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特征及培养
性格是一个十分有趣味、有意义的心理学概念。性格教育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青少年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必须养成良好的性格,这已成为共识。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可见,性格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性格的内涵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中,在自己的社会行为方式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你自己与别人之所以有所区别,主要在于性格。
根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的理解,性格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品德。
这是性格系统的第一个层次。世界观指的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总体观点与根本认识。世界观是性格的主导因素,它支配着人们对现实的一切态度和行为方式。
性格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道德评价的因素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例如,忠诚于人民、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积极的意义,而奸诈、虚伪、狡猾则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性格表现在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之中。
所谓态度是指个体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和对待社会的一种心理倾向,态度既包含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也反映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喜爱或者厌恶、接近或者逃避。例如,当地震的灾难降临时,有的人为了他人的安全和集体的财产而不惜牺牲自己无比宝贵的生命,有人却逃之夭夭或者趁火打劫。这就是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
第三,性格也表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之中。
行为方式是每个人的活动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人们经常的具体活动,行为方式不断地得到强化、巩固并且逐步趋向稳定。
恩格斯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是活动的内容,怎样做一般就是指行为方式。当行为方式趋向稳定与成熟以后,就变成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努力和思维上的指向就能够完成。与行为方式相比,行为习惯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第四,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性格反映出一个人一贯的生活作风,在个别情况下那些一时性的、偶然性的、情境性的表现,不能够代表那个人的性格特征,只有当一个人的态度比较稳固,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之下的各种行为方式经常发生时,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才具有性格上的意义。例如:一个人偶尔食言,不能说他性格不诚实。当然,假如一个人偶尔偷窃,那可就是违法了。
概括地讲,性格在个性心理特征之中,具有核心的意义。例如,毛泽东同志在评价鲁迅时说道:“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正因为鲁迅先生的这种性格,使他的个性闪烁着光芒,成为一个敢于直面人生的真的猛士。
动作迟钝、老实稳妥,很多人会感到迷惑,这不都是反映性格特点的词语吗?其实不然,一丝不苟与老实稳妥反映的是人们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与动作迟钝则反映人们的气质特征。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从性质上看,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并且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之中。由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必然具有社会的性质,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的存在更加重了性格结构的社会意义,使性格具有了好坏之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性格会千差万别。
气质则不同,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中的外部动力特点,它主要由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物学特点所决定,它基本不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没有好坏之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气质通常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从气质与性格的形成过程来看,气质形成得早并且一般不容易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性格形成得晚,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比气质的变化要快速得多。
第二,性格与气质的相互作用。
性格在个性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它对能力与气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性格能够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其服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一个在逆境中奋斗多年的人,一定会在生活中使用自己高度的自制力去控制容易发怒、易于冲动的气质特点。
气质也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抑郁质比黏液质更有利于培养敏锐警觉方面的性格品质;胆汁质的比黏液质更有助于培养勇敢果断、忠诚主动方面的性格品质。
性格与气质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的结构比较复杂,它由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构成。分析性格的结构,必须首先分析组成性格结构的各个构成部分,下面从性格特征的角度对性格的结构做一剖析。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态度包括三种心理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与期望;二是情感成分,主要是指喜欢还是厌恶的体验;三是行为因素,主要是指接近还是回避的反应。态度的对象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自己的态度。
属于这方面的积极性特征主要包括:谦虚、自信、自豪、自尊、自强和严于律己;消极性特征主要有:自负、自满、自卑、自贬和放纵任性。
第二,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属于这方面的积极性特征主要有:爱祖国、爱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待人诚恳、有同情心和礼貌;消极性特征主要有:对社会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孤僻傲慢和没有礼貌。
第三,对劳动和工作的态度。
积极性特征主要有:勤劳、认真、有责任心、有首创精神和节约;消极特征主要有:懒惰、粗心大意、墨守成规、没有责任心和浪费。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意志是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支配与调节行动,不断地克服困难,最终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与人的意志过程相对应的性格特征叫做性格的意志特征。
第一,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随波逐流,也不会屈从于外界压力,能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信念与认识,独立地制订并且执行决策。注意!独立性不等于武断,武断是一意孤行。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是盲目顺从、独断专横、人云亦云。
第二,果断性。
果断性表现在紧急的情况下有能力及时采取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性格果断的人,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能够在现实条件发生变化时,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是优柔寡断与冒失。
第三,坚定性。
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奋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也不屈服,而且有着明确的奋斗方向。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是执拗和动摇性。
第四,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能够自觉地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强的人能够克服面前的困难,把成就作为前进的动力,把失误作为经验教训。
与此相反的性格特征是怯懦、任性、容易冲动。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们在主观世界中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体验。当人们对情绪的控制具有某种稳定的特点之时,这些特点便构成性格情绪特征。
第一,情绪稳定性方面的性格特征。
有的人喜怒无常、情绪波动性很大,有的人情绪平稳、喜怒不形于色,情绪稳定的性格特征主要包括: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百折不挠;情绪不稳的特征主要有:朝三暮四、忽冷忽热、变化无常。
第二,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
强度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情绪兴奋性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情绪对人的行为的感染程度是大还是小;意志对情绪的支配程度是强还是弱。
第三,情绪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
有的人情绪体验的时间很长久,长时间挥之不去。有的人在情绪的体验上时间比较短暂,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与人的认识活动紧密相联的性格特征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与感知觉相联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感觉灵敏,有的人反应迟钝;有的人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有的人注意观察事物的整体。
与记忆过程相关联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对自己的记忆显得信心十足,有的人对自己的记忆感到陌生,甚至不敢相信。
与思维相关联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有的人却处处依赖现成答案或者他人的建议。
与想象过程相关联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敢于大胆想象,有的人却思想狭隘;有的人有远大的理想,有的人却沉迷于幻想,或者得过且过。
以上对性格特征的分析是从它的各个部分出发的,既有与认知过程、意志过程相联的性格特征,也有与情感过程、态度认识相关联的性格特征。其实,这种分析与解剖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因为性格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很难说每一个过程会表现得如此鲜明、如此孤立。正由于性格特征的这种内在统一性,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的某种性格表现推断出其它的性格特点。例如:一个在工作上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人,在性格的意志特征上常常表现为自制力不强,坚定性不强,独立性自然也很差。
性格还往往与某种典型的具体情境相关联。在一种情境中,或许显露出性格的这一个侧面;在另一种情境中,或许就显露出另一个侧面。例如:
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人民、对敌人所显露的性格就是不一样。
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性格的类型
一、根据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来划分
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
情绪型。自己的行动受情绪所左右。
意志型。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和明确的行动目的。
此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理智、情绪与意志何者占优势,是很难能够分清的。
二、根据人类文化生活的形式来划分
经济型。坚持“有用就是真理”的原则。
理论型。拥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
审美型。重视“人诗意地居住”。
权力型。崇尚“权力意志”,有尼采的影子。
社会型。相信“爱是人世最美丽的语言”。
宗教型。坚持“以上帝的名义”去做人。
这是德国心理学家普兰格的理论,他把人类的文化生活分为以上六种形式,进而认为人的性格也就是这六种类型。但他同时指出,纯粹属于某种类型的人不太可能,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三、根据人类的职业来划分
现实型。喜欢安定的职业。不重视社交。
研究型。喜欢从事有科学分析的职业。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内省,而且比较慎重。
艺术型。喜欢自由的职业。有理想,想象力丰富,容易冲动,有一定独创精神。
企业型。喜欢组织、领导工作。总想支配别人,精力旺盛,比较自信。
常规型。喜欢从事重复性工作。喜欢稳定,比较顺从,想象力较差。
这是美国人霍兰德提出的理论,他根据人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把性格分为以上六个类型。
良好性格的培养
良好的性格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是青少年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
良好的性格特征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上正确而又深刻,情感体验上丰富而又适当,意志水平上坚定而又刚强。具体说来主要包含这些内容:忠于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谦虚律己、勇敢坚强、生动活泼、勤奋向上、勇于负责、主动积极、助人为乐、富于创造、沉着自制、正直诚恳、灵活敏捷、坚守原则。
良好的性格是通过生活实践与教育训练而逐渐形成的。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养成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学校教育更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在培养子女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父母应当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塑造子女的性格,并且创造条件来促进子女性格的发展。
其二,父母应当采用民主宽容的养育态度来抚养子女,不要采用独断的或放纵的方式。
其三,父母一定要注意一言一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家庭成员待人接物的态度和习惯性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其四,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其五,家庭成员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知识水平。
学校在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独特的优势,全面发展学生的性格:
其一,教育学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其二,加强班集体的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
其三,树立良好的校风,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其四,热爱学生,寓情于理。尽可能多地严格要求青少年,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他们。
其五,教师们必须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然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力量再大,也只是外因,学生自己的不断努力与反复修养才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下面着重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谈谈良好性格的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