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果采用常规的办法难以奏效,那为什么不试试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呢?也许它们就是解开难题的钥匙。
自食其果的讹诈
两名女大学生走进一家饭店,想改善一下生活,刚坐下,服务员就热情地递过菜谱。她俩对着菜谱点起菜来,看着看着,她们的目光同时在“熊掌”一栏停住了。一看价格,一盘才20.00元,真是太便宜了。熊掌是什么?她们从来没有品尝过,品尝欲念使她们隐约地联想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20.00元买一个感性知识太值了!
于是,两人要了两盘熊掌,再加上饮料、三鲜汤、米饭等,算起来也不过几十元。这对平时还比较节俭的女生们来说,还是能够承受得起的。
可是,当她们吃完饭准备付账时,一看服务员递过来的账单,顿时全惊呆了,这顿饭菜居然要付四千多元!回头再看那菜谱,却明明地写着“熊掌,每盘2000元”,四位数中间的小数点居然不翼而飞!两人当即急得满头冒汗,互相埋怨为什么先前不将菜谱看仔细。最后,只好留下一个人作押,另一个哭着走回学校想法借钱去了。
其实,她们先前根本没有看走眼,菜谱本来就是两本!这是黑心老板宰客的常用手段:先用一本菜谱,写上带有小数点的价格(如熊掌每盘20.00元),引诱顾客来品尝佳肴,然后再用牛蹄筋之类顶替熊掌,待到顾客结账有疑问时再换上不带有小数点的菜谱(熊掌每盘2000元),达到宰客骗财的目的。
回到学校的女同学借了半天也没有凑够4000元钱,只好将此事告诉了学校的领导。邱教授知晓此事以后,安慰女同学说:“不要着急,我能设法为你们解决这个难题。”
他是这样做的:
首先,他借钱给这位女同学,让她把钱送去,然后就势要求开具发票。发票上注明:熊掌两盘,收款4000元。发票到手后可就此正告老板:用国家保护动物加工菜肴,牟取暴利,违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轻则罚款两万元,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一般会把女大学生吃的不是熊掌而是牛蹄筋的真相说出。第三步,既然承认用牛蹄筋冒充熊掌,一盘牛蹄筋顶多值10元钱,那么就该把多收的钱退还给顾客,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元。如果老板不认罚,可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此事。
两位女同学按邱教授的话去办了,果然顺利地解脱,还让那个黑心老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装糊涂化解尴尬
广州有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天,一位外宾在吃完了最后一道菜以后,将一双制作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放进了自己的提包。
服务员将这件事告诉了值班经理。值班经理说:“你得想一个办法,使我们既不受损失,也不让对方太难堪。”服务员听了,觉得这件事情太难了,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决定自己拿出钱来赔。值班经理看出了她的为难,就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精美的绸面小匣子说:“这个小匣子是专门用来装这种筷子的。”然后,说出了一个方法。女服务员顿时喜上眉梢,连声说:“太妙了。”
只见这位服务员亲切地走到那名外宾的身边,礼貌地用流利的英语说:“先生,我们发现你在用餐的时候,对我国的景泰蓝筷子特别感兴趣。非常感谢你对中国精美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过值班经理的批准,我代表我们酒店,将一双制作精美并且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你,这是装筷子的小匣子,请您收下。并且我们将按照酒店的规定,以‘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可以吗?”
外宾听了这番非常有礼貌的话,当然明白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在表达了谢意之后,说:“真是不好意思,我刚才多喝了几杯,头脑有点发晕,居然将筷子放进包里去了。”他自己也趁机下了台阶。“没有关系,先生,我们知道您确实喜欢,但是根据酒店的规则,筷子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和包装以后,才能送到朋友手中。”“既然是这样,那么,我就以旧换新嘛。”外宾顺势从包里取出了筷子放在餐桌上,大家同时笑了起来,好像是在做一次平常的交谈,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似的。随后,外宾愉快地接过了服务员递过来的小匣子,不失风度地向付款处走去。
如果服务员采取直接要回的方法,必然会使对方十分尴尬。而和善地旁敲侧击,对方通常都能够心领神会。借机了事而又不失面子,这就是装糊涂中的大智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家旅馆正在招聘男服务员,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出了一道怪题:“有一天,当你用备用钥匙打开客房的门,走进房间准备清理时,却突然发现一名女顾客恰好裸浴以后,正光着身子从浴室里走出来。你应该怎么办?”
对此,有的这样回答:“对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有的干脆表示:“小姐,我可什么都没有看见。”老板听后不停地摇头。
最后,终于有位机灵的小伙子说出了让老板最满意的回答:“对不起,先生!不知道您在沐浴,我等会儿再来清理房间。”
其实,人都会有偶尔遇到尴尬的时候,此时往往“装糊涂”最有效果。这个小伙子明知对方为女士,却称其为先生,使双方都从尴尬中解脱了出来,真可谓机变有术。
以脏求美,以乱求静
在美国的一所中学里,一些爱美的女学生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她们在课间休息时到卫生间去梳洗、补妆之后,经常会在镜子的表面印上自己的口红印。以至于后来,这种“浪漫”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们争相去效仿。
这件事给学校的清洁工作增加了许多麻烦。尽管校方对这些女学生做了不少工作,也用了很多方法来劝止,甚至用警告、处分、罚款等手段,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后来,这所学校来了一位女校工,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这一天,女校工请校长把学校里最漂亮最爱打扮的十多个女生集中起来,将她们带到了卫生间。她说:“我要告诉你们,让你们亲眼看一看,清洁镜子上的口红是一件多麻烦的事情!”她拿起抽水马桶上的刷子,蘸着马桶里的水,将镜子上的口红印除去。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在这里的镜子上面留下自己的口红印了。这位聪明的女校工,故意以这种最极端的方式——用抽水马桶里的水来擦镜子!将抽水马桶与淑女口红联系起来,不需再多费一点口舌,就将这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方法可比简单的禁止、罚款要有效得多。
下面再讲一个以乱求静的故事。
美国芝加哥的一位退休老人在学校附近买了一栋简朴的住宅。最初几个礼拜很安静,可好景不长,后来有3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以踢垃圾桶来取乐。
这位老人受不了他们制造的噪音,就出去跟他们谈判:“你们几个年轻人玩得很开心。”他说,“我年轻时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情,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如果你们每天过来踢垃圾桶,我就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这3个年轻人很高兴,他们每天都坚持来使劲地踢所有的垃圾桶。有一天,这位老人愁容满面地去找他们。“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他说,“从现在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这3个年轻人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依然继续踢垃圾桶,但劲头显然没有从前大了。几天以后,老人又来找他们。“瞧!”他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两角五分。成吗?”
“只有两角五分。”一个年轻人大叫道,“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两角五分钱浪费我们的时间,在这里踢垃圾桶?不成,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这位老人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其实,无论是女校工的以脏求美还是老人的以乱求静,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如果你正面制止无法起到效果,就不妨从反面来试一试。
舞台上的戏外戏
有个关于演戏的故事,说的是剧中一名监狱看守交给一个犯人一封信,按剧情犯人要念这封信。在历次演出中,犯人念的这封信都是事先写好的。有一次,扮看守的演员有意要和扮犯人的演员开个玩笑,他把一张白纸递给犯人。犯人演员一看便傻了眼,他已记不起信的原文,于是,瞧了一会儿,诡称光线太暗,说了声“请代读”,便把信又给了看守。扮看守的演员面对杀来的回马枪,也同样背不出,他急中生智,连忙说道:“是呀,光线确实太暗了,我得拿眼镜去。”便退下了台。不一会儿,他拿着那封写有内容的信重新上台,大声流利地为犯人朗读了那封信。
“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同光十三绝”之一,他创立的京剧谭派流传至今而不衰。他在舞台上随机应变的能力,确非一般演员所能及。有一次谭先生演出《黄金台》,扮演齐相田单,只因当时上台太匆忙了,竟忘了戴帽子。台下观众不少都是懂戏的票友,见名角竟然出了这个最不该有的低级差错,正在瞠目结舌之际,却听谭先生念起了定场诗:“国事乱如麻,忘了戴乌纱!”这两句定场诗,既针砭了时弊,又修补了戏中的差错,全场观众报以会心的笑声,无不暗暗佩服。
还有一次,谭先生赴堂会唱《文昭关》。这出戏演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忠臣伍子胥全家被奸人所害,他只身逃出,在昭关却因重兵看守不得出去,愁得他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因此,这出戏又名为《一夜白发》。伍子胥是一名堂堂的武将,出场时应当佩带长剑,唱词里有:“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空悬三尺剑,不能报仇也枉然。”谁知那天管行头的人竟马马虎虎地给谭先生挂了个腰刀,当时谁也没有发现。等到谭先生上了场,要手扶剑柄的时候,才知道宝剑换成了腰刀。管行头的一时间急出一身的冷汗。这个时候,锣鼓已响,过门已开,只听谭先生即刻改词唱道:“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浇。父母冤仇不能报,腰中空悬雁翎刀。”几句唱完,台上台下一起叫起好来,管行头的这才松了一口气。
有出戏叫做《草船借箭》。这天,扮演周瑜的演员有意想作弄一下那位扮演诸葛亮的演员。“诸葛亮”先是按照戏文里的程序,对“周瑜”说:“都督军务繁忙,亮不打搅了,就此告辞。”说罢,摇着羽扇就要走。这边“周瑜”一把拉住“诸葛亮”道:“先生慢走。”说完,却突然向着前上方一指:“先生你看,这天边有一朵黑云,不知有何凶吉,还请先生指教!”因为戏文里根本就没有这句台词,这猛丁一发问,倒把扮演诸葛亮的演员问愣了,连摇着的羽毛扇也顿时停住了。他再一看“周瑜”脸色,知道他这是在搞恶作剧,不由支吾道:“这个么……”但他猛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从容不迫地摇着羽毛扇回答,“都督啊,此乃是天机,不可泄露也,你却附耳过来。”“周瑜”只得走近“诸葛亮”,把耳朵凑了过去。“诸葛亮”对着“周瑜”的耳朵低声骂道:“你这该死的狗杂种,谁让你在台上胡闹,我把你……”
“周瑜”被骂得满脸通红,但他还是面向台下观众说:“先生高见,佩服,佩服,先生真乃当世奇才也。”
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形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些演员们在舞台上演出了非常精彩的戏外戏。这一来一回,其实采用的是一种“矛盾转移”法。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资借鉴。
让刁难者进退两难
有4个青年,看到有一个旅客坐在旅店里歇息,身上穿的衣服很好,就商量着想把他的那身衣服骗过来。
这4人走到这位旅客身边说:“我们一起来打个赌好不好?每个人讲一个自己生平遇见过的最奇怪的事,谁要是听了不相信,就得做讲故事人的奴隶。”那人正好闲着没事,就同意了这个建议。这4个年轻人暗自得意,认为他们离奇、难以置信的故事一定会使那个傻瓜旅客脱口而出:这个故事不是真的!当然,他们只是想得到他身上的漂亮衣服,并不是真的要他当奴隶。4个青年请来村长做证人,都使出浑身解数讲述他们胡编的故事。可每次那个旅客都会点点头,表示相信。
轮到旅客讲他的经历了:“几年以前,我有一块很大的棉田。有一棵棉花长得十分高大,颜色又红又艳,闪闪发亮。可是有很长一个时期,它既不长叶,也不长枝。后来,终于长出4根枝条,枝条上不长叶子,却结了一个果子。当时,我采下4个果子,把它切开了,每个果子里忽然跳出一个年轻人。因为他们是从我的棉花树里长出来的,所以我就叫他们在我的棉田里干活。可惜他们都是懒骨头,过了几个星期,都从我的农场里逃走了。我就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这4个奴隶,直到现在才给我找到了。可爱的小伙子们,你们心里也挺明白吧?你们自己就是我那4个寻找已久的奴隶。好了,故事讲完了,快跟着我回我的农场里干活去吧。”
这时,4个年轻人全都傻了,因为他们明白,要是说相信他的话,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旅客的奴隶;要是他们说不相信,那么根据打赌的条件,他们也要做他的奴隶。
村长作为公证人一连催问了三次,问他们到底信不信旅客的话,这4人无奈,最后只得承认失败。旅客笑着说:“你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属于我的,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奴隶。快把衣服脱下来给我,我马上就能给你们自由。”
这4个青年人原是想骗取旅客的衣服,这时却只能把他们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了。聪明的旅客深知对方的计谋及面临的困境,于是将计就计,使对方陷入很深的矛盾中。相信与不相信,结果都一样。他们最后没有得到衣服,反而把自己的衣服送了出去。
古希腊有个国王,他想处死一批囚徒,当时,处死囚徒流行两种方法:一种是砍头,一种是上绞刑。怎样处死这批囚徒呢?他决定让囚徒自己选择黄泉路。挑选的方法是:囚徒在死亡前各留下一句“临终遗言”,如果说的是真话,就上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结果大部分囚徒不是因为说了句真话而被绞死,就是因为说了句假话而被砍头。
当时,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囚徒,当轮到他选择时,他说了一句巧妙的话,结果使得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把他砍头,只得把他放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囚徒的临终遗言是“要对我砍头”。此言一出,可把国王难住了。如果真的把他砍了头,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而说真话,按照规定是要采取绞刑的;但如果把他上绞刑,那么他说的话又变成了假话,而说假话,按照规定又是要被砍头的。无论是被绞死,还是被砍头,都违背了国王原来的决定,结果国王只得把他放了。
国王这喜欢刁难的家伙提供的两种方法,无论你如何选择都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如果你只盯着前方,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你不妨抬头瞧瞧,看看是否有插翅的机会。
最公平的砝码
英国的一个村庄里,有个面包师一直从他的邻居——一位老农民那儿购买做面包用的黄油。同时,老农民也一直购买他的面包。因为互为邻居,他们相互之间无论黄油或是面包,从不当面称一下分量,因为买卖双方都不好意思。因此从来都是对方说多少就是多少。
可是,这名面包师却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每次买回黄油以后,都要亲自称一称。一开始,他觉得黄油的分量还是比较充足的,可是后来他渐渐地发现越来越不够分量了,也就是说,每次他都要多付钱给老农民。
这件事长时间地折磨着面包师。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很委婉地向老农民提出了这个问题。谁知道老农民一听,指天发誓说绝对不会少给他分量。两个人话不投机,最后居然闹翻了脸。面包师一不做二不休,将老农民告到法官面前。
审理案件的时候,法官自然要向老农民提出问题:“你每次卖给面包师的黄油都称准了分量吗?”“当然是的,”老农说,“我有一架最准的天平。”“天平?有核准的砝码吗?”“不,我不需要砝码,但保证准确。”
“那么,你凭什么说,能够称得很准?”法官很奇怪。“这太好办了,”老农民说,“我每次从面包师那儿买来面包,就放在天平上做砝码,再以同样的分量卖给面包师黄油。如果这个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
一番话说完,法官立即明白了,当众判老农无错。倒霉的面包师只好承担了全部的诉讼费用。
这位农民以面包师的面包作为自己“天平”的砝码,可谓一绝。他与面包师之间的买卖,只有用这种天平作交易才是最公平的,据此,面包师自然无话可说。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人像上面说的面包师一样希望自己比别人得到的多,而他们借以发难的口号就是“公平”。
北宋时,皇帝的亲戚们认为财产分配不均,轮番到皇帝面前去告状,直搅得皇帝寝食难安。
皇帝为此很是烦恼,就让丞相张齐贤来解决这个问题。张齐贤想了想说:“这些纠纷不难解决,但要请陛下允许我全权处理。”皇帝准奏后,张齐贤就把所有告状的人都找到相府里,问他们道:“你们不是都认为对方的财产分得多,而你们自己的分得少吗?”皇亲们都回答“是的”。张齐贤当场让人把这些皇亲们的意思记录下来,并由本人签字画押。然后召来了两名官员,分别将甲家的人带到乙家去,又把乙家的人带到甲家,人换地方而一切财产都不移动,只是将分财产的文书作了交换。
这样一来,双方都无话可说了。第二天,张齐贤把处理的情况奏明皇上,皇上对张齐贤快刀斩乱麻的做法称赞不已。
人动而财产不动,只是将位置对换了一下,就迅速地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可借用。人总会有对自己现状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说法。其实,世间事物都有两重性,绝对平均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谁,都应学会“换位思考”。
聪明人的懒办法
有一个村庄盛产土豆,每到收获的季节,土豆堆积如山,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着分拣土豆。因为,按照收购规定,必须把土豆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可是,这个村子里偏偏就有一个单身汉,他收了土豆以后一直堆放在家中,别人忙得要命,他却到处闲逛,村里没有人不认为他懒惰的。
可是,等到人们一起去城里送土豆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单身汉不知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早已经将土豆分好了等级。更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和大家一起从平坦的大道到城里,而是专门拣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
直到有一年,一个有心人为了弄清这里面的缘由,和这个单身汉走了一回,才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单身汉看起来很懒,其实很聪明,他走这不平的道路,是为了分他的土豆。不平的路一路颠下来,小的土豆就筛到了下面,大的土豆被抖到了上面。
后来,全村人都学会了这种筛选土豆的方法,再也不用全家辛苦地用手来挑选土豆了。这人看似懒笨,却实为聪明。
我们常说“懒人有懒办法”,可有时懒办法也能够显示出人的机敏与智慧。
一位建筑师为某个单位设计了一办公楼群。盖好以后,为修建楼与楼之间的人行道而大伤脑筋。这些办公楼相互交错,楼与楼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频繁,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的生活中,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赶时间,因此,楼与楼之间的人行道必须设计得合情合理,简洁明快。然而,由于楼群布局复杂的特殊性,如何才能做到合情合理,是光靠主观设计很难解决问题的。
这一天,一位公园管理员朋友来访,看见了这位愁眉苦脸的建筑师,正面对着楼群发愁。朋友说道:“这个非常好办,你先让人在楼群之间的空地上种上草,等夏季过去以后,您的最佳方案就出来了。”接着将理由说了出来。
建筑师听了朋友的一番话以后,不由得赞叹这位公园管理员的聪明了。
原来公园管理员发现,人们走路的时候有一种直觉的习惯,放着坦荡的大道不走,却偏要去走抄近的小路,这是为了节约时间。在楼群之间种上草以后,人们果然在上面踩出了许多小道,走得多的印迹明显,走得少的就不大清楚。到了秋天,建筑师根据这些痕迹设计出了人行道,果然大受欢迎。
老子曰:“我无为而人自化。”这里所谓的无为,并不是引之不来,推之不去,也不是偷懒,什么事也不做,而是遵循规律办事,顺应自然之势。上面的故事提示我们:当一个问题很难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自己的主观意见搁置起来,创造条件,让事物遵循规律自然行进,再顺势而为,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罗斯是闻名世界的大化学家、百万富翁,他买回了好多幅精美绝伦的世界名画和一件件珍贵文物,将这些价值昂贵的东西一一布置在宽敞的客厅里,供客人欣赏。
这事给一个嗅觉特别灵敏的小偷打听到了。这家伙想去偷几件卖掉,使自己一辈子享用不尽。
某日深夜,他悄悄摸到罗斯家中,环顾四周,发现室内无人,就大胆地摘下了一幅价值二十多万美元的名画,抱起桌上的一件古色古香的文物,便欲溜出门去。这时,桌上一瓶绿色的酒吸引了他。酒液清碧,还散出阵阵扑鼻的酒香,撩拨着他的胃口。这小偷爱酒如命,马上拧开酒瓶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大口大口地灌进喉咙。忽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小偷马上放下酒瓶,夺路而逃。
接到报案后,警长乔尼在屋里细细观察,没发现罪犯留下的任何指纹、脚印。“这罪犯,准戴了胶质手套,穿了特种鞋。”这时罗斯的仆人告诉他,放在客厅里的酒少了半瓶,定是那窃贼贪酒,喝了几口。乔尼听了心生一计,吩咐罗斯:马上写一份声明,在当天的晚报上登出,那窃贼一定会寻上门来。第二天,那窃贼真的来叩罗斯家的门了。罗斯打开了门,躲在屋内的警察马上冲出抓住了那窃贼。
罗斯登报声明写了什么内容,竟使小偷自投罗网?罗斯的登报声明内容如下:“我是化学家罗斯。今天回家,我发现家中桌子上绿色酒瓶里的液体给人喝了几口。那不是酒,是有毒液体。谁喝了快到我家服解药,否则两天内有生命危险。请读者诸君阅后,相互转告。万分感谢!”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有位名叫卡尔的学者是这家图书馆的常客。可遗憾的是,他列出的书单常常有些书籍借不到,为此他常望书架而兴叹。
一日,卡尔写一篇论文需查证一些资料,可惜一本书也没有借到。卡尔想,这家图书馆徒有虚名,便去找馆长提意见。
馆长是位和蔼的老头,听完卡尔的陈述,马上打电话叫管理图书的负责人来到办公室,询问究竟。那位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不错,这些书全有。可都在读者手中,有的借了好多年仍不归还。为了催书,我各种办法都试过,就是不奏效。现在逾期不还的图书已经有五千多册了。”
馆长大吃一惊,对卡尔说:“卡尔先生,十分抱歉,今天没能满足您的要求。可是如果您不着急的话,过一星期您再来,我保证您能如愿。”馆长送客走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催书办法。他立即把秘书叫来,交代了一番,秘书依照他的吩咐去办了。这一招果然见效,在短短的几天内,逾期借书者争先恐后地将书还给了图书馆,其中居然有一本书是在1927年借的。
一个星期后,卡尔带着似信非信的心情再次来到图书馆,果然如愿以偿地借到了所需的书。他好奇地询问馆长是怎么一回事。馆长笑笑,递给他一张报纸广告。卡尔看完心悦诚服地说:“如果我手中有超期未还的书,也会赶来还书的。”
你能猜想他在广告上是怎么写的吗?馆长的广告语是这样写的:“本图书馆将在一周内对归还借阅时间最久的一本书的读者颁发奖品。”那位1927年借书的读者果真得了奖。
警长乔尼和图书馆馆长采用的都是激发对方心理动力的方法,只不过一个是激发了人的求生欲望,而另一个是人们普遍贪图奖品的心理罢了。
无处遁形的扒手
法国记者安娜在地铁车厢里丢了一个钱包,她在列车停稳后,第一个跑出车厢,焦急地对警察说:“先不要放人出站!我的钱包被扒了,请你们帮我查一下。”
警察对安娜的遭遇非常同情,但看到走出车厢的人群,无可奈何地说:“这是终点站,不放人走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不能对每一位旅客都要搜身吧!”“当然不是,只需要男人脱下鞋子,查看一下他的脚背,就能够找到扒手。”安娜非常有把握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警察非常奇怪。“当时我在扒手的脚背上狠狠踩了一脚,一定会留下印迹的。”
原来,安娜当时觉得后面有一只男人的手伸了过来,就急中生智,装作被前面的人挤了一下,趁势猛地踩了后面的男人一脚。按照安娜的建议,所有的男旅客被集中在出口处,每个人都把鞋子脱下来进行检查。果然,发现有一个男人的脚背上有一块红肿之处,与安娜的高跟鞋后跟形状非常吻合。接着,在他身上果真搜出了安娜的钱包。
警察后来问安娜:“当时你背后男人不止他一个,怎么能够断定他一定就是扒手?而不是一般的乘客呢?”安娜笑着回答说:“我这一脚如果踩了别人,那个人一定会大喊大叫的,说不定还会骂我一通。但那人却默不作声,这说明,他就是扒手,因为他会因为自己的偷盗行为而不敢声张的。”
安娜的一脚,留下了证据,终使扒手落入法网。在特定的场合中,制造可用以为凭的痕迹是最好的伏笔,一旦情境转好,痕迹就可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武器。另外,安娜最后的判断也值得玩味:如果踩了别人,那个人一定会大喊大叫的,说不定还会骂人,但那人却默不作声,这说明,他就是扒手,因为他不敢声张。
与见多识广的记者安娜相比,中学生小玫巧擒扒手的智慧同样值得称道。
那是一个周末的夜晚,滨海某个城市有一家剧院正在上演从北京来的大型歌舞节目,出场的演员阵容强大,因此引来不少的人上前去争相购票。大家正在一股劲地往前挤时,突然一个长头发的青年人混在人群中,趁乱从前面的一个戴近视眼镜的中年妇女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钱包,向自己兜里一塞,匆匆地挤出了人群。
可小偷哪里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早已被刚买到票的中学生小玫看在眼里。这里十分拥挤,一旦喊“抓贼”,罪犯在混乱中最容易逃脱;直接去派出所报案吧,小偷可能早已经逃之夭夭了。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调虎离山之计,将小偷从有利于逃跑的环境,转移到不利于逃跑的地方,稳住他再去派出所报案。
作为中学生的小玫,灵机一动,急急忙忙地掏出了自己的那张戏票看了一下,是24排4座。然后走到小偷的面前,问:“戏票,这一场的,你要票吗?”小偷得了手,正好没事干,便回答说:“我要!”见小偷进了剧院,小玫赶快往派出所跑去。
下面的故事就简单多了:派出所值班民警赶到剧院,来到24排4座,严肃地对那人说:“喂,请你拿出票给我看一看!”小偷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把票拿了出来,警察一看,正是24排4座。他们从小偷身上搜出了红色的小钱包,看着赃物,小偷无奈地低下了头。
大智若愚的总统与发明家
美国有一位总统,小的时候性格十分内向,很怕羞,大家一直认为他的智商有问题。有人故意在他面前丢下了一些5分钱的硬币和1角钱的硬币,这小孩子总是去拾起那个5分的硬币,而对1角硬币看也不看一眼。人们就嘻嘻哈哈地说他是傻帽儿。
这件事越传越广,很多人纷纷前来试一试,可每一次,这个小孩子还是只拾小的5分硬币而不拾大的1角硬币,于是,人们认为这个小孩子的头脑真的有毛病了。
有一天,一个穿着华丽的贵夫人在屡试不爽之后,带着怜悯之心问这个小孩子,“你为什么每次都去拾那个5分的,难道你不知道哪个钱币大一点,哪个钱币小一点吗?”
“当然知道。”小孩子冷冷地说道,“可是,如果我要了那大一点的钱币,以后,还会有人在我面前扔钱吗?”
智者为愚,愚者为智。这个小孩长大后,是如何以大智驭小智,成功打败他的竞争对手,登上总统宝座的,就不言而喻了。
世上的成功人士身上好像很多都有这种大智若愚的特点。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之后,他想卖掉这项发明,准备再建造一个新的实验室。可是,他一天到晚只知道埋头搞发明创造,根本不知道市场上的行情。于是,他就与自己的夫人米娜商量。米娜整天陪着丈夫不出门,她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能值多少钱,想了想说:“我们就要两万美元。你想想看,一个新的实验室如果建设起来,至少也需要两万美元的。”爱迪生笑了笑说:“我们一开口就要两万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见他犹豫不决,就婉转地给他出主意说:“我看能成功,要不然,你在卖的时候先套一下人家的口气,让他先开个价再说。”
当时,爱迪生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发明家。一位美国商人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表示愿意买下自动发报机技术,爱迪生便请这位商人前来面谈。
这一天,商人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可这时,爱迪生的夫人恰好出去,不在身边。爱迪生正忙着做他的实验,连头也没抬一下。商人在一边等了一会儿,不知道对方究竟拿的什么主意,终于忍不住问道:“爱迪生先生,您要我出多少钱才可以出让?”爱迪生想说出价格,可又认为两万美元似乎有点太高,不好意思开口,于是用手指指自己的耳朵,假装听不明白,不做回答。这位商人只好放大嗓门,凑近爱迪生,又连问几遍。可爱的生就是不开口,索性装聋作哑起来,想等自己的夫人回来再说。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开口说:“既然你不愿意说,那么,我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
这个价格大大地超过了他们的期望值,爱迪生大喜过望,立即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
原本期望中的2万美元变成了10万,造成这个结果的正是爱迪生假痴不癫的智慧。
文学家的讨债与避债
小仲马的《茶花女》写成后,法国的一所著名剧院的老板找到小仲马,请求把这个剧本出让给他,并答应如果前26场能卖出6万法郎的票,就给小仲马1000法郎的高额报酬。小仲马答应了。剧本上演后,每场都是爆满,获得很大成功。
26场演出完后,小仲马到老板处索要报酬,但老板却开始抵赖,说只获得59997法郎的票款,最多只能给小仲马100法郎的报酬。小仲马听了,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很快又回来了。他拿出一件十分简单的东西,放在老板面前。老板一看,傻了,没想到小仲马来这么一招,只好乖乖地付给小仲马1000法郎。小仲马拿出一件什么东西,使老板乖乖就范呢?
很简单,他拿出的是一张刚刚用3法郎买的戏票,正好凑齐6万法郎,当然就拿回1000法郎的报酬了。
在此事中,这个老板玩了一个花招,不承认赚了那么多钱,同时又对场场爆满无法解释。小仲马用3法郎补足票款总额,轻轻松松地在瞬间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则故事,表现了小仲马思维的简约性。
小仲马是用智慧来为自己讨债,而另一位著名的作家狄更斯则巧妙地为朋友解决了还债的难题。
狄更斯有一位朋友叫詹姆堂森。一天,詹姆堂森凄惨地来见狄更斯,说:“先生,求您帮帮我吧,我的爸爸生病了,我向理查德借了5000英镑,他让我一周之内还他,否则就抓我进监狱,可是现在根本弄不到钱。”狄更斯边安慰好朋友,边问他:“理查德是谁?”“他是我的老板,一个大商人。”狄更斯说:“你能讲讲理查德的身世吗?”于是,詹姆堂森就把他所知道的理查德的罪恶发迹史告诉了狄更斯。狄更斯想了一会儿说:“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素材,我用5000英镑买下了,你明天让理查德来我这取钱吧。”
第二天,理查德高兴地来找狄更斯,进门就问:“听说你替詹姆堂森还债了?”“是的。”“那么钱在哪儿,该不是你的房子吧?”“当然,比房子小多了,是我手里这支笔。”理查德吃了一惊,他听说过狄更斯的大名,于是苦笑着对狄更斯说:“先生,您的5000英镑在哪家银行,您写上我自己去取。”“理查德先生,今天我请你来,是我对你的动人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发家史产生了兴趣,想请你谈谈成为巨富的经过,我决定把它写成一部小说,这样5000英镑很快就全装进你的衣袋里。”
理查德一听就害怕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丑恶之事一旦公之于世,那会导致什么后果。他连忙对狄更斯说:“尊敬的先生,今天能够认识您,就已远远超过了5000英镑的价值,詹姆堂森的债就一笔勾销吧,只求先生不必再写我了。”狄更斯笑了笑说:“好吧,我把这部书的写作权以5000英镑卖给你。”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理查德的发迹史肯定不可告人,有失道义。在他所生存的社会里,金钱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身份的高低贵贱,理查德最忌讳有人在金钱上把他的罪恶昭然于世,这正是他的“痛处”所在;而狄更斯正是机敏地抓住这一“痛处”用力一击,才挫败了理查德。
难以分离的告别曲
被称为“音乐之父”的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海顿,曾经担任过俄国彼德耶夫公爵家的私人乐队队长。
有一天,公爵突然决定要解散这支乐队,这就意味着,包括海顿在内的所有乐队队员全都要失去饭碗。乐手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他们知道,公爵一般对于决定过的事情,是很难更改的,无论你怎样去恳求,他也不会随便改变主意。
海顿看着这些与自己一起同甘共苦许多年的亲密朋友们,心中也挺不是滋味,他想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海顿立即谱写了一首《告别曲》,说是要为公爵作最后一场独特的告别演出,公爵同意了。这天晚上,因为是最后一次为公爵演奏,乐手们万念俱灰,根本打不起精神,但看在与公爵一家相处的这些日子的情分上,大家还是尽心尽力地演奏起来了。
这首乐曲的旋律一开始极是欢快优美,把与公爵之间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公爵不由得感动起来。渐渐地,乐曲由明快而转为委婉,又渐渐转为低沉,最后,悲伤的情调在大厅里弥漫开来。这时,只见一位乐手停了下来,吹灭了乐谱上的蜡烛,向公爵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悄悄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名乐手以同样的方式离开了。就这样,乐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到了最后,空荡荡的大厅里,只留下了海顿一个人,只见海顿深深地向公爵鞠了一个躬,吹熄了指挥架上的蜡烛,偌大的大厅立即暗了下来。
正当海顿也向其他乐手一样,要独自默默地离开的时候,公爵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他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地叫了起来:“海顿,这是怎么一回事?”海顿真诚地回答说:“公爵大人,这是我们全体乐队在向您作最后的告别呀!”
这时公爵突然醒悟过来,他流出了眼泪:“啊!不!请让我再考虑一下。”就这样,海顿的一首《告别曲》,以奇特的演出氛围,成功地使公爵将全体乐队队员留了下来。
欲留无语,以曲动人。说是《告别曲》,实则营造浓浓的情境,别离的伤感使人无法“告别”。故一首《告别曲》指向特定的对象,收到了特殊的效果。
鼻子的妙用
莫扎特年轻的时候,曾经拜音乐之父、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海顿为老师。有一天,年轻好胜的莫扎特竟与老师打赌说,他能够谱出一首别人根本无法弹奏的乐曲来。海顿不以为然,只是一笑了之。莫扎特见老师不相信,马上拿起笔来写了一首乐曲,然后,他把这个乐谱送到了老师手里。
海顿接过了乐谱看了看,也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就走到钢琴边弹了起来,可是弹了几下就停下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海顿吃惊地问道,“这一段乐曲,到了这里的时候要求两只手必须要分到钢琴的两端,怎么突然之间,有了一个要在中间弹奏的音符呢?这种超乎常理的演奏方法,我看是无法弹出的!”“老师,那就让我试一试吧。”莫扎特坐在钢琴前面,认真地弹奏起来,当弹到这首乐曲中“超乎常理”的那个音符时,只见他的两只手在琴键的两段演奏的同时,突然一低脑袋,用鼻子向当中的琴键一触,这首乐曲的演奏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事物本身具有不同的属性,利用事物的某种特定属性来达到目的,这就叫借换功能。事物的特殊性在没有被开发之前,处在一种“蓄势”状态,一旦被独具慧眼的人开发利用之后,便成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莫扎特利用鼻子和老师开了个玩笑,而一个酒吧的女老板则利用鼻子躲避了一场灾难。
“迷里奇”酒吧位于上海市郊的一个偏僻地段。因为附近有几家大公司,所以生意倒还一直不错。
这天午夜时分,天空下着雨。顾客们已全部相继离去,酒吧女老板正带领着服务员收拾东西,准备关门休息了,这时,门外突然走进几个人来,女老板见来了生意,马上迎上前去热情地招呼着。不料这帮人领头的大个子突然一把抓住了女老板,用尖刀对着她:“我们是打劫的!不过,要钱不要命,快把钱交出来!”女老板吓坏了,正要叫喊,大个子突然取出一块胶带,一下子就贴在了她的嘴巴上,并迅速地将她捆粽子一般地捆了个结结实实。
这时,其他的几个人也动作迅速地把其他服务员牢牢地捆住了,嘴上贴上胶带,扔在了地上。歹徒们在店里翻来翻去,把钞票和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可就在他们正要出门的时候,事有凑巧,酒吧门口的街面上恰好出了一起车祸,几名交警正在忙着处理。歹徒们做贼心虚,一时不敢贸然出门了。这时候,女老板发现歹徒们都在注意着门外的动静,就想着抓住机会求救。她猛地想起吧台里面的隔板上有一部自己备用的电话机,连忙挣扎着滚到了吧台后面。
女老板被捆得太结实了,浑身上下,只有鼻子一个器官能够利用,只见她十分艰难地用鼻子移开话筒,又用鼻子按下了紧急救助的110电话。这边公安局值班民警接听了这个电话,按职业要求,他一边迅速记下了电话号码,一边习惯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可话筒里却听不到有人说话声音,只听到了一片急促的喘息声。他的第一感觉是那里一定出事了,马上通知应急出警到电话号码的发生地。
因为情况不明,民警们将车开到这家酒吧的附近以后,就下了车,悄悄地扑过去。这伙歹徒被堵在室内,一网打尽。
从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下雨天,有个牧师正在家里休息。可他的小儿子却吵闹不休,这令他十分厌烦。牧师在烦躁中拾起了一本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突然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世界地图,就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客厅的地板上,对小儿子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元5角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费掉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就有人敲他的房门,原来是他的小儿子拼好了地图。牧师十分惊讶,就问道:“孩子,你是怎么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的?”
“啊,这很容易!”小约翰说,“在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这不是很容易吗?”原来如此。
可以想象,如果按正常思维方式去拼地图,是要花许多时间并极难成功的。机灵的小约翰却从反面考虑,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
一对农村夫妻在城里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决定要在这座城里找一处房子住下来。于是,一家3口,父亲、母亲带着一个聪明可爱的6岁的儿子,找来找去,最后终于看中了一处住房,因为那招租广告上的条件最符合他们的要求。
他们按地址找到了这处房子。房东是一位老大爷,一看到他们带着一个小男孩以后,就说什么也不愿将房子租给他们。
做父亲的急了,诚恳地说:“我们都跑了一天了,对你的房子很满意,价钱也可以再商量。再说,我们现在也没有地方去呀。”“实在对不起了,”房东似乎没有协商余地,“你就是加些租金也不行,因为我不打算把房子租给有小孩的住户。”
妻子急了,说:“这孩子过几天就要送到乡下他爷爷奶奶那儿去了。”
可是,房东一听就知道这是临时编出的瞎话,他不想再与这家人分辩了,一转身走进屋里,顺手关了门。
这时,他们那6岁的儿子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听在心里。他说:“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我有办法。”说完,他走上前去,用小手敲起门来。门开了,那个房东走了出来,见还是他们,便一句话没说就要回屋。儿子一把拉住他,稚声嫩气地说:“老爷爷别走,这个房子我来租,我没有孩子,我只有两位爸爸妈妈。”
这房东一听,先是一愣,接着高兴地笑了起来。他年岁大了,又有神经衰弱的毛病,不想把房子租给有小孩子的家庭,是因为怕吵闹。可现在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孩子这么懂事,当然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了。
从孩子的角色,瞬间颠倒为大人的角色,问题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于是,人们的思考就要围绕这个新发生的情况来进行。新的问题当然要比原来的好解决多了。这种方式在处理各种棘手问题时常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要挟总统的女记者
一位女记者,采取了一种极不平常的手段,迫使一位大总统不得不接受她的采访。这位女记者是杰出的女性安妮·罗奥,这位大总统是美国第六届总统亚当斯。
亚当斯当政时期,美国公众怀疑合众国银行的经营内容超越了美国宪法许可的范围,安妮·罗奥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新闻线索,想直接采访总统,看他对此事有些什么想法。
都说记者是无冕“皇帝”,可真正的“皇帝”亚当斯却不买这位女记者的账。安妮·罗奥一连几个月,天天去白宫求见总统,却始终不能成功。
不过,她是一个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开始侦察亚当斯的生活方式,想要从中找出一个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安妮·罗奥很快就发现了亚当斯总统的一个特殊的癖好:每天早晨5点钟,他都要准时到波多表河里去游泳。
这天,安妮·罗奥早早地埋伏在波多表河边的树丛里,总统果然来到这里。因为此时天色还早,空旷的河边四周无人,总统就脱光衣服,跳进河中畅游起来。
这时,安妮·罗奥跑了过来,顺手拿起了总统的衣服挥舞着,让总统发现她的存在。总统见有个女人出现并挥舞着他的衣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是惊讶。
安妮·罗奥索性坐在总统的衣服上,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观总统如何反应。亚当斯赤身裸体,十分难堪。他不得不游到岸边,让自己的身体掩在水里,一个劲地请求这个女人快快离开。
这时候,安妮·罗奥才说:“尊敬的总统先生,我是一名记者,现在阁下如果不能接受采访,本人将会很耐心地等候在这里。”
亚当斯总统又尴尬又无奈,只好答应让他先穿好衣服,然后接受采访。安妮·罗的唯恐这是缓兵之计,立即拒绝了总统的要求,说道:“尊敬的总统,您如果不能立即接受采访,那么,我就带着您的衣服去叫些人来,好让公众检阅一回总统先生此刻的尊容。”
对于这样的女记者,总统也无计可施了,只好站在水中,无条件地回答了安妮·罗奥的提问。这次访问,竟成了美国报业史上的第一篇总统专访。后来,接见记者就成为总统新的惯例。
只要胆大且想象力丰富,就能做成许多事情。不是吗?总统当然是要极力维护自己面子的。于是,安妮·罗奥就设计了一个极端的特殊情境,让总统光着身子站在水里接受采访。这样一来,采访能不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