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猎归来,关羽兀自义愤填膺,刘备责怪他说:“你今天怎么如此沉不住气?”
关羽怒道:“欺君罔上之贼,我实在难以容忍!我正要为国家除害,兄长为什么要阻止我呢?”
刘备的真实想法是在场的有这么多人,我们干吗要冒尖出头呢?但他一听关羽质询,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这是投鼠忌器啊。这次许田围猎,全部出自曹贼的精心策划,天子四周,全是曹贼的心腹,如果你贸然出手,没有成功,却导致天子被害,罪名反而要落到我们头上了,所以我赶紧阻止了你。”
刘备的理由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以关羽的身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怎么可能在这么近的距离斩杀曹操而失手?所以,关羽并不服气,说:“大哥,你看好了,今天不杀奸雄曹贼,日后必然有祸事。”
刘备急忙说:“我们这是在曹操的地盘上。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不能再说了。”
却说汉献帝驾还许都,回到后宫,郁闷不已。到了晚上,忍不住对着皇后伏氏掉了眼泪,汉献帝说:“可怜朕自从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是受董卓之殃,后遭李郭之乱。常人不曾受的苦,我全部都遭遇了。后来有了曹操,我以为他是个股肱之臣,能够帮我重扶社稷,没想到今天也独专朝政。这个奸贼,诡计多端,分毫不由朕做主。我每每在大殿上见到他,就如芒刺在身。今天在猎场上,他又故意挡在我马前,接受群臣朝贺。我看他早晚必定图谋篡天下。不知道你我夫妇,会死在何日?”
伏皇后长叹道:“难道汉室绵延四百年,满朝公卿,叨食汉禄,就找不到一个能够效忠的股肱之人吗?”
贫贱夫妻百事哀,富贵夫妻看来也不全是要风得风。夫妻俩不由抱头痛哭。
汉献帝一向逆来顺受,为什么今日会有如此感叹?究其原因,还是刘备惹的祸。汉献帝屡遭坎坷,一直无力挽回大局,渐渐也就接受了命运的凄苦安排。是刘备的出现,让汉献帝一潭死水般的心灵重新荡起了希望的涟漪。但是,这一次打猎事件中,刘备的表现却让汉献帝极为不满。他亲眼看到,刘备丝毫不敢制止曹操的僭越之举,而当曹操肆无忌惮地注视他时,刘备竟然奴颜婢膝地恭维曹操神射天下无双。汉献帝暗叹自己看错了人。所谓的英雄皇叔,也不过是个明哲保身的庸人。
汉献帝心寒于刘备的不可靠,所以才会有此哀叹。但是,一个人的心灵一旦被美好的预期激活之后,是不会轻易死心的,而是会继续努力寻找下一个可能带来美好希望的人。
但是,汉献帝虽然贵为天子,其实不过是个关在牢笼里的囚犯,他又能找到谁呢?汉献帝夫妻正在痛哭,一个人从殿外走入,见了这般惨状,不由也心酸落泪。这个随意进出深宫之人,正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伏完对汉献帝说:“你们夫妻俩不要担忧,我推荐一个人来为国家除害,保住大汉社稷。”汉献帝收泪问道:“皇丈,你怎么知道朕的心事?”伏完说:“许田射猎之事,还有哪个人看不出曹贼有逆篡天下之心?这个奸贼简直就是一个活赵高!”是啊,每个人都看出来曹操的逆篡之心,但每个人都没有采取行动。
伏完这句话又激起了汉献帝内心深处的失望。汉献帝说:“满朝之中,不是曹操的宗族,就是他的心腹,谁肯尽忠讨贼呢?”是啊,连那个相貌堂堂的皇叔都对曹操奴颜婢膝,更何况他人呢?
伏完说:“除非皇亲国戚,绝不能告知此事!”
此时,刘备已经完全被汉献帝排除在外了,那么还有哪个皇亲国戚能担当重任呢?
伏完接着说:“老臣我手无寸权,无能为力。但是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以担起这个重任。”
汉献帝一下子想起了董承曾经在李郭之乱时救过驾。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当即要伏完召见董承,共议大事。
伏完年事已高,见识颇广,说:“陛下左右都是曹操的心腹,如果此事泄露,那就大祸临头了。一定要小心从事。”
伏完建议让汉献帝备锦袍一件,另取玉带一条,然后再写一封密诏,缝在玉带中,暗中赐给董承。
汉献帝依计,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诏,缝在了玉带的紫锦衬中,然后自己穿上锦袍,系上玉带,宣董承入见。
汉献帝的软弱让我们很容易把“无能”的标签也一并贴给他。但实际上,汉献帝刘协软弱却不无能。
早在刘协还是陈留王的时候,因大将军何进无能,导致宦官为乱。刘协跟着皇帝兄长刘辩逃难,车驾正行之际,董卓率领西凉人马蜂拥而来,天子与百官不知究竟,尽皆失色。护驾的袁绍喝问:“谁人敢拦圣驾?”董卓一贯嚣张,厉声道:“天子何在?”就在皇帝战战兢兢,百官相顾失色之时,刘协挺身而出,勒马向前,呵斥董卓道:“来者何人?”刘协彼时不过十余岁,其镇定自若的气势竟然镇住了纵横西凉的枭雄董卓。
董卓收敛形容,说:“我是西凉刺史董卓。”刘协又再度喝问道:“你是来保驾,还是来劫驾的?”董卓回答:“我特来保驾。”刘协再度呵斥道:“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董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伏于道旁。刘协见董卓知趣,也就好言抚慰。
从这个十来岁孩子的表现来看,刘协将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英主。刘协的这番表现也征服了董卓。所以,后来董卓专权以后,就废了刘协之兄,另立刘协为帝。可以说,如果刘协是在太平之世接任帝位,又或者遇人皆忠,以他的才干,很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但不幸的是他连续遇到的都是强横过人之徒,极大地束缚住了他的手脚。
现在,当汉献帝起意要诛灭曹操时,他也有一番深思熟虑的思考。他找来董承,却不马上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一来他不知道董承的真实态度,不敢先行透露,这是刘备教给他的一课。二来就算董承愿意承担重责,但曹操势力很大,如果不能充分地激发起董承的勇气,恐怕董承出宫之后,很快就会放弃。而更主要的一点是,他必须找到一个很自然的理由避过曹操的耳目以便将秘藏血诏交付给董承。
汉献帝很快想到了那个唯一合适的地点——功臣阁。功臣阁中间设汉高祖画像,其他二十四帝分列两侧,汉高祖旁边还站着萧何、张良二人。汉献帝带着董承来到功臣阁,开头第一句问话差点没吓着董承。
汉献帝指着汉高祖的画像问:“我的祖宗是何人?”董承以为皇帝失心疯了,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是陛下您的开基创业的汉高祖皇帝啊,您怎么不认识了呢?”
“吾祖起身何地,如何创业?”
董承大惊,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问自己这些个怪话?但又不能不答:“陛下戏臣耳。圣祖之事,您怎么不知道了呢?”
汉献帝却说:“你说说看吧。”
董承无奈,只好把汉高祖刘邦如何从一个亭长,起义兵而扫平天下的事迹说了一遍,却听汉献帝一声长叹道:“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如此懦弱,怎么会这样呢?”
此时董承还没有完全明白汉献帝的用意,只好说:“高皇帝乃英雄之君,不世出也。”他不敢顺着献帝的口吻贬低当前的天子,只好拔高开创基业的汉高祖。
汉献帝知道董承还没有领悟自己的言外之意,就又指了指萧何、张良,问道:“这两人是谁,又为什么站在这里?”
董承回答说:“这两人是萧何、张良,屡立奇功,所以在此。”
汉献帝点了点头,说:“真社稷之臣也!正该配享。”此时,经过这段拉拉杂杂的絮叨,汉献帝旁边的近侍之人已经放松了警惕,以为这两人不过是闲来无事聊聊天,也就没有贴身跟随。汉献帝瞅准时机说:“爱卿,你也该站在我身侧啊。”
董承说:“臣无寸功,何以当此?”
汉献帝说:“你当年有救驾之功,朕一直没有忘记。无可为赠,这一件锦袍就赏赐给你吧,你可要好好对待,不要辜负朕啊。”
董承谢恩领受。
汉献帝为什么要把董承带到功臣阁里来说这一番话?他知道自己的话实在不够权威,但是在功臣阁里当着汉高祖和其他二十四帝对董承说话,就等于是借助了列祖列宗的权威。这样的话语,显然极有力量,足可以激起董承为汉室效忠的信心与勇气。
而汉献帝还用站在汉高祖两侧的萧何、张良来为董承做了一个示范作用,暗中激励他要以萧何、张良为榜样,竭尽全力,帮助自己匡扶日渐颓败的汉室。
在做好了这两项工作后,汉献帝非常自然地将锦袍玉带赏赐给董承,其交托之意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汉献帝用自己的高智商,在戒备森严、耳目密布的深宫中完美地上演了一出“密传血诏”的戏,只是不知道董承是否能够领悟他的良苦用心。
心理感悟:预期是人的烦恼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