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中
45375600000016

第16章 福建省(2)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时,他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他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儿园、医院、科学馆、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1921年4月6日创办厦门大学。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五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他所创办的学校经费比当时公立学校充裕,又不惜重金礼聘名师,这些学校多数成为中外知名的学校。陈嘉庚兴学有远大目光和整体规划,建筑校舍,亲自擘画;教学仪器、生活设备力求充实。他尤其重视选择校长和培养教师。他重视国内外的华侨子弟教育,为鼓励华侨子弟回祖国升学,他倡办了集美华侨补习学校。他重视社会教育,赞助各种群众文教活动,晚年还创办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也重视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毕生用于办学费用达1亿美元以上。几十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1924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高举反日斗争旗帜。济南惨案发生后,他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救济这一惨案的受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每年募款达1.6亿多万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1940年3月,他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并冲破国民党政府种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廉洁奉公、军民团结抗战热情称颂,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曾屡遭敌人迫害,脱险后,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褒赠。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创办《南侨日报》,继续进行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9月,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为团结广大侨胞、为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1950年回国,定居在厦门集美,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倡议修建厦门海堤、鹰厦铁路、厦门纺织厂、华侨博物院、扩建集美和厦大校舍。个人生活俭朴,教育子女严格。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和台湾回归。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主要着作有《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感观集》、《住屋与卫生》等。

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清初着名的民族英雄,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海滨,七岁回国,年少好学,有大志。1645年,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接位,见郑森年轻有为,少年英俊,气宇轩昂,忠心不二,封忠孝伯,授招讨大将军,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因此民间尊称他为“国姓爷”。1653年,南明永历皇帝又封他为“延平王”。郑成功驱走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人,流传下极富传说性的古迹和故事,死后葬于台湾省台南鹿耳门港附近。

郑成功纪念馆坐落在日光岩北麓,建于19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馆址及周围绿地占地计13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展厅2200平方米,陪楼展厅及资料研究室500平方米,馆匾是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

郑成功纪念馆除序厅外,有郑成功青少年时代,报国救民、举义抗清,中国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毕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流芳百世,民族精神激励后人七个陈列室,展出各种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雕塑、模型等800余种,系统地介绍了郑成功光辉的一生。

在陈列橱里,有郑成功佩带的玉带、龙袍残片、鞋子、图章等遗物。在诗画资料中,有郑成功的诗作及其手书、《郑成功与王忠孝对奕图》、《海上见闻录定本》、延平王户官杨英的《先王实录》以及《稗海纪游》等,其中《海上见闻录定本》(共两册)是1960年在同安发现的一部抄本,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此外,还有双龙铜炮,它是因炮身饰有两条游龙而命名的。

郑成功纪念馆在海内外富有盛誉和影响,它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起了积极的作用。

泉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历史的专门性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旧馆位于开元寺内,新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东湖公园东侧、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体馆为双桅船形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陈列馆有“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和“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三个专题馆。

海外交通陈列分港城形成前的泉州、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东方第一大港”的繁盛、泉州海外交通的变异四个部分,表现泉州2000多年来的海事活动、特别是宋元时期成为国际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大港的胜况,以及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华侨出国、经商贸易、信仰与民俗的交融等历史事实。

宗教石刻陈列分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四个部分。以伊斯兰教遗物最为突出,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居全国第一。还有大量的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寺庙的建筑构件、教徒墓碑和墓盖石等,不少遗物中还刻有波斯文和阿拉伯文,是研究我国宗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史料。

位于开元寺内的古船陈列馆展出了1974年出土的泉州湾后渚海船和遗物,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船体以二至三层板叠合而成,分为13个水密隔舱,保存有头桅和中桅杆座,船尾有直径38厘米的舵孔、取材杉、樟、松木。复原长度可达34米、宽11米、载重量200多吨。船舱出土的遗物有香料、药材、木货牌(签)、铜铁钱、陶瓷器等14类。

1984年,世界着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这座古船陈列馆后,兴奋地赞叹:“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长汀县城罗汉岭,1951年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地修建,1982年重修,1985年又重建。碑总高3059米,碑名为陆定一所题,碑文由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敬立。碑座下分四个层次设平台,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坪地上建有方形、六角形几处花池。六角形花池中央为瞿秋白就义处,旁有瞿秋白烈士事迹陈列室。

1985年,纪念碑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瞿秋白(1899-1935年),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着,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着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着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