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45341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但三国的历史却淹没在这部文学作品中。田间地头,寻常巷陌,三国故事都以历史的面貌流布,甚至还影响到后世文人学者的历史观。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禹安先生以吴郡绿荫堂藏版《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为蓝本,创作的《心理三国三部曲》,可谓开了心理说史的先河。

其实不需要纠结于这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真实,因为这套书的夺目之处,在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品说人物。当然,也不必纠结于这套丛书所采用蓝本的版本问题,不管是全本三国,还是现如今流行的毛氏父子改后的三国,它只是用来承载作者所传播的心理学规律而已。

心理学规律在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晰。

《心理三国三部曲》(包括《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分别选取的三个人物,身处乱世,英雄了得,且个性鲜明,正好契合了人们对不同类型英雄的想象。

是人,总有一种英雄情结。男人,希望自己成为英雄;女人,希望自己成就英雄。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人们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灵的投射,以及对现实的观照。

人的心理,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大多数人,不管读文学还是读历史,都会置身其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想象自己是书中人物,想象自己将如何应对彼时彼境。所以,三个人物的历史真实如何已经很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关羽是否骄傲尊大,我们自己的个性中总有骄傲尊大的成分,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骄傲尊大的人,具有相同个性的人,行为处事、心理轨迹会惊人地一致。曹操多疑,我们也常怀疑;周瑜善妒,我们也常嫉妒。因此,足智多谋的诸葛、雄心勃勃的刘备、疾恶如仇的张飞乃至忠厚老实的鲁肃……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于我心有戚戚焉”。

所有的历史都是现实,所有的文学都来源于生活。即使是小说,也自当是一种的的确确的存在。分析他们的成败得失,我们会得到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也好,现实也罢,快乐的感觉总是稍纵即逝,挥之不去的却会是职业伤痛、情感伤痛。回望这些伤痛的成因,往往有一定的心理轨迹可循。

陈禹安先生这几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教会我们探究心理规律。了解了这些规律,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至少会豁达许多、宽容许多、甚或在生活的弯路上少走许多。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为文如此,读书亦如此。我编辑出版这套丛书,大抵也是因此。希望读者能读出更多的生活感悟来。

三国鼎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军事斗争,气势壮阔;三国外交,纵横捭阖。因此,演说三分,有说不完的故事。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业绩昭著,许多三国人物,家喻户晓,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就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

由于三国鼎立,人谋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国时期,人物关系复杂,他们在大****的血雨腥风中拼搏生存,增长了智慧才干;各色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读三国,听三国,都给人以许多教益,这就是三国故事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角度重读三国,更增添了三国故事的活力。《心理三国三部曲》是陈禹安先生最近推出的,以心理学角度品读三国的著作,包括《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作者选取了三国人物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关羽、诸葛亮、曹操,通过心理描写,遥情想象,解读三位人物的人生,解读三国,别开生面,览卷批阅,令人耳目一新。

但置疑问难,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最切要的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第一,以今人的心理去猜度两千年前古人的心理,种种描绘可靠吗?直白地说,能用心理的分析去研究历史吗?第二,作者所选三人,关羽、诸葛亮、曹操,能构成《心理三国三部曲》吗?也就是说,这三个人能够代表三国吗?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体会,试着回应这两个问题。

心理学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历史,其实在今人的许多论著中已有部分的运用。

科学的发展,是人们智慧的积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解读历史遗存的密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科学的。例如用碳14去测定历史文物的年代,就是考古学常用的一种手段。现代数学、统计学的发展,运用数量统计研究历史,已是公认的历史研究先进的方法之一。这讲的是有意识的方法运用。无方法意识的直观感觉,心理分析,古已有之。例如司马迁写《史记》,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写卓文君偷听司马相如弹琴,“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这两句就是心理描写。作者用了“悦”、“好”、“恐”三个字把卓文君的喜、爱、愁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清三言两拍小说,中国四大长篇小说,《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心理描写无处不在。然而集中地,从头至尾,洋洋数十万言,全景式展开的心理分析,《心理三国三部曲》确实是一个首创。陈禹安先生做了这一个工作,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取得了成功,可喜可贺。也就是说,运用心理分析,解读人物,演说三国,在方法上是没有疑义的。陈禹安先生的首创精神,不仅开拓了演说三国的新领域,而且开启了引领后继者的作用,值得肯定。

当然,古人与今人,时移势异,今人的遥情想象,未必就是古人原来的意图,历史真相未必就是如此,读者不能钻牛角。

历史研究,有多种方法,有多种价值。历史的考证,目的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探求历史之真,吸取经验教训,这是历史的借鉴价值。演说历史故事,添油加醋,娱乐生活,这是历史的欣赏价值。借旧瓶装新酒,对历史再创作,以古喻今,抒写作者现实的人生感悟,这是历史的现代价值。陈禹安先生对心理学有深厚的造诣,对现代社会有通透的认识,对现实人生有独到的感悟,所写《心理三国三部曲》更多的是在解读当代社会,是在给予读者增益智慧,这可以看作是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它集中地体现在每一则故事之后的“心理感悟”中。例如《心理关羽》中“想成就大事的人,善于让别人承诺比自己善于承诺更重要。”《心理诸葛》“世界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你所期望看到的存在。”《心理曹操》“索取,有时候比发誓更能取信于人。”条条都是作者抽象出来的人生哲理箴言。如果读者认同我的这一体会,那么《心理三国三部曲》最大的价值,重点不是放在借鉴历史经验上,而是借题创作,挖掘历史的现代价值。作者的这一匠心运筹,打破了古今时空的距离,解读的历史人物贴近了现实生活,仿佛关羽、诸葛亮、曹操就在我们的身边。加之作者流畅的语言,新颖的版式,可以预期《心理三国三部曲》的出版,将会赢得广大的受众。

我爱好三国历史,做过一些研究,写了几本书,但都没有跳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只是运用文献解读历史,缺少运用新方法开拓创造的精神,新进的作者值得我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