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68

第68章 天命滞留了奋斗的足迹

曹操又令管辂占卜东吴、西蜀二处情况。管辂设卦后,说:“东吴主亡一员大将,西蜀有兵来犯界。”

实际上,这是管辂来见曹操之后第一次正儿八经的预测。说来也奇怪,管辂此前含糊其辞,曹操反而深信不疑。但这次管辂言之凿凿,曹操倒有几分不信了。事实上,这也很正常,因为管辂说得太具体了,人们就拥有了随时验证的机会,从而自信在面对迷信时也稍稍占了一点上风。

但这个上风也是暂时的。很快,曹操就接到讯报,东吴都督鲁肃病亡,而刘备派张飞、马超前来进犯。

曹操对管辂更加“迷信”。按他的脾气,本来马上要率兵亲征西蜀的,但出师之前,曹操还是请管辂算了一卦。

管辂说:“王上不可妄动,来春许都必有火灾。”

曹操此时已经对管辂言听计从,立即就罢了亲征的念头,改派曹洪领兵五万,去助夏侯渊、张郃共守汉中。又派夏侯惇领甲兵三万,在许都来往巡视,加强防范。过了几天,曹操又下令让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主簿司马懿劝谏说:“王必这个人喜好喝酒,性子又宽和,恐怕不堪此重任。”司马懿一直想要出头,所以逮个机会就出来说几句。他就像在买彩票,始终在等待一次中奖的机会。

但司马懿不是管辂,别说一句顶万句,就连一句也顶不了。果然,曹操说:“王必是我披荆斩棘、草创艰难时期的旧人,忠心勤恳,怎么就不堪重任?”

司马懿没有中奖,但也没有不高兴,买彩票就是碰运气,反正还有下一次机会。

这时,有一个叫做耿纪的人,原来在曹操的丞相府做事,后来升任侍中少府。此人与司直韦晃交好。这两人见曹操爵至魏王,出入都用天子车服,十分不满,就商量起来如何铲除曹操。

韦晃说:“我有个朋友,叫做金祎,是汉相金日 的后人。他也对曹操十分不满。他和王必关系非常好,如果能拉他入伙,大事必成。”

这三个人,又找来吉平的两个儿子吉邈、吉穆一起设谋,决定趁正月十五许都大张灯火,庆祝元宵之际,带着两家家童,放火行事,请天子登五凤楼,召集百官,宣布曹操罪证,宣召百姓杀贼。随后,再联系刘备一起举兵。

这个计划看起来严密,其实不过是秀才之见。以数百童仆,怎么能对抗得过曹操的铁甲雄兵呢?当然,这五个人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仍然值得尊敬。

这个毫无经验的“火攻五人组”的结果当然是尽数被擒。这也应了管辂此前的预测,曹操对于叛乱者一向是心狠手辣的,这五人的老小宗族全部被斩。

但接下来曹操却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将百官全部都聚集到校场之上。校场上左侧立了一面红旗,右侧立了一面白旗。曹操下令说:“昨夜耿纪、韦晃作乱,放火焚烧许都,你们中有出来救火的,也有闭门不出的。如果出来救过火的,请站在红旗之下。闭门不出的,站在白旗之下。”百官搞不清楚曹操葫芦中卖的什么药,纷纷想救火者必然有功,于是很多人都走到红旗下站立,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实际上是闭门不出的。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比较老实,没救火就没救火,站到了白旗下。

在和曹操玩游戏之前,如果没摸清他的底牌,就贸然下赌注,是要吃大亏的。这些站到红旗下的官员马上就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曹操宣布,将站在红旗下的官员全部拿下。众官纷纷辩称无罪,曹操冷冷一笑,道:“你们当时的想法,决不是为了救火,而是要帮着杀我的宗族!”再不容他们分辩,全部拖去杀了。而站在白旗下的官员,均给予重赏。

曹操的这个做法,毫无道理,实属倒行逆施。人不可能一世英明,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者,往往会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来,这一件事其实也微妙地透露了一个信息。曹操已经渐入暮年,他的头风之疾日渐严重,病痛渐渐改变了曹操的性格,或者说,病痛渐渐强化了他性格中恶劣残忍的成分,从而使他在面对外界的一些刺激时做出应激过度的反应。曹操这个英雄一世的人物,也无可避免地走近了他的末路。

再说曹洪到汉中后,先胜了一仗,斩了马超一员部将,但随即就退兵撤回南郑。

张郃来问曹洪:“将军既已斩将,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曹洪对张郃倒也实话实话,说:“我来之前,听神卜管辂说此地要折损一员大将,心中有些疑虑,故而不敢进兵。”看来管辂的影响力确实强大。

没想到张郃却哈哈大笑,说:“将军你征战半生,怎么会被卜术迷惑呢?”曹洪说:“张飞极为勇猛,不可轻敌啊。”张郃却极力请战,结果被张飞击败。

诸葛亮又派黄忠、严颜、魏延等将,多路进逼,曹军大败,许都震惊。曹操决意亲率大军四十万,前往汉中征战。

兵出潼关,曹操在马上看到一处树林极其茂盛,就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左右答道:“此处乃是蓝田,树木茂盛处正是蔡邕之庄。”

蔡邕是曹操的老朋友。当年王允设计杀了董卓之后,蔡邕感念董卓的知遇之恩,伏尸而哭,结果被王允杀掉。蔡邕的女儿蔡琰原来嫁给卫仲道为妻,后来被鞑靼掳走,与胡人生下二子。蔡琰感怀身世飘零,做了一首《胡笳十八拍》,流播甚广,传入中原后,为曹操所知。曹操对故人之女的遭遇十分同情,派人用金帛将蔡琰赎回,又许配给董祀为妻。

曹操想起这段往事,临时决定到蔡邕故居一看。董祀此时正在外任职,庄中只有蔡琰在家。蔡琰听说曹操来了,盛情接待。

曹操偶然看到壁间悬挂着一幅碑文图轴。蔡琰告诉他说这是曹娥碑的碑文,蔡琰的父亲蔡邕看了这块碑后,在碑后题了八个字。回家后又派人带着石料前去,临摹镌刻,因此流传至今。

这八个字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问蔡琰,蔡琰也说不知道。

曹操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下子就上来了,他回过头,问诸位谋士:“你们几位可能解出此意吗?”

众人纷纷摇头,只有杨修挺身而出,说:“我已经知道了。”正要说出来,曹操却摆了摆手,说:“你先别说,待我来想想。”

曹操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出来,因军情紧急,不能久留,只能先行告辞。在回去的路上,骑行了三里路,忽然想起来了,就对杨修说:“我也想出来了,你且说来听听。”

曹操虽然已经想出答案,却还是叫杨修先说,其实内心还是有些不自信,唯恐答错了惹他耻笑。

杨修说:“此乃隐语也。‘黄绢’是有色之丝,故而是‘绝’字。‘幼妇’即是少女,故而是‘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则是‘好’字。‘齑臼’乃是‘辞’(古字)。所以,合起来是‘绝妙好辞’。”

曹操哈哈大笑,说:“正合我意!”并对杨修的急智赞叹不已。但是,当他把杨修的才华与另外一件事情联系起来后,内心却开始担心起来。而曹操还没有想到的是,杨修的急智已经在诸将中建立起了很大的影响力。

曹操率兵来到南郑,下令驻扎在定军山的夏侯渊向黄忠、法正等发起攻击。但夏侯渊却被黄忠一刀斩杀。

夏侯渊是曹操的股肱之臣,自曹操起兵之初,就紧紧跟随,屡立汗马功劳。管辂当初说的“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正好应验在夏侯渊身上!

“三八纵横”是指建安二十四年,“黄猪遇虎”是指岁在己亥正月,“定军之南”更是直接点明了地点就在定军山,“伤折一股”意指夏侯渊之于曹操的亲近性和重要性。

曹操悲痛不已,放声大哭。这件事对曹操的刺激极大。

一方面,是夏侯渊与曹操有兄弟之情,又是曹操的左膀右臂,自起兵之初就开始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则是曹操第一次对“天命”有了一种无奈的敬畏感。既然命运可以通过管辂这样的神人预测可知,那么命运就该是早已注定的,并不因为人的主观努力而有所改变。曹操虽然因命运对自己的眷顾而深感幸运,但这种注定的幸运也让他的奋斗黯然失色。因为他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其实与他奋斗与否并没有关系,只不过是“天命”而已。既然如此,一个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曹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但这样的对命运的思考是永远也找不到标准答案的。回过头来,曹操又想起了管辂。他想赶快找来管辂,好好地向他请教询问,或许能解开命运之谜。但管辂已经悄悄地走了,不知所终。

曹操引军要为夏侯渊报仇,但却屡屡败于刘备与诸葛亮。运气似乎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了,曹操又一次想起了天命。在曹操此前的生命历程中,遭遇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他从来没有失望过,也没有放弃过。但这一次,曹操却感到了一种无力感,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继努力奋争,还是静静地听候命运的安排……

心理感悟:对命运的全盘接受会让你放弃奋斗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