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挺土的,穿衣服特别单一。看到当年留下的照片,特土气,一副书呆子的样子。念书念得很苦,每天一大早跑步,早早到教室占座位,而且是坐前排;中午午休之后又上课,晚上自修室里坐满了人。
清华的几年也使我学会了在极端压力下如何去生存。后来融资的压力,比起在清华时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光荣和梦想成天在脑子里转,压力显然是太大了,只不过这段经历也是对我后来能在竞争中保持战斗热情的一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张朝阳
在大学里,安逸或许可能勉强算是你的权利,但刻苦也是你的权利。
一个将要进入大学的人暗暗告诉自己,大学里,我一定要安乐痛快、无拘无束地生活,彻底放松自己;一个刚刚离开大学,或者离开大学很久的人说,我其实很惭愧,因为我在大学里的生活实在太安逸了,甚至到了糜烂的程度;一个将要进入大学的人说,我要放松,因为我经历了太多的跋涉,挤独木桥的辛苦理应获得应有的休息;一个刚刚离开的大学的人说,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不会如此放松自己,我不会因为经过一番小小的跋涉,便有彻底休息自己的想法。
旁边的一个人问,什么时候休息呢?回答是,人生是没有休息的,没有什么一劳永逸,进入大学只是你进入了一扇门,你还远没有到达可以在床上睡舒坦觉得地步。
问:那么,这样的人生多累?
回答:人生只有小憩,而没有躺下不起来的休息,除非他死了,进入大学的人也许开始是想小憩一下,但最后往往便忘记了起来,直到大学毕业方才惊醒自己居然没有站起来。
1981年,一个17岁的少年从陕西省西安市来到了清华大学,少年的名字叫张朝阳,便是日后中国著名门户网站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的父母都是一家厂属医院的医生,自己是经过一番苦读方才能够考上全国一流大学中的佼佼者——清华大学的。用一句了解张朝阳的人的话来说,张朝阳是啃着冷馒头考上的大学。
在1981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几年,“文革”结束也没有几年,“文革”中人们唾弃知识、认为知识无用的思想却已经被彻底翻了过来,在对知识的久压之后,全国陷入了对知识的疯狂崇拜。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应试教育一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全国对知识的崇拜继而转化为对子女的应试成绩的看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极端关注。从1977年到1981年,全国的报纸上的英雄人物都是自学成材,整个社会都有一种观念,念书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而念好书,出好成绩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每一个父母特别爱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也爱把别人家的孩子与其他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全社会似乎到处充斥着“这家孩子跟那家孩子比怎么样,我家孩子又怎么样”的语音。
在这样的情势下,来到清华大学的张朝阳又看到了什么呢?当张朝阳在1981年来到清华时,清华的文科系还不多,学校有特别明显的工科学校的特征。由于清华是全国一流的大学,到来学习的都是全国的精英,所以在全社会关注和比拼学生学习成绩的背景下,学生们念书非常疯狂,他们很少看电影、电视,过着一种与外界隔绝、一心只想攀登科学高峰。当时清华有两个口号,一个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个是“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鼓励人们努力学习。
既然全社会都是在关注学习成绩的风气,既然清华里充斥着学习上的竞争,加之天性是个刻苦的人,张朝阳在清华大学里自然是表现尤为努力。张朝阳曾经的理想是“关在只有一盏小煤油灯的屋子里解数学题,一整天只吃一个冷馒头”。这很自然让人想起寺庙里,一盏青灯下,抄写经文的和尚,他的这个理想里分明将自己想想成为了一个笃行的苦行僧。事实上,张朝阳的这个苦行僧形象的理想在他的清华大学生活中得到了一个另一种形式的重现。张朝阳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在清华时的生活:“当时挺土的,穿衣服特别单一。看到当年留下的照片,特土气,一副书呆子的样子。念书念得很苦,每天一大早跑步,早早到教室占座位,而且是坐前排;中午午休之后又上课,晚上自修室里坐满了人。清华学堂也就是最早的留美预校,都是绘图桌子,特别大,灯光也特别亮,最难占座。”这种描述里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张朝阳在大学中的刻苦状态。
由于在清华里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谁都想比别人高上一筹,谁也不想被别人比下去,特别对于张朝阳而言,天生有种不甘人后的劲头,所以追求第一名成为他清华大学生活里最大的目标。为了第一名的目标,张朝阳在清华大学寒窗苦读,欲望几乎处于禁锢状态,晚上熄灯之后,别人休息,张朝阳却似乎对学习还意犹未尽,怕影响同学们休息,便自己带着录音机到洗手间学外语。这样的努力也让张朝阳的成绩一直在前三名,但前三名的成绩并不总是第一,所以考第一名未能如愿的张朝阳就冬天跳到河里游泳,绕圆明园长跑,来发泄无从释放的激情和不满,刺激自己继续前进。多年以后张朝阳曾经这样说:“学物理的人非常纯洁,所以竞争才格外残酷。不停地比,比谁的作业先完成,谁学习的时间最长……我的成绩一直是前三名,得不到第一名时,就去游冬泳,那水真是刺骨……就是想证明我是可以的。”这平静的回忆中有的是对学习的执著和不认输的倔强,想来多年以后那份当年学习的疯狂还能够让心中有所激荡,也可见当年张朝阳对学习的疯狂投入之深。
事后回忆,当时疯狂投入学习的张朝阳并不把苦当一回事,而是认为是去追求更高的理想,虽然所处的环境压力和竞争太过厉害,张朝阳在那个时候似乎对学习的执著到了一种自虐的程度,但这样的疯狂学习不仅让他在清华大学埋头苦读5年之后拿到了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并得以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里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为自己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让他学会了在极端压力下生存,在激烈竞争中刻苦。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激烈的竞争和似乎难以承受的压力,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竞争下未能坚持过来,从而变得平庸了。反过来,最后你能存活下来,你的心理承受力就练出来了。清华大学里学会的在压力和竞争下生存对以后张朝阳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在互联网的操作中,前期就是一场烧钱的运动,需要的是风险投资家们舍得冒着无回报的风险投钱,需要的是网络运营者能够顶住压力说动风险投资家舍得投钱,特别是在号称“互联网的冬天”那一段时期,每个网络运营者融资的压力都非常大,毕竟当时互联网看起来是一个最为萧条的行业,没有多少人愿意再向里面扔钱。投身互联网的张朝阳同样面临过巨大的融资压力,这样压力比起他在清华时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光荣和梦想成天在脑子里转的学习竞争压力显然是太大了,然而清华大学里学习的在压力和竞争中生存、刻苦的能力依然存在,依然在发挥作用,是这种能力让张朝阳能够在竞争和压力中保持战斗热情,赢得互联网冬天的过去。
1995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两年的张朝阳回到了国内,他回来便是想要在国内从事的互联网创业的,但他初始的身份却是美国ISI公司的中国的首席代表。张朝阳是要从他替别人打工,然后开始“创业过程”。初到北京的“首代”生涯又一次考验了张朝阳,让他在清华时代养成的在竞争中刻苦、在压力中生存的习惯再一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节省开支,张朝阳选择在北京北郊的——万泉庄园设置公司办公室。办公室仅24平方米,连热水也没有,工作、住宿都在那里。那时,公司办公室窗户外面有个锅炉,老是半夜3点开始烧水,弄得他总是睡不好觉。有时候,早上9点钟第一位员工上班敲门的时候,他还没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度过了回国后的第一个元旦。
经过千辛万苦的8个月,他把ISI需要的基本数据库建立起来了,并且先于任何其他国家,把关于中国的这一数据库弄到了网上。
在“首代”成功以后,张朝阳开始自己的创业了,1996年4月,他开始拿着自己的工作业绩和一个创业的“想法”在美国寻求投资,但并没有引起重视。这种寻找风险投资的融资经历正是发挥张朝阳在清华时养成的刻苦习惯的时候,张朝阳对自己的经历是这样描述的:“在国内去跟别人讲,说互联网,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什么叫互联网。然后我只能去美国,去美国我又不知道怎么融资,一开始就去找风险投资商。但是对于这些做风险投资的,你必须有好的商业计划,他们是非常鬼的,他们给你玩花招什么的,所以就碰了很多很多的壁。最早期的融资经历是最痛苦的。我一个人在纽约街头,到高楼大厦里面去找人融资,那个过程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很少人知道,意味着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苦处,张朝阳用“痛苦”来形容自己初次融资的经历,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听起来却分明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难以为外人道的艰辛。
幸运的是,张朝阳并没有因为融资的艰辛而放弃,幸运的是他凭借着自己对刻苦的承受能力坚持下来了,更幸运的是,他的想法最终被自己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爱德华·罗伯特教授接受了。罗伯特是有名的投资专家,他愿意投资5万美元,买张朝阳的股份。但条件是要等张朝阳再说服一个投资者投钱,才愿意一块儿投。此时,麻省理工学院一个亿万富翁的儿子名叫邦德的学生也表示愿意给张朝阳投资。得到这两个人的承诺,1996年7月,张朝阳在美国住了一个月,写了商业计划,注册自己的ITC公司,公司的中文名字叫爱特信。罗伯特和邦德的投资共15万美元,尼葛洛庞帝先期投资了2万美元,后来追加了5.5万美元,总共22.5万美元。张朝阳就用这些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事业一旦开始,就再也不能够受控制也停止。22.5万美元开始的事业,现在成了中国著名的门户网站——搜狐,其价值何止增加了千百倍。回顾张朝阳事业开始到现在的成功,他所处的竞争和压力是无处不在的,然而张朝阳都挺了过来。张朝阳认为,竞争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并不是令人畏惧的东西,而是应该令人喜欢的,因为竞争使得自己更加强大。而张朝阳之所以这样认为,无疑可以追溯于他在清华大学时期在压力和竞争中度过的那4年所养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清华4年,张朝阳并没有让它成为一个虚妄的回忆。
每一个人的大学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人的大学也都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张朝阳之所以能够在清华大学生活期间如此刻苦,这有他本身个性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和清华大学独有的竞争氛围影响,但无论如何,在清华大学里这4年的时光,张朝阳并没有白白荒废,他从这里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习,他从这里学会了在压力和竞争中如何生存下来,这已经足够了。如果张朝阳现在进入大学,他还会如他曾经所表现得那样刻苦和努力竞争吗?也许不会达到那么疯狂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依然会比别人刻苦,因为这是他的本性决定的,虽然外部环境会影响一二,但并不会影响全部。当然,他的这种在大学生活中比别人刻苦的选择无疑是难以反驳的,毕竟大学并不是一个享乐的地方,虽然可以放松,但不是彻底休息,虽然可以不必完全是苦行僧模样,但也应该有知识上的追求和相应的收获。大学,其实也是学校,一个需要刻苦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地方。
张朝阳小资料:
1964年张朝阳出生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198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
1993年底张朝阳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获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张朝阳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
1995年底张朝阳回国任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
1996年张朝阳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25日,张朝阳的爱特信公司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4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搜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之一,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