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剩女突围
45239800000008

第8章 只爱不婚型:可以不婚,不可以不爱

Part 02 爱情这混蛋,就这么把给我甩了

即使是勉强放下工作,跟男友约会,瑶瑶也很难适应从办公场合到约会场合的变化。

哲学家罗素在《我的人生追求》里写道:

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这些激情像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我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使人心醉神迷,这种陶醉是如此的美妙,使我愿意牺牲所有的余生去换取几个小时这样的欣喜。我寻找爱,还因为它解除孤独,在可怕的孤独中,一颗颤抖的灵魂从世界的边缘看到冰冷、无底、死寂的深渊。最后,我寻找爱,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神秘而又具体而微地,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想象出的天堂的情景。这就是我所寻找的,而且,虽然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妙,这也是我终于找到了的。

诚如罗素所说,人生的美妙在于爱情。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可是追寻了一生,也可能体会不到它其中的美妙。

爱情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科学家会说:“爱情是人体内荷尔蒙的反应。荷尔蒙赋予男人以激情,让他们去追逐女人,好让人类得以繁衍。”

心理学家说:“爱情是一种心理疾病,得了这种疾病的人就再也不能客观地看问题了。陷入爱情里的男女眼中是一个被过滤了的世界,只能看到对方的好。这种疾病是每个人都可能染上的,临死还没尝过爱情滋味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文学家说:“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永远都在谈论它,窥视它。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里面的内容都离不开爱情。”

……

面对这些不同的答案,著名的性学家霭理士则抛出了这样的说法:“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与女子的性欲。”这句话所体现的是人类的动物性,但是,人类的爱情与动物的求偶是不同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见到过动物示爱,或者说是异性爱的行为的一种表现。这种爱出于本能,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但是人类的情感往往超越了人的生理机制,是一种得到了升华的感情。也就是说,爱情之于人类,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一种情感的支撑、心理的寄托。

人类不习惯孤单,是因为一个人的日子体现不出我们的价值,只有将情感作用于对方的时候,通过对方的回馈,我们才能感觉到温暖。就如人们常说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爱别人,即使牺牲了自己也会感到偌大的满足。

男孩很喜欢女孩,他总是在她单位门前等她,然后骑着摩托车送她回家。

这天晚上,男孩如往常一样等着女孩,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男孩骑车的速度比往常快多了。“慢一点吧。”女孩说。

“不,这样才刺激。”男孩回答。

“求求你了,慢一点,这样太吓人了。”

“好吧,”男孩在女友的撒娇攻势下似乎有了妥协,“你说你爱我,我就慢一点。”

“我爱你!”女孩说得一点没犹豫。

“你紧紧抱住我。”男孩没有减速,还在对女孩发布指令。女孩照做了。

“你把我的头盔拿下来,戴在自己头上,我就可以慢下来了。”女孩照做了,可是车速依然没有减下来。

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一则消息:一辆摩托车撞毁在建筑物上,男孩当场死亡,女孩幸存……

其实在女孩说爱他之前,男孩就已经试过减速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发现刹车失灵了,而他们只有一个头盔。

因为爱,所以男孩甘愿牺牲自己,让女友在危难之中生存下来;因为爱,所以男孩希望女孩能够获得幸福,即使这份幸福不再有自己的参与。

是爱,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故事;是爱,让人间多了一分温暖的色彩。如果没有伟大的爱情,人间也许就失掉了一部分幸福的颜色。所以,不管得到爱情要经历多少痛苦,都没有一个人想要放弃。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那些主张“不婚”的剩女,难道不是对爱情有所排斥吗?不是。台湾歌手蔡依林曾经说过:

“结婚也许太远,但是我渴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不婚主义”的坚持者林心如也说:“不想结婚,但是只要有人追,还能恋爱,生活就是美好的。”可见,剩女对于爱情的渴望并不输于常人。只不过,与常人的爱情进行时相比,剩女的爱情常常是未来时和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