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那些回忆,和紫云英有关
45351500000005

第5章 女孩的背篓

大山,一座连着一座。山路,一弯连着一弯。走过一弯弯山路,便可以看到一所乡村中学。

女孩天天背着一个背篓来这所中学上学。

有时,背篓空空的,女孩把它放在教室的卫生角。有时,背篓装得满满的,但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人知道,背篓里到底装满了什么。每当背篓装有东西的时候,女孩就把背篓放在自己的书桌下,宝贝似的,不让人碰。

1

“报告。”女孩背着半背篓秘密,怯生生地站在门口。接连几天,她都迟到了。

“说说原因,为什么迟到?”班主任杨老师生气了。这几天班上的纪律分,都因为女孩的迟到,而上了学校的扣分榜。

“我……我……”看见生气的杨老师,女孩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整天背着个破背篓来上学,跟捡破烂的似的,还天天迟到。记住,这是学校,不是废品收购站。”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了女孩。

“老师,我……我没……”女孩反过手去护住背篓,害怕别人发现她背篓里的秘密。

下课了。几个同学议论着:

“喂,你们猜,她的背篓里到底装着啥玩意儿?”

“她家特穷,她会不会每天在路上偷人家的菜?”

“说不定偷的是别人的衣服,你看她那身破衣服,谁不想穿漂亮一点?”

“我看哪,她是背着背篓,沿街乞讨。”调皮蛋王波说,“总有一天我要揭穿她的秘密。”

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女孩护着书桌下的背篓,偷偷地流下了眼泪,不知是伤心还是委屈。

2

课间操后,女孩急匆匆地赶回教室,可是,她迟了一步,令她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教室里,调皮蛋王波把女孩的背篓倒了个底朝天,地上,满是旧报纸;讲桌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易拉罐、汽水瓶……王波正用它们当鼓敲,嘴里吆喝着:“收废品喽,有烂书本旧报纸拿来卖……”

这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同学们一个个躲回了座位。看见满地狼藉,杨老师生气地走到女孩面前说:“把你的背篓拿出来,把这些东西收起来!”

女孩充满感激,她以为老师理解她了,就高兴地拿出背篓,捡起地上、讲桌上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可她万万没料到,待她捡干净后,杨老师却对生活委员说:“马上把这篓东西扔到垃圾堆里。”

生活委员本来想说什么,但碰到杨老师利剑般的目光,便顺从地背着背篓走了。

女孩傻眼了,没等她缓过神来,杨老师又对她说:“以后别再把破背篓背进教室。”

3

女孩几天没来上学了。杨老师准备去家访,了解情况。杨老师路过废品收购站的门口,收废品的张大爷喊住了她:“杨老师,请把这二十元钱带给你班上的张静同学,这是她上周卖废品的钱。”

杨老师一路上怀着内疚,来到了女孩的家。两间破旧的瓦房,屋里几样简单的日用品,女孩正在煎药,生病的母亲躺在床上。

“孩子,老师错怪你了。我并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你捡的呀。”杨老师说。

“老师,我不该……我是想挣钱给妈妈治病……”女孩的脸红了。

“老师,我家小静给您添麻烦了。前几天的一个中午,她哭着跑回家,说是不上学了,要在家服侍我……”女孩的母亲轻声说,“我这有病的身子,全靠她了。都是我这病害了她呀,她那酒鬼爸爸又不是个东西……”

快到中午了,女孩的母亲要留杨老师在家里吃饭,杨老师想离开,可女孩的母亲说:“老师可别嫌弃我们家穷啊。”

这样一来,杨老师还真不好离开女孩的家,他只得留下来吃午饭。

女孩还真是做家务的好手啊!她非常熟练地生火做饭,炒出一道香喷喷的青菜,还煮了一小盆盐白菜汤,汤里只有少许油星。

“杨老师,我们家条件不好,您将就着吃啊。”女孩的母亲说。

“很好吃啊!”杨老师一边吃饭一边赞叹着女孩的手艺,“这菜啊,炒得很有味道,比我炒的菜好吃多了。”

女孩的脸上,绽放出少有的微笑。

吃完午饭,杨老师便离开了女孩家。他走出不远,回过头去,便看见女孩背着背篓,出了家门。或许,女孩是要去捡废品了吧?或许,女孩是要去做农活儿了吧?

4

女孩不在教室里的时候,杨老师号召同学们捐款。全班同学都积极响应,班上有五十个孩子,一共捐了两百零六元钱。山村的孩子,零花钱都不多,能捐出这么多钱,实在是出乎杨老师的意料。

杨老师左思右想:这两百零六元钱,怎么处理呢?是直接把钱拿给女孩呢,还是买成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呢?杨老师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把钱给女孩的母亲,让她安排这些钱的开支,或是买药,或是买生活用品,或是买学习用具。

女孩的母亲接过杨老师手中的钱,哽咽着说:“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然而,女孩却不同意母亲接受这笔钱。女孩知道,班里的同学,家庭经济都不宽裕,这些钱,有可能是同学们一个月的零花钱,有可能是同学们买文具的钱,有可能是女同学们买漂亮发卡的钱,还有可能是男同学们买弹弓的钱……

女孩执意不接受这些钱,她说,她捡些废品卖,再加上家里种的菜也可以卖钱,这样,还勉强能支付妈妈的药钱。女孩给杨老师出了个主意:把这笔钱捐给敬老院。

听了女孩的这个主意,杨老师的内心,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感。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自己家里都那么困难,心里却还装着敬老院里的老人。

最终,杨老师代表班里的孩子,把两百零六元钱捐到了敬老院。

5

女孩依旧背着背篓来上课,杨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再对她的背篓另眼相看。

一天,教室里多了一个背篓,比女孩的那个更大更结实。杨老师在背篓上写着“爱心篓”三个红字。每天,同学们都把从路上捡来的废品丢进背篓里。卖废品的收入,用来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