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60

第60章 晋城:镶嵌在太行山的翡翠

记得一位朝鲜族诗人有这样的诗句:“一生未离开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故乡这个词的概念是很宽泛的。字典上解释:一是出生的地方,指祖籍;二是指长期生活过的地方,指第二故乡或第三故乡。

无论是青青小草还是参天大树,都不能忘记脚下扎根的泥土。我生在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的晋城,风尘几十年,工作于山西、福建两省。浪迹天涯的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种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缕缕不去的别恨离愁,又有焦渴殷切的期冀;痛苦中有甘甜,企盼中有慰藉,天涯游子对故乡总是一往情深,对故乡的情结是永远的精神寄托!

晋城是由几千年的历史堆积而成的,是一本资深厚重的书。她相挟在“太行自古天下脊”之南:东临广袤的中原大地,西接煤铁宝地中条山,南枕林木葱茏的王屋山,北倚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纵跨晋、冀、豫三省,连绵数千里,壁立千仞,自然不乏人文古籍,历史典故传说。

晋城的厚重是因为她能承载中国的历史,有人说:“泽州代有文人出,各有文章千古传”,此话不谬。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远传说都与太行山上的古城晋城有关。翻开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博大精邃的辉煌气度,多彩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的皇城相府,康熙帝为他御题的“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不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扑朔迷离的传说,向世人炫耀着当时陈家的显赫,名垂千秋。明朝名相王国光为政清廉,为民作主,为张居正实行改革,扭转明朝危机的辉煌历史,晚年退居老家,八百里稀屎圪洞的佳话留传至今,他还著有《王疏庵率意稿》。田从典历任英德知县、副都御史、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官职,一生从政,政绩满誉,雍正帝为其亲书“清谨公方”并赠诗:“出纳望同天北斗,清芳品似省中兰”。张敦仁是著名的数学家。《求一算术》阐明了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解法,使《求一术》算法发场光大;《辑古算经细草》则是《天元术》高次方程、直角三角形数学的进一步解释问题。近代文学家、教育家郭象升的“树人为本”的治学理念,至今闪耀出令人瞩目的光芒。长平古战场,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荆轲刺秦寒易水,胡服骄射演豪情。抗金英雄梁兴,在太行山组织忠义社,于绍兴六年投靠岳飞,和岳家军并肩作战,所向无敌,屡建战功,被后人世代传颂。更有赫赫有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薄一波、彭真等先后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英雄的史话。这些留在太行山上明珠般的点缀,足以让你流连忘返。

流连于她的古韵,更流连于她的新姿。

过去,晋城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四山光秃,河道淤塞,晴天一片灰,雨天遍地泥。记得1964年回老家探亲,从晋城到阳城55公里,道路崎岖不平,飞沙扬土,蔽蓬车无遮无拦,一车旅客活脱脱成了刚出土的“兵马俑”。下车后,住进一家所谓的旅店,里面住着十来号不分男女的大铺炕。吃的是两合面面条。这还是比较好的。老百姓大都过着“米羹饭,玉面馍,离了玉米不能活”的贫困生活,当时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并不夸张。

改革开放后,晋城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这个主题,以生态、环保、宜居为出发点和归宿,崇尚自然,追求优美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兴市,狠抓工业强市,培育文化名城。如今,吃的是白面大米,住的是别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宽阔平坦的路面平整美观,云杉翠绿布列道路两旁。奥拓、夏利、桑塔纳,红红火火一个一个地跑起来。如今,路是曲谱,车辆是词,旅行如歌,唱在人们的心坎。古城变富了,变绿了,已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花草树木相映成趣,令人叹为观止。晋城是镌刻在太行山的史诗、翡翠,让我们永远地激情吟诵吧。

作者:刘德政

地址:阳城县物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