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31

第31章 问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说:“我一双肉眼,哪里认得谁是英雄啊?”

曹操说:“你肯定有看法,用不着谦让,但说无妨。”

在刘备心目中,真正的英雄确实不多。但是,为了让曹操对自己的庸碌无能深信不疑,刘备决定按照常人的标准,来一一列举。

刘备首先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袁术仗着手中有玉玺,已经称帝,这在当时割据各地的诸侯中是第一个敢冒天下大不韪的,所以刘备先说他是英雄。

曹操不久前刚刚击败了袁术,夺了他的寿春城,逼得袁术退到淮南,这样的人怎么能入得了曹操的眼睛?曹操冷笑一声道:“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刘备又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现在虎踞冀州之地,手下能人极多,应该称得上是英雄。”

曹操此前确实认为袁绍是最为强劲的对手,但询问郭嘉和荀彧后,两个人分别举出了十条及四条必胜之道。有着郭荀意见的先入为主,曹操已经不把袁绍放在眼里了。曹操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算不上英雄。”

刘备只能再说刘表是英雄,但曹操还是不认可,认为刘表不过是个酒色之徒。

刘备又说孙策是英雄,曹操却认为孙策不过是个黄口孺子,乳臭未干。

刘备再举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曹操却哈哈大笑道:“这些不过是庸庸碌碌的小人,何足挂齿!”

刘备心想,这些人都是一时俊杰,如果你认为都不是英雄,那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了。刘备说:“我实在不知道了。”

其实,刘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也要想想,曹操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把你找来问谁是英雄?

在曹操的心目中,如果说世上只有一个英雄的话,那肯定是他自己。

刘备纯属骑驴找驴,他哪里用得着列举这么多的人物,只要指着曹操说一声,天下第一的大英雄,非丞相莫属,就万事大吉了。

曹操忍了半天,看刘备始终不提自己的名字,隐隐有些不快,说:“所谓的英雄,必须是那些胸怀大志,腹隐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刘备还是没明白过来,问道:“那么,请教丞相,谁人可以称得上英雄呢?”

曹操有些恼怒得用手指指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几个字甫出操口,乍入备耳,就吓得刘备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握住,掉到了地上!

刘备为何如此害怕?

其实还是“透明度错觉”在作怪!“透明度错觉”是指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情绪动机最为熟悉了解,但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是透明的,其他的人也能像我们自己一样洞悉我们的需求、想法、情绪变化等。但其实,就内心世界而言,他人和自己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般而言,别人根本不可能深入细微地了解你真实的想法和用意,所以说,这是一种透明度错觉。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认知上出现透明度错觉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当成整个世界的中心,从而高估他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吉洛维奇等人在2000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BarryManilow(一个著名歌手)的T恤衫,走进一个还有其他学生的房间。身穿醒目T恤衫的学生估计约有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恤衫,但实际上注意到这一点的学生仅有百分之二十三。显然,这位身穿T恤衫的学生高估了他人对他的关注程度,但其实别人并没有像他认为的那样注意他。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的透明度错觉也会让我们高估自己的社会活动造成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带有负面含义的社交行为。比如,如果我们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给主人准备礼物的人,或者我们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不小心制造了喧闹,等等,都会让我们长时间地感到苦恼。但其实他人很快就已经淡忘,并投入到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事件中去了。

刘备之所以要韬光养晦,装成胸无大志的样子,就是要洗脱“英雄”的痕迹,让曹操认为自己毫无野心,也不再有斗志。否则,以曹操之精明,以曹操手下这帮谋士之敏锐,刘备是很难安身的,甚至连性命也保不住。这是刘备行之于外的东西。但在刘备的内心其实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志向。自从得到汉献帝的衣带诏后,刘备更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直接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刘备当然知道自己的真实态度,但在透明度错觉的作用之下,曹操一把他视为英雄,刘备在那一瞬间就误以为自己苦心孤诣的伪装已经被曹操识破,这一惊当然是非同小可!

曹操本未生疑,但任何人见了刘备如此形状,都会感到奇怪。因为面前的这个刘备,和素常的英雄形象判若两人。曹操不知缘由,急忙问道:“玄德,你怎么了,连筷子都拿不住?”

无巧不巧,刘备掉筷子的时候,正好天上打了一个响雷,骤雨顿至。

刘备本来很难应对曹操的询问,但这个雷正好给了刘备一个权变的机会。

刘备非常机敏地装出心有余悸的样子,说:“一震之威,竟至于斯!”

曹操有些疑惑地说:“雷不过是天地之声,实属自然,何必大惊小怪呢?”

刘备继续装出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说:“丞相,你不知道,我自幼惧怕雷声,只恨无处可避啊!”

曹操一听,以为自己看走了眼,这个刘备连打雷都吓成这样,恐怕称不了英雄,也不过是个庸人罢了。

俗话所说的“做贼心虚”,说的就是透明度错觉。你做了贼,自己内心有愧,自然草木皆兵,旁人多看你一样,你也会觉得他的眼光异常,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但其实,别人与你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别人本来不知你做贼,也没有对你产生怀疑,但你的反应过度,形迹异常反而会招致别人的怀疑。而这反过来又强化确证你的透明度错觉。就拿刘备来说,曹操从头至尾,都没有对他产生怀疑。但刘备屡屡被吓得面无人色,这自然会招致曹操的怀疑。如果刘备不是足够机变,巧言搪塞他的反常举动,必然会引发曹操真正的怀疑,这样才真误了大事。当年,曹操就是因为不了解透明度错觉,所以在行刺董卓不成后,立即仓皇逃窜。今日,他也因为不够了解透明度错觉,被刘备巧妙欺瞒。曹操当然认为自己是英雄,那么,为什么他会排斥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把一个学圃种菜的刘备列为和自己相当的英雄呢?有四个原因。

刘备能够三拒徐州,放弃近在眼前的巨大利益,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刘备能够在自己施恩收留的吕布反客为主夺了徐州后,甘居其下,这一份坚忍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刘备敢于先斩后奏,将杨奉、韩暹斩首再来向曹操回报,这一份决断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三点十分吻合曹操的口味,所谓英雄惺惺相惜,曹操才会把刘备列为英雄。而第四个原因则是,曹操在许田围猎后,眼见群臣无人敢于反抗,心情为之一快。这个时候,容易得意忘形的曹操就有了炫耀的心理。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但不论是何等骄傲的人,只是自己表扬自己,总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那么,曹操就把刘备当成陪衬,一起纳入英雄的范畴。嘴上说的你我都是英雄,其重点还是在夸耀自身。当然,如果刘备不满足前三个条件,那么就连陪衬的资格都不具备。

大雨渐歇,曹操和刘备继续交谈。对曹操来说,虽然刘备不是英雄多少让他有点失望,但回头想想,这样就少了一个对手,岂不更好,所以心情愈加爽快。就在此时,两个人手提宝剑,跌跌撞撞,冲入后院,曹操部下拦都拦不住。曹操一看,原来是关羽、张飞。这两人出城射箭,回来后听说刘备被张辽、许褚带到了丞相府,唯恐有失,所以不顾阻拦,冲了进来。看见兄长与曹操对饮,谈笑风生,毫发无损,就愣在那里。曹操问:“你们两个拿着宝剑想要干吗啊?”

刘备一颗心顿时悬到了嗓子眼里,他靠着机变好不容易才挺过了曹操的诘问,十分担心自己这两个不知深浅的兄弟,如此的惊慌失措,又会招致曹操新一轮的更加强烈的怀疑!

关羽多少有些应变能力,知道不能直说,就佯道:“我听说丞相和我兄长喝酒,特来舞剑助兴。”

曹操哈哈大笑道:“这里又不是鸿门宴,哪里用得着项庄、项伯?”

刘备这才放下心来,陪着曹操笑出声来。这一笑,真的是由衷的笑。

曹操又大声吩咐:“取酒来,给两位‘樊哙’压压惊!”关羽、张飞见机,连忙拜谢。一场危机就此过去。

曹操总是在心情大快的时候犯错误,这一次也不例外。

宴毕归家,关羽对刘备说:“险些惊杀我两个!”刘备将前因后果一一说明,关羽、张飞这才明白兄长学圃之深意,并对刘备巧妙骗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