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北美洲——墨西哥
45327200000004

第4章 文明古国(1)

古代的墨西哥人按照四季变化周而复始地生活,以日月为参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我们现代的生活规律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仍然遵循着可能源自更新世的以52年为一个更迭周期的规律。在日月的更迭中,一些伟大的文明出现又消失了;一些文明虽然存在,但和外界没有接触;一些文明一直和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有的商业活动一直延伸到美国大平原和秘鲁的高山上。但墨西哥的殖民史和现代史丰富而多元,欧洲文化和当地文化混合形成了墨西哥的文化特色。

第一节早期人类与古文明

墨西哥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即使在古老而辉煌的玛雅文明之前,也孕育了奥尔梅克文化,如今这也是墨西哥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玛雅文明,更以其辉煌的文明成果向世人展示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美丽传说。

1.早期人类和文化

大约在3~4万年前的更新世后期,亚洲东北部的一些居民跨越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他们逐渐分散到各个大陆,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山洞等可栖身的洞穴中,主要以打猎为生。

墨西哥在西班牙入侵以前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组成,一个在今天的坦皮科以北,一个在加利福尼亚,一直延伸到美国的中部平原和大沙漠地区。欧洲探险者到达之后,一些游牧狩猎民族一直在这气候恶劣的地区勉强维持生计。每逢欠收和干旱之年,他们便会到南部地区的村落里烧杀抢劫一番。

自齐齐迈加平原向南,直到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北部,这一区域在地理位置上被称为中美洲。到古代时期(公元前7000~公元前1500),许多游牧民族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陆续建立定居点。大约公元前3000年,尽管有些部落仍然采集植物种子和水果作为食品,但很多部落已经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如玉米、南瓜、辣椒、鳄梨以及其他可食用的作物。公元前1500年,这一地区出现一些以简单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

考古发现证明,早期的中美洲人与南美洲部落存在各种来往。厄瓜多尔和秘鲁的航海民族带来的改良玉米品种和当地玉米进行杂交后产量大增。这些往返于两地的商人,将用火烧制陶器的技术介绍给西海岸居民,也把金属、冶炼术教给了普雷佩查人和米斯台克人。甚至连与北美语言没有任何联系的普雷佩查语也和秘鲁语言有联系。

在前古典时期初期(公元前1500~公元前150),有些群体已经相当庞大,还出现了不同的阶层,已经有能力建造大型的公共建筑。因为,当时负重的大型动物还没有出现,也没有轮子的使用,使得这些公共建筑的完成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已知的最早公共建筑是韦拉克鲁斯州圣劳伦佐的巨型人工高原,即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前1350年。

圣劳伦佐金字塔是由奥尔梅克人修建的,他们是北美最古老的民族。奥尔梅克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上层社会主要包括不从事农业劳动的统治阶级、牧师和工匠,下层社会则主要是大多数平民。热带低地土壤肥沃,有充足的降雨,使这里的农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的河流、湖泊和小溪构成了便利的交通运输网。

有些早期迹象表明,奥尔梅克文化曾在南太平洋沿岸出现,但是相对规模的聚居区则是沿着墨西哥湾韦拉克鲁斯州南部和塔瓦斯科建立的。长久以来,语言学家们没能弄清楚奥尔梅克语的起源,直到他们发现象形文字迹象后才作出推断:奥尔梅克语是由米斯台克——佐克族语发展演化而来,这个民族的后裔现在仍居住在瓦哈卡和恰帕斯州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奥尔梅克人建立的第一座城市便是圣劳伦佐,它的发展,在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达到顶峰。之后又有几座城市在附近出现并陆续发展起来,包括拉温塔、萨波特和湖山城等。在圣劳伦佐,雨水可以从金字塔附近流向玄武岩的沟底。人们在湖山城附近的图斯特拉山上开采石料,这些建筑石料有的被滚下山,有的被拖下山,最后通过河道被运到圣劳伦佐,用于修建那些雄伟壮观的大工程,并且还用它们创造了御座、石柱等巨型艺术品,其中还包括用巨石雕刻的用来纪念当时统治者的头像。

很多艺术品都体现了奥尔梅克的文化特点,包括做工精细的面具、可随身携带的小雕像等。这些艺术品是一些他们崇拜的神,包括美洲豹,也有半人半美洲豹,人们可能会把这些雕像当做神与统治者之间转化的桥梁。硬石、软玉、黑曜石,还有其他一些物品也从外族文化不断引进。

奥尔梅克也向外输出他们的产品,例如用硬玉雕刻的斧头、用木头和石头雕刻的面具和人像,他们的物品甚至出口到了遥远的北方和南方:

北方到达墨西哥峡谷的特拉提尔克,而南方则延伸到了萨尔瓦多高原。

虽然高原与海湾之间的贸易流通是双向的,但艺术上、文化上,以及政治上的主要贡献都来自奥尔梅克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奥尔梅克文化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瓦哈卡和中部墨西哥高原出现了一些其他城邦。

蒙特奥尔本坐落在瓦哈卡三条峡谷相会之处,这座城市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繁荣。墨西哥南部奎奎尔科的圆形台阶金字塔,大约修建于公元前400年,是前古典时期修建的时间最久远、最罕见的人工建筑。

在恰帕斯的索库努斯科地区的伊萨帕文化,是连接奥尔梅克和玛雅文化的重要纽带。这座城市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0年间飞速发展,它的规模和艺术品价值都达到了顶峰。这段时期,他们雕刻了大量类似早期玛雅人创作的带有故事情节和图案的石柱。这里还分布着很多纪念性的建筑,用于举行宗教仪式。人们对天象、农业周期、繁殖,以及其他自然现象敬畏且崇拜。玛雅与奥尔梅克文化有相似之处,有些相似甚至十分惊人。其中包括“长唇上帝”画像和对长算日期图示符的使用。有些人将这一发明归为玛雅人,也有的将其归为奥尔梅克人。

考古学家们对早期象形文字体系的发明也存在类似的争论。

2.古老神秘的玛雅文明

在墨西哥,最古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玛雅文明。它出现在尤卡坦半岛和恰帕斯高原、低地,以及美洲中部地区。如今玛雅人口大约为300万,是最大的土着民族,许多人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玛雅文化大概繁荣于基督纪元时代,出现了一批有才华的数学家、艺术家和建筑学家。尽管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但他们在天文计算上非常精确。在算数中,他们发明了位值,并且使用多种日历,其中包括365天的太阳历和260天的仪式日历,利用两个日历的周期轮回得出一个52年的周期表。

虽然其他古文明也曾使用循环日历,但只有奥尔梅克人和玛雅人使用了“长算”这种非周期性日历。长算有一个确切的开始日期用于记载历史事件。在中美洲,玛雅人使用的文字系统也极其发达,语音符号经常使用画谜,或叫做书写双关语。

玛雅人的宫殿和神庙由石灰石建造,且用石膏进行外表装饰,在那满地都是石头的地方,楣石和石柱上都雕刻有精美图案和能传达信息的象形文字。在整个玛雅世界,到处可见到用灰浆做成的雕像,用于赞扬和崇拜生育、婚配、死亡、战争的胜利,以及其他与统治阶级有关的重大事件。

前古典时期,多数玛雅城市位置很分散和独立,但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也是玛雅文明的一大特点。“白路”即路基被抬高的大道,比两侧的丛林高出45米之多,在夜间非常醒目,这可能为了方便那些夜间往返于城市之间忙碌的信使。那些用扁平石头铺成的大道可能出于军事或宗教的考虑,或是为了方便商贸和交通。白路不仅连接各大城市,也沟通城市内的许多重要建筑物。

在此之前,玛雅人就已经与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迪瓦坎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特奥迪瓦坎居住群是由使用托托纳克语的部族(在海湾沿岸)建立的。特奥迪瓦坎人也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的美洲部落人有贸易往来。像玛雅人一样,特奥迪瓦坎人也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在特奥迪瓦坎城消失近百年之后,阿兹台克的贵族还专程来到遗迹朝拜,祈祷神灵保佑,并在废墟上捡些遗物回来陈设在宫殿里和祭台上。根据阿兹台克人的传说,神在那里集合是为了给世界带来新的纪元——第五太阳纪元——在奉献自己生命的过程中,创造太阳和月亮。为纪念太阳和月亮,在西半球修建了两个大型金字塔,即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中美洲人相信,整个世界将会随着下一个纪元或“太阳”的到来而消失,然后重新开始。第五太阳纪元将会在52年周期结束时的一场大地震中彻底消亡。

约公元600年左右,特奥迪瓦坎变成了一片废墟,许多重要建筑物看上去是被人为烧毁或拆除的。在瓦哈卡,蒙特——阿尔班大约在公元700年被遗弃,这座玛雅城大约在100年后逐步走向衰落,多处仪式中心不知何故被创建者遗弃后逐渐倒塌。

第二节后古典时期的过渡

有考古专家认为,古典时期的玛雅城是被起义的农民毁坏的,但实际上公元900年至1200年间古典时期的过渡显得相当平稳。古典时期同后古典时期的主要区别是元首统治为部落议会所取代。公元13世纪后,颂扬国王和王后的纪念艺术逐步衰弱,而有功利倾向的公共艺术和建筑逐渐兴起。

对后古典时期(900~1521)的另一个误解是认为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争泛滥。现有证据表明,多数考古学家认为战争和仪式献祭曾在西班牙征服之前一并存在。对这一事实的最好佐证就是阿兹台克人的壮大,这是个尚武好战的民族,喜欢用大量祭品来献祭神灵。

献祭仪式在整个中美洲都很盛行。一般是将祭品的心脏用举行仪式专用的石刀挖出来,或用箭射死,甚至有的把祭品捆成一团从金字塔上抛下。每年播种之前,把儿童当做祭品献给雨神,儿童的哭声被看做是赢得雨神欢心的声音。那些想要赎罪的贵族,为了表达献身精神,会将自己的胳膊上、舌头上和耳垂上割破。

当地人还发明了一种皮球游戏,最初是一对一的玩法,贵族们用它来赌生死,后来演变成了一种给游客表演的体育项目。在战场上,被擒的战犯被迫参加这个游戏,失败者要面对象征永生的死亡,而胜者的部落为常胜。这种游戏在长方形的球场上进行,规则不一,一般情况下是用臀部、腿部和胳膊来运球,球很小,用实心橡皮做成,球道是用石头砌成的环形路。

奇奇梅克人从不担忧自己成为祭品,却害怕干旱带来灾难,所以他们不断南迁,到达墨西哥峡谷北部的图拉定居。托尔特克人不久便成了文化高度发达的民族。

对于托尔特克人通过贸易或征服是否对奇琴伊察的玛雅区域产生影响的问题,考古学家一直试图以理论研究或考古挖掘来确定。结论性证据表明,图拉实际上是奇琴伊察的贸易前哨驿站,玛雅文化的影响向北延伸到中部,而未向南发展。最后向南迁移的奇琴伊察部落是阿兹台克人,他们在自己称为阿兹特兰的地方游居,并于13世纪在墨西哥峡谷的德克斯科克湖中心建立聚居点。短短几百年时间里,阿兹台克人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北方游牧民族摇身一变成为中美洲占统治地位的力量,并建立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市特诺奇蒂特兰。此城内有广阔的市场,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居住着显赫的贵族,神庙里供奉着许多身披盛装的神像,这座城市也震惊西班牙入侵者。

这座岛城与大陆之间用精美的堤道相连,城市周围的“漂浮”园地为城市提供人们所需的用品。

1487年,当西班牙征服者赫尔南多·科尔特斯只有两岁时,约有8万人在特诺奇蒂特兰庆祝新神庙揭幕之时被供奉给战神。仪式历时4天,手持石刀的神父们将脸涂成黑色,长发染上鲜血,将众多牺牲品供奉给战神惠特兹罗波特里。在仪式上,鼓声随着神父手的动作而富于变化,敲鼓的人要连续敲4天,据说鼓蒙是用蛇皮做成的。

莫科特苏马一世在位期间(1440~1469),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花战”,目的是为了给对手的部队提供供奉神的士兵,虽然这“花战”是佯装战争,但每次由阿兹台克人挑起的战争几乎都是他们胜利。阿兹台克人当时控制着370座城镇,有正规军15万人,还有不少预备役部队。但是有个王国没有被阿兹台克人征服,那就是中部高原的普雷佩查王国。中美洲人很少使用金属武器,但普雷佩查人使用了铜制的武器,在战场上占据明显的优势。他们的信仰也不同于其他中美洲文化。

他们不像邻国那样供奉雨神,而是供奉一组与天、地、冥界动物有关的神和女神。

第三节西班牙人的侵占

15世纪末,在墨西哥这片本来就充满敌意、冲突,同时又充满美好事物的土地上,又闯出一伙残暴的西班牙人。

赫尔南多·科尔特斯(1485~1547)以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五世的名义,带着他的大批部队来到北美,为这里带来了所谓的基督教救世军和奴隶制灾难。先进的欧洲人还带来了轮子、火枪、驮畜和冶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