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剩女突围
45239800000034

第34章 给爱情浇水施肥

Part 07 情感面前拿杆秤,永远都找不到真命天子

爱情就是一棵树,你不能只懂得在它的阴影里寻找安宁,而是要懂得给予,要给它施肥、浇水,它才能茁壮地成长,否则它就面临着枯死。

在美国心理学大师弗洛姆《爱的艺术》里,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上帝吩咐约拿去尼尼微,并向那里的居民宣布:如果他们不改邪归正,他们就将受到惩罚。约拿不愿履行这一使命,他逃跑了,因为他担心尼尼微的居民将会悔过,从而得到上帝的宽恕。约拿是一个执法从严的人,但不是一个爱人之人。在他逃亡的路上,他发现自己躲在一条大鱼的肚子里。这条大鱼象征着隔绝和监禁,正是由于缺乏仁爱和恻隐之心,所以约拿才被送到了这里。

上帝拯救了他,于是约拿来到尼尼微向那里的居民传达了上帝的话。正如约拿担心的那样,尼尼微的居民回心转意,虔诚忏悔,上帝原谅了他们,答应不使全城覆没。约拿感到不悦和失望,他要看到“正义”,而不是仁爱。

为了让他免受日照之苦,上帝赐给了他一棵大树,他只好坐在这棵树的阴影底下找回失去的安宁。但是这棵树并不能永远地存活,天长地久,它渐渐地枯死了。约拿见状,十分沮丧,埋怨上帝。上帝回答说:“你只在这棵树下寻找安宁,却并没有为它付出劳作,也不曾关心它。为何在它死的时候替它惋惜呢?如果你有理由牵挂这棵树,我为什么不能惋惜尼尼微城内那十二万好坏不分的居民和那许许多多的动物呢?”上帝以晓谕的方式开导约拿,让他明白了: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和给予是不可分割的。

《圣经》中说:爱情就是一棵树,你不能只懂得在它的阴影里寻找安宁,而是要懂得给予,要给它施肥、浇水,它才能茁壮地成长,否则它就面临着枯死。所以,爱的创造和增值,需要双方的彼此给予,而不是无度的索取。

猫在花丛里生活,但是它从来都没爱上任何一朵花,而是爱上了一只紫色的蝴蝶。猫想对蝴蝶表达自己的爱意,可是蝴蝶从来都只善于索取,不懂得珍惜和付出。

猫对蝴蝶说:“我爱你。”蝴蝶却说:“我希望自己喜欢的是一个英雄,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是英雄,我就答应跟你在一起。”猫问:“怎么才能证明?”蝴蝶说:“你去找老虎比武,如果你胜利了,我就相信你是英雄。”

猫去找老虎了,可是老虎一抓,战斗就结束了。猫死了,但是它在临死之前咬掉了老虎的鼻子,证明自己是个英雄。猫去了天堂,上帝说:“你有九条命,现在还有八条。”

猫回去找蝴蝶,蝴蝶说:“我喜欢喜马拉雅山上的冰花,你如果喜欢我,就应该拿给我。”猫去了喜马拉雅山,但是没能拿到冰花就冻死了。猫见到上帝,求他给它冰花,上帝说,你要用你的一条命来换取。猫同意了,它剩下了六条命,但是拿到了冰花。

猫去找蝴蝶,蝴蝶说:“我喜欢深海里的紫珊瑚,你若爱我,就应该给我。”猫去了深海,可是它不会游泳,很快就被淹死了。它见到上帝,想要紫珊瑚,上帝给它了,条件还是用一条命换取。猫剩下了四条命,它把紫珊瑚给了蝴蝶。可是,蝴蝶说:“我喜欢流星,你若喜欢我,就应该带给我。”

猫去找上帝,它想要一颗流星。上帝不同意,它就说:

“我可以用我全部的生命换取,只要能让我喜欢的人开心。”

上帝被感动了,答应了它。

猫带着流星去找蝴蝶,可是它已经没有命了,很快就要死了,所以当它见到蝴蝶的时候说:“我不再爱你了。”蝴蝶大怒,责怪猫欺骗了自己,说它恨猫。猫说:“我只有九条命,爱你却需要十条,我没有多余的命给你了。”说完,猫就死去了。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寓言,寓言中那种甘愿为心爱的人付出生命的爱情,不禁让人们联想到了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其实,爱情并不是非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淡的生活里懂得互相体贴,相互给予,也能收获不断增值的爱情。

在爱情面前,剩女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理智,而这种理性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经常会计算自己从别人那得到了多少好处,而不去想自己从中给予了对方什么好处。就如同那一只蝴蝶,只想着爱人应该给自己什么,而没想到要去珍惜和付出。

学者于丹说:“女人容易对爱索取过多,而自己不能劳作与创造。对爱索取过多,是女人不自信的表现。很多女人都想男人非得表现对她们的天荒地老,恨不能当着她的面立下血书,剁个手指头,才会觉得男人是真正地爱她——其实,这种女人是在毁灭爱。爱应该是建设性的、蓬勃的、不计功利的。

一个能够去爱别人的女人,比一个索取爱情的女人,要可爱得多。这种女人,别人是离不开你的,因为你老有能力给别人爱。”没错,爱情是双向的,当一方经常给予而另一方经常索取的时候,收支不平衡,那棵爱情的大树就会枯死。

这世上没有现成的果实供人们采摘,剩女们要想得到幸福,就需要学会给自己的爱情浇水、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