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东北保家仙之常三太奶
45298300000116

第116章 前世缘今生又再续,请大神夜半闹妖仙

炉子上的地瓜是李文学烤的。每天早上李文学都会早早的起来,到仓房去拿来一些小木棒或者松树塔和煤块,来把炉子点着。等李文利醒来的时候,火炉烧的正旺,整个小卖店暖融融的。

李文利家的房子后面,有一条不太伸的土沟,沟里面长满了杨树。春天的时候,李文利在土沟边上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了地瓜。没想到这块地还算肥沃,秋天的时候收获了不少的地瓜。个大瓤黄,放在火炉上烤起来,整个小卖店的屋子里都会飘荡着香味。李文利每天生好了火炉,便坐在火炉旁的小板凳上,慢条斯理的烤地瓜。

白小娟他爹见白小娟进了屋子,连招呼都没打,就坐在火炉边上吃起了烤地瓜,脸上有些挂不住,冲着白小娟训斥道,

“你这孩子,咋一点礼貌都没有,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吃上了,别吃了,赶紧的,进屋去……”

李文利赶紧伸手拦阻,

“哎哎,没事没事,她爱吃就让她吃吧,咱这马上就是一家人了,别太见外,别见外,说着便拉着百他爹王屋子里走。”

“这孩子也不知道是咋了,平时好好的,今天怎么……”白小娟他爹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李文利赶紧递过烟卷,沏上茶水,

“哈哈,你看看,原本我管你叫老白大哥,现在你看她们这亲事要是做成了,我还得降一辈儿,管你叫老白叔了,哈哈”

李文利赶紧岔开话题,避免尴尬。介绍人刘玉梅还没来,两家人便一边喝水一边闲聊。白小娟他爹一边喝水,一边时不常的透过里屋门往外瞟,平时的白小娟害羞腼腆,也极有规矩,今天却不知道为何有点反常。

李文学推门走进屋子,看见白小娟坐在火炉旁的凳子上吃烤地瓜,便一言不发的走到火炉跟前,蹲下身来,拿起一个已经烤熟的,慢慢的扒皮。把地瓜的外皮扒的干干净净之后,抬起头,伸出手,递给了白小娟。

白小娟刚把手里的最后一口塞进嘴里,低头看着举着地瓜的李文学,愣了一会儿,突然嘴角上翘,微微的笑了……

这一笑正被坐在里屋往外看的白小娟他爸看见了,赶紧站起身,轻轻的迈步,悄悄的凑近门口,以便看得更清楚。

果然,白小娟接过地瓜,拿在手里,低头看着蹲在地上的李文学,竟然笑了。便是这个笑容,差点让老白哭出声来。眼泪噼里啪啦的往下掉。自从老白带着小娟主动上门去李华山家求亲被拒以后,小娟便再也没笑过,这孩子性格内向腼腆,又少言寡语,尤其是在小军喝了卤水自杀后,老白看着自己闺女的样子,便特别的担心,怕她想不开,怕她忧郁成疾,甚至怕她哪一天想不开,再跟这李小军去了……

而现在,竟然因为李文学给她扒了个烤地瓜,便笑了。其实白小娟笑起来特别的好看,笑的他爹老白心里五味杂陈。

李文学看着小娟接过烤地瓜,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便也嘿嘿的笑了。李文利也站起身,来到老白的身后,往外看。他的心情与老白差不多,李文学已经有好几年没像今天这样笑出声来,并且洋溢在他脸上的快乐的感觉,甚至让李文利产生了幻觉,幻觉中,李文学已经完全变成一个正常人,甚至又回到他们的小时候,一片贫瘠的土地,他拉着还是一个几岁的娃娃的弟弟李文学的手,跟在被晒黑了的脊梁的父亲身后……

其实到这一刻,这桩婚事就已经被确定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于是屋子里的气氛立刻就没了刚开始的尴尬,李文利的媳妇叮叮当当的在厨房做起饭菜,单等傍晚的时候刘玉梅来了之后便可以开饭,两家人即将成为一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上一个小年儿。

……

再说我们家,很早就吃过了晚饭,因为奶奶说晚上要请三太奶来,让我拜仙,当三太奶的弟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三太奶的庇佑,逃过四方煞的魔咒,平安的度过这一劫。

其实我还是有些紧张的,之所以紧张,一来是我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二来是家里所有人的脸色都很严肃,屋子里的气氛特别的凝重,这让我感到十分的压抑。

奶奶让我盘腿坐在炕上,在炕稍的红漆木柜里拿出太平鼓和腰铃,把腰铃绑在我的身上。奶奶用剪刀剪下半个巴掌大小的一块红纸,又让爸爸在西园子里的秸秆垛里找来一根两尺来长的又细又直溜的秸秆,一端戳着这块红纸,让我把另一端拿在手里,倾斜着向上。

天色刚一变暗,爸爸便拿着一把大锁锁住了院门,防止有邻居来串门。奶奶要请神了,不能有人打扰。

一切准备就续,奶奶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有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时间还没到。于是奶奶便在旱烟笸箩里拿出一条烟纸,慢条斯理的卷上一袋旱烟,用火柴点燃,抽起烟来。烟袋杆还在赵村长哪里,所以也只能用烟纸卷烟抽了。

外面的天色越来越暗,窗外院子里的景物的轮廓渐渐的模糊,奶奶让爸爸拿来一个饭碗,点燃蜡烛,在饭碗的中间滴两滴蜡油,然后把拉住粘住立在碗里。屋子里没有风,蜡烛的火苗安静的像一块琥珀。

奶奶把用红纸卷好的那几支烟卷整齐的摆在我面前的炕上。然后穿鞋下地,整理了下衣襟,拿起那面太平鼓。

“咚……”

奶奶敲了一下,屋子里特别的安静,于是这鼓声显得十分的清脆。

奶奶的手腕有节奏的摇晃了三下,太平鼓的手柄上串着的铜钱,发出哗啦啦的响声,随着这响声,奶奶吟唱道:

日落西山黑了天,

家家户户把门关.

喜鹊老鸹奔大树,

家雀小燕奔房檐.

行路的君子住旅店,

当兵的住进了营盘

.十家上了九家的锁,

只有一家门没关.

要问为啥门没关,

敲锣打鼓请神仙.

左手敲起文王鼓,

右手拿起五王鞭.

文王鼓,柳木圈.

奔得儿滑,刨的圆.

上面栓上八铜钱

四个朝北,四个朝南.

四个朝北安天下,

四个朝南定江山.

文王鼓,鼓声圆

声声传到终南山

终南山,赛桃园

里边住着老神仙

老神仙,心慈善

弟子有难看在眼

乘着夜色到我家

来到我家救苦难

……

奶奶一边吟唱,一边敲击太平鼓,屋子里的人都摒住了呼吸,绷紧了精神。我低着头,盘腿坐在炕上,手里举着那个戳着红纸的秸秆,也一动不动。那咚咚的一声声鼓响,直接震颤着我的心脏,我感觉浑身的血液都跟着鼓的节奏,一下下的奔涌。这种感觉让我眩晕,天旋地转。

突然,我面前蜡烛的火焰跳动了一下,紧接着,跳动的越来越厉害,甚至在火焰的顶端冒起了一缕黑烟,那黑烟在我的面前缭绕,屋子里的一切影子,便在这跳动的火光里来回的摇晃。这更加剧了我的眩晕。

院子里刮起了一阵风,我可以听到那棵已经干枯的杏树的树枝杯风里吱吱的叫唤,我又听到了院门口的那堆柴火垛上的秸秆的叶子在风里啪啦啦的作响,我有听到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这声音很奇怪,像是什么东西在急速的奔跑,又好像是有人在悠闲的散步。

我的两只耳朵嗡嗡的鸣叫了起来,像是之前的一样,似乎身处一个繁华的集市,人的说话声、驴马的嘶鸣声、小孩的啼哭声、女人的叫骂声……

这声音越来月杂乱,越来越近,我的眩晕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而就当这些声音似乎到了我身后的窗子前的时候,突然停止了。我眼前的蜡烛也不在跳动,仿佛又变成了一块安静的琥珀,我觉得有一股气流,在我的身体里窜来窜去,我想张开嘴把它吐出来,却憋在嗓子里吐不出来。

“呕……”

那气流在我的嗓子里跳动了一下,我忍不住打了个嗝儿。

“呕……呕……”

那气流连续的跳动,我便连续的打嗝,打嗝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几乎不能呼吸,眼前一黑,眩晕的感觉加重,一下子失去了知觉。

奶奶见状,加快了敲击太平鼓的频率,嘴里叨念着的咒语也跟着加快了语速。炕上的我,打嗝儿的速度也加快,于是太平鼓声、鼓柄上的铜钱声、奶奶的吟唱声、我的打嗝声统一了节奏,在屋子这暗淡的蜡烛光的辉映下,仿佛融为了一体。

突然,我的打嗝声停止了,我开始浑身颤抖,手里拿着的那只戳着红纸的秸秆也随着我的颤抖上下的抖动,奶奶停止敲打太平鼓,也停止吟唱那咒语,站在地上皱着眉头看着我。我慢慢的抬起头,眼珠上翻,露出白眼仁,面部的肌肉紧绷,仿佛就要拧在一块,站在一旁的爸爸妈妈和爷爷都看傻了眼,一动也不敢动,甚至喘气都不敢大声。

我奶奶突然又敲了一下太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