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24

第24章 谁都希望有个好标签

杀,还是不杀?

这个对曹操有救命之恩、追随之义却又由爱生恨、反目成仇的陈宫已经被擒,送到了曹操面前。陈宫的追随曾经点燃了曹操最初的雄心,而他的背弃也深深地伤害了曹操的心灵。曹操早就打定主意,要狠狠地报复陈宫。

但是,当陈宫真的被五花大绑押送到他的面前时,曹操的内心却有了微妙的变化。这是每个胜利者都会出现的那种优势心理。

曹操已经不想杀陈宫了。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陈宫拜伏于地,痛哭流涕,承认自己当年背弃而走的行为是极其愚蠢的短视之举。今天愿意诚心认错,请曹操宽宏大量,原宥他的过失,日后肝脑涂地,效忠报答。

这样,曹操才能最大限度地修复被陈宫伤害的自尊,并获得最大限度的快感。当然,曹操一定会宽宏大量地放过陈宫,并委以重任。这也是他可以用来昭示天下,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光辉之举。

所以,曹操没有忙于喝斥指责,而是意存悠闲地和陈宫打起了招呼。曹操像拉家常一样问道:“公台别来无恙乎?”你离开我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啊?看上去好像不怎么样嘛。这也表明了曹操性格中还是存在着近乎孩子气的成分,并不善于严密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他真的或者说真的能伪装出宽宏大量,他应该一见陈宫,就立即亲自给他松绑,奉迎至上座,以最高礼遇来对待陈宫。如果曹操这样做了,陈宫反而该不知所措了。

性格孤傲的陈宫怎么会听不出曹操话中的揶揄之意?被擒之后,他早已打定主意要一死了之,决不能容忍自己再受曹操的侮辱。

所以,陈宫根本不与曹操周旋,而是毫不客气地切入正题:“你心术不正,我才弃你而去。”

曹操呵呵笑道:“我心术不正,你怎么就去辅佐吕布呢?”在世人的心目中,曹操目前还是一个敢于行刺董卓、匡扶汉室的英雄,而真正的刺董英雄——吕布反而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弑父小人。曹操的言下之意是吕布的心术人品还不如我呢。

陈宫反驳说:“吕布虽然有勇无谋,但不像你是个奸雄。”陈宫的意思是,吕布尽管是小人,但他也是光明正大将小人行径昭示于天下。而你这个奸诈之徒,明面上顶着盛名,暗中却是个不仁不义之人。

曹操知道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如果把陈宫逼急了,当年那段滥杀吕伯奢全家的不堪经历就会被他当众揭开了。其实,曹操没有想到,就是打死陈宫,陈宫也不会当众重提那段经历的。因为他生性高傲,自视甚高,但却莫名其妙地受了曹操的蛊惑,不但私自将他放走,而且以身相随,更为不堪的是助纣为虐,帮着曹操一起杀吕伯奢的家人。这个极其严重、却又无法挽回的错误一直纠结在陈宫的心中,让他不敢去回忆面对。

他始终不能相信,英明睿智如自己,怎么会犯下如此盲目而荒唐的错误?既然往事不能再提,曹操就换了个话题,但此时曹操的情绪在陈宫话语的刺激下,又起了变化,所以他不再想要陈宫屈服,而是进一步讽刺挖苦。曹操说:“你老是认为自己智谋无敌,今天怎么会被我擒住呢?”

陈宫还是不服输,说:“那是吕布没听我良言,如果他听了我的话,今天被抓住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曹操见陈宫并没有表现出战败被擒的沮丧和失落,就想用“死”来恐吓陈宫。曹操说:“那么今天你打算怎么办呢?”

陈宫怀了必死之心,叹了口气说:“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我死了也没什么怨言。”

一个人已经到了死都不怕的地步,你还能拿他怎么办呢?但是,一个人自己不怕死,并不代表着他不怕别人死,尤其是这个别人是他所关心爱护的人时。

曹操明白这个道理,冷冷地说:“你要想死也就算了,那么你的老母亲怎么办呢?”

这句话把陈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自己是个视死如归的硬汉,死就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连累自己的老母亲被杀,就真的是大不孝了。

战败不降者连累家人被杀,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陈宫无法应对曹操的这句话或这应对不当,他老母亲的性命必然难保。

陈宫内心十分紧张,却镇静自若地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伤害别人的双亲。我老母亲的生死存亡,哪里需要我考虑呢,一切都取决于明公您啊。”

曹操面无表情地继续发问:“那么,你的老婆孩子怎么办呢?”

陈宫依然不动声色地回答:“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不绝人之嗣。我老婆孩子的生死存亡,也是取决于明公您啊!”

陈宫的这一套说服策略真是十分高明!他没有破口大骂,指责曹操以家人的性命来胁迫自己。他也没有苦苦哀求,请曹操放他的家人一条生路。而更重要的是,尽管曹操以家人的安危来威胁他,陈宫依然做到了不亢不卑、绵里藏针,没有屈服于曹操的淫威。

陈宫使用的这种策略叫做“标签约束”。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必然要受到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约束。此时虽然是乱世,但“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主流的价值观念依然深得人心。尽管很多人在心里并不认同这些价值观念,甚至在现实中通过违背这些价值观念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利益,但在公开场合,还是不敢大肆反对这些价值观念。而像曹操这样要收揽人心,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更是需要在表面上将这些价值观念奉为圭臬,以此来烘托、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所以,这七个字就像七个标签一样,牢牢约束住人们的公开行为。陈宫知道,处在曹操今日的状况下,他不可能没有觊觎天下的雄心,所以他才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伤害别人的双亲。”

如果曹操杀害了陈宫的母亲,那就是违背了“孝”这个标签。那么,天下人就会认为曹操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嘴上口口声声说要以“孝”治天下,实际行动却截然相反。曹操当然不想因为杀一个无足轻重的陈母而影响自己的光辉形象。

所以,当陈宫很淡然地说“我老母亲的生死存亡,一切都取决于明公您啊”,答案已经不言自明。看上去陈宫把生杀大权交给了曹操选择,但曹操在“孝”的标签约束下,其实别无选择,只能善待陈宫的母亲。同样,陈宫也通过“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不绝人之嗣。我老婆孩子的生死存亡,也是取决于明公您啊!”把“仁”的标签贴给了曹操。而一个被贴上“仁”的标签的人,只能按照“仁”的价值内涵行事,不能作恶。

曹操决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他也不是没有杀过人,但陈宫这两句话却束缚了他的手脚,让他不得不表现出“孝”与“仁”的一面。曹操只能按照“标签”的要求,吩咐将陈宫的母亲、老婆、孩子全部送到许都自己的府上,好生侍奉。如果有怠慢者,定斩不饶!

陈宫听曹操这样安排,知道自己的说服策略已经奏效,也就微笑着坦然赴死。陈宫高兴的是,自己在临死之前,终于成功地赢了曹操一回。

而曹操似乎也没有损失,尽管他没能让陈宫屈服,但他善待厚养敌对者的家属,也给他的名声增添了异样的光彩,这也符合他一贯以来的资源配置运用的原则。

处理完陈宫,接下来就该处理吕布了。

曹操端坐在白门楼之上,吩咐刘备坐在一侧,关张二人则在刘备身后站立。

吕布被五花大绑,送到曹操跟前。宋宪、魏续下手极狠,将吕布绑得很紧。这也是担心吕布一旦脱困,后果不堪设想。

吕布冲着曹操说:“绑得太紧了,还望明公松上一松。”曹操呵呵笑道,说:“绑缚猛虎,怎么敢松松垮垮呢?”

吕布说:“绑得这么紧,说话太费劲了。”

曹操向来是个得意忘形的主儿,看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吕布竟然在自己面前摇尾乞怜,不由心情大快,对旁边的主簿说:“那就给他松上一松。”

主簿连忙表示反对,这也是因为对吕布的一贯看法。曹操笑了笑说:“我本来要给你松绑的,可是主簿不同意啊。”

吕布当然知道这是曹操的托词,什么主簿不同意,到底是主簿听你的吩咐,还是你听主簿的吩咐啊?

吕布纵目四顾,瞅见了坐在一旁的刘备,仿佛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心理感悟:标签是踏上他人心灵之路的特许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