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古镇平泉,有一家餐馆字号叫“五奎园”。五奎园有道名菜叫“改刀肉”。
清朝道光年间,御膳房有七位厨师,争相创造新菜谱。主厨师刘德才想,用猪肉、水笋并炒,其味道可能更佳,经多次试验,终于炒出美味佳肴。献给皇上,道光帝倍加称赞。因为这道菜在刀工上经过多次改进,故名“改刀肉”。其做法是:用四成猪臀尖瘦肉,一成猪脖领肥肉,先切成极薄的肉片,然后瘦肥肉按四比一搭配,再顺切成火柴梗粗细的肉丝。粗细要均匀,不能连刀,不能切成韭菜扁,不能切成老鼠尾(一头粗、一头细)。切笋丝更精细,先将发泡好的水笋,用骨汤煮一遍,然后切成如纸的薄片,再顶刀切成如发的细丝。最后,配以口蘑汤、鸡鸭汤、料酒、陈醋、香油、白油、葱、姜、蒜等各种调料。
刘德才创造了此味佳肴,到老了,还是被赶出皇宫。他孤身一人,辗转出京,流落到塞外八沟(即平泉)。当时的八沟是塞外通向关里的重镇,行客往来,商贾云集,有“拉不败的哈达(今赤峰),填不满的八沟(今平泉)”的盛誉。刘德才定居下来,在镇上开了一座小餐馆。由于烹调技艺超群,引来八方顾客,生意十分兴隆。许多顾客在这里吃过“改刀肉”以后,还要再买上几盘,装在食盒里,带回故乡给家人品尝。更有蒙古王爷每年进京路过这里,总要带上“改刀肉”到京馈赠亲友。
刘师傅过世后,五个徒弟谨遵师嘱,合力办好餐馆,兴旺不减当初。一日,共同商量起个字号,大师兄说:“我们五个是一师之徒,起字号也应按这个意思起,就叫五奎园怎样?”众兄弟拍手称赞。于是请来举人任维岚隶书“五奎园”金字匾额。
五奎园师兄弟五人,各收门徒,代代相传,历传八代,一百六十余年,据说,牌号至今未倒,名声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