法获得了反质子。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质子和电子,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然而,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在地球上也很难发现反物质的。因为粒子和反粒子碰到一起,就会像冰块遇上火球一样,或者一起消失,或者转变成其他粒子。所以反物质一旦碰上到处存在的普通物质,就会立刻被兼并掉。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广漠无垠的宇宙空间,可能存在由反物质构成的天体,甚至很可能存在反物质世界。
1979年,美国科学家把一个有60层大楼那么高的巨大气球放到离地面35公里的高空,气球上载有一批十分灵敏的探测仪器。结果,它在高空猎取了28个反质子。这是在地球以外第一次发现的反物质。除此之外,还在星际空间发现了反物质流。宇宙中存在着反物质世界这种想法,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天文学家,天文学领域中还因此诞生了一种新的宇宙学说——对称宇宙学。科学家预言,如果反物质世界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宇宙中的许多谜,诸如宇宙起源、类星体之谜,也就迎刃而解了。
荒原图案之谜
在秘鲁的一些高山和旷野中,有许多奇怪的荒原图案,其中纳斯卡地画最有名也最令人不可思议。
纳斯卡山谷位于秘鲁的伊卡省,那里有一片250平方公里的荒凉高地。当我们在飞机上向下俯瞰时,可以看到许多巨幅图形。
它们有的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的呈螺旋形、星形;还有一些图形是由许多简单图形组合起来的。这些图案有的像蜥蜴、蜘蛛;有的像蜂鸟、鹦鹉或海鸥,还有的像某种植物。不仅如此,它们还以精确的间隔重复地出现,两幅图案的图像几乎像复制的一样。组成这些图案的线条是去掉表面深色土层后显露出来的浅颜色沙砾,短的几百米,长的几公里。更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早晨登上附近的山头观察,在朝阳的照耀下,巨画的线条非常清楚。
但太阳一升高,巨画因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在眼前消失。这些画是如何诞生的呢?
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图案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450年左右居住在纳斯卡的居民建造的。这些图案先被设计成一个小的图样,然后再打上木桩并用拉直的绳子画出弓形线,沿着这些弓形线把表层的土挖去,就露出了颜色比较浅的深层沙砾,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地画。可是,这些巨大的地画是干什么用的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画与历法有关,因为地画中的某些线条与冬至和夏至有关;有的学者认为,地画中的动物图形也许是不同星群形状的复制图,他们推想,纳斯卡地画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日历”
。直到现在,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使人信服的答案。
魔鬼三角区之谜
百慕大三角区位于美国佛里达半岛南端、百慕大群岛和波多黎各岛之间,是一片充满神秘和恐怖的海域。早在400多年前,哥伦布第四次去美洲时,就在这里遇到了神秘莫测的风景。据说,至今已有100多只舰船和30余架飞机在这个海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这些失踪的舰船、飞机,连一点残骸都没有找回来。从此以后,这里被称为是“魔鬼三角区”、“死亡三角区”和“失踪之地”。
除了飞机失事、舰船失踪外,在这个神秘的区域,还发生过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例如,1972年9月,一艘轮船在穿越这片海区时,船上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罗盘针转了90°;高空出现了一些很大的黑东西,连星星也被遮住了。刹那间,一道白亮的光带进入黑块里。过了一会儿,一切都消失了,罗盘针也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