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04

第4章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每每回故乡,总要见到门前那座横跨峡谷、连接隧洞的渡槽。望着那条用血汗凝成“红旗渠精神”的火红标语,耳边隐约传来“劈开太行山……”的浑厚歌声,尘封的记忆顿时启开。

我并没有去过太行山,让我认识太行山的是红旗渠,是由太行山人民创作的、唱响中国震撼世界的“红旗渠精神”。

那是1972年末高中毕业后,我戴着“五好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光环回到家乡,等待“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当时,郴州地区流经数县的重大水利工程——青山垅灌区的规划主干渠已经修通,可惜故乡人只能隔着一条深壑望水止渴。刚刚从外地结束水利大会战回家过年的乡亲们摩拳擦掌,虽然上面没有规划,我们也要将近在咫尺的幸福水引进村来。除夕之夜集体辞年时,乡亲们共同举碗,喝下红薯酒,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男女齐上阵,苦战一冬春,引进幸福水,造福墨水人”的口号。

墨水是故乡的地名,坐落在五岭腹地的偏远山冈,“要想墨水到,四方要爬坳,雨水留不住,泉水地下逃”。祖先忌讳“没水”,又难以割舍形似砚台的风水宝地,故据其义、谐其音取了一个文化气息相当浓厚的名字——墨水,对穷山恶水的山村,对千秋万代的后人,寄托美好的希望。

墨水因为缺水,故而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往往过了春节便闹春荒。无奈,伢妹们长成半大人后,就得放下书包,改学手艺,养家糊口。于是,故乡数百年来应运而生了许多工匠,石匠、铁匠、木匠、窑匠、瓦匠……代代相传,家家不缺。“春插上了岸,外出找碗饭”也就形成了乡亲们的一条生活路。就在当时,全县水利工程的各个艰险阵地上,无处不见墨水人。因此,要在家门口架一座渡槽、凿一个隧洞,对于工匠云集的墨水大队,对于见过世面、受过锤炼的墨水人,可谓小菜一碟。

面对乡亲们的雄心壮志,作为热血沸腾的白面书生,我也毅然报名参加了青年突击队。

青年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凿石放炮,将石山炸穿成隧洞,用隧洞中的石头凿成石砖砌渡槽,这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更是危险活。果然,才半天下来,我便累得腰酸背疼,四肢无力,无法掌控的八磅大锤差点儿砸着了突击队长。不仅如此,死睡一夜后,身胚像散了架,双脚像灌了铅,两手更像被烫伤,连筷子也抓不稳了。此时,我真想打退堂鼓,当逃兵。

突击队长的死,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突击队长是在排哑炮时牺牲的,他的追悼会不是乡村的传统祭礼,而是不拘一格的追悼会。

村口的晒谷坪成为追悼会场,中央不但坐着盖有红毡子的灵柩,而且还摆上了电影放映机,对门两棵苦楝子树上拉起了银幕。悼词就是《为人民服务》,大队党支书像“早请示,晚汇报”一样,带领全体社员举起右手朗诵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简短的追悼会后,开始放电影。特别安排、反复放映的是一部发行不久的纪录片——《红旗渠》。这一部跟着红旗渠建设步伐拍摄的电影,把人们带回了10年前:太行山下的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建成引漳入林的“人工天河”,创造了新中国当时能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媲美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优秀人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一个个情景相融的激动场面,催人泪下。更有那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旋律,久久地在崇山峻岭中回荡,在墨水人血管中流淌。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此时我灵机一动,拿来纸笔,在放映员的协助下,将《红旗渠》主题歌的词曲记录下来。电影放完后,突击队员一个也没有离开他们的队长,他们一边扎着花圈,一边学唱歌曲,整个墨水成了不眠之夜。

从那一天起,山间峡谷红旗飘飘的海洋中,增加了一条横跨两岸、像彩虹一样的醒目标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从那一天起,《定叫山河换新装》的歌声时刻在工地响起,在峡谷回荡,每一个音符与汗水、血水一道,铭刻在一块块石砖上,渗透到一铲铲混凝土中,凝铸着渡槽、隧洞的每一个关节。

也是从那一天起,我再没有了疲劳感、痛苦感、恐惧感,力量倍增,技巧倍增,信心倍增,无论干什么活,都觉得一天比一天轻松。

隧洞被凿通,渡槽飞架起,乡亲们觉得应该把这段用石头砌成的故事、用钢钎锩刻的神话传给子孙、留给后人。于是,跨越峡谷的墨水渡槽上,与红旗、与鲜血、与烈火一样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个大字,横空出世。

30多年过去,尽管红旗渠的故事日渐模糊,然而,乡亲们一路走来,由贫困走向富裕,无不得益于日夜流淌的幸福水,得益于从太行山下喷薄而出、流向中华大地的“红旗渠精神”。

每每见到故乡小镇的那一道靓丽风景线,见到那一条与渡槽同在、与时代同步、与日月同辉的激情标语,我总是倍感欣慰与自豪。尽管那只是一生中的瞬间,却锤炼了意志、信念与灵魂,自己能够在人生路上健康成长、有所收获,同样得益于“红旗渠精神”的精心浇灌。

跳出墨水,眺望中华,在实现小康的征途上,无处不见与时俱进的“红旗渠精神”的光辉印迹。瞻望未来,在中国特色道路上,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更加离不开蕴藏深刻时代内涵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2011年5月21日

作者:曹国选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