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36

第36章 我心中的太行山

我心中的太行山是一幅瑰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书。

有时候,闭着眼睛,都能够感受到太行山瀑布的壮观气势。两山之间,葱绿色的崖壁上,犹如陡然抛下的巨大白练,一落千丈,那震慑人心雷霆般的轰鸣声,那随着气流扑面而来的凉丝丝的水雾,瀑布下荡着微波的碧潭,奇石间飞溅的流泉,都清晰地复制在我的心里。

太行山峡谷里的植被是那样的舒展、青翠,以至于紫红的花间不断地飞来蹁跹的蝴蝶。高处连绵苍郁的烟山,笼罩着神秘;攀爬跳跃的猕猴群正在枝头回眸,稍不留神,兴许它们会向你悄然靠近,敏捷地抢走你手中的美食而逃之夭夭。

几十里的刀削悬崖,谷深万丈,就连飞鸟都不搭窝的地方,太行儿女与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比肩,凿出了锡崖沟挂壁公路,把太行精神雕刻为永恒。

太行山是那样的雄壮,棱角岩石勾勒出雄健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禁不住让人感叹:这山真有气势!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太行山的山峰,是那样的峻拔有势,霞光下涌动的壮阔云海行云走马。群峰像是云间游动的仙女,美轮美奂,多姿而曼妙。

我常常在回忆的遐思中陶醉,更喜欢在这陶醉的风光中聆听太行山的故事。

有一次,我们几个游人登上了王莽岭,正在欣赏梦幻般的旖旎风光,一位老者突然发问:“你知道太行山的来历吗?”我茫然地摇摇头。这位老者说:太行山也叫五行山、盘古山、王母山、女娲山。《淮南子》和《山海经》中说它叫五行山、盘古山;《隋书·地理志》说它是母山;《太平寰宇记》说它是皇母山、女娲山。五行山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盘古的父亲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母亲是五行中的“土,金木水火土的结合,才孕育了盘古。”他又说:“《神农架》里讲‘阴阳五行才聚化,盘古怀在地中央,怀了一万八千年,地上才有盘古皇’。盘古开天地前,就有了太行山,盘古开天地后,才有了太行山的壁立千仞,万壑纵横。太行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神农尝百草、女娲炼石、后羿射九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然后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太行山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华章,是中华民族无畏无私的博大胸怀!我问,您老是哪里人,老人自信地说:我是太行山人!我喜欢太行山如同喜欢生命,我爱太行山,更爱太行山的历史。谈笑间,我们走在下山的道路上,老人滔滔不绝,尽言太行山历史。

太行山有着独特的地理结构,北部和南部山势巍峨,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用1500米左右的高度,雄踞在祖国的东方。北端最高峰为河北的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太行山脉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西高原的河流从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山中沟壑纵横,遍布峡谷,雄关漫漫。峡谷之中地势奇险,风景秀丽。绿松染崖畔,飞瀑溅碧潭。危岩造奇势,诡异多雄关。

古代的太行八陉,是古代东西通途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商业、经济、交通、军事等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封锁了八陉,就等于封锁了古代东西的通道,因此,太行山成了古代历代帝王和兵家的必争之地,得太行者,得天下。

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太行山旌旗猎猎,战马嘶嘶。

公元前650年,齐桓公悬车束马,入孟门、登太行。

前263年,秦伐韩,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

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

东汉元初元年(114),汉安帝屯兵南太行。

晋太元十九年(394),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

隋末,李世民占上党,尽收河东之地。

元至元十八年(1281),刘福通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和政治斗争。在太行山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

太行儿女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凭借太行山奇险的地形,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太行山儿女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传承。太行山丰富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是太行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太行山雄奇壮美,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长卷,从北京的西山,由北而南徐徐地铺展开来,一直到黄河北岸。如果说蓝天是它的底色,那么霞光下涌动的云海和嵯峨叠嶂,绵延无际的群峰,就是它深远的画面。它下接碧落上依天,神工鬼斧削石壁。雄壮是它的气势,翠松是它的色彩,峭壁是它的线条,倾泻的银炼是它不尽的语言。

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傲然挺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我的心中太行山是画,我在画中解读太行山的文化内涵。

作者:张三元

地址:晋城阳城润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