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33

第33章 结缘太行山

最初认识太行山是因为一篇文章——《愚公移山》。其中语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励志移山,而其结局是帝感愚公之诚,把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神话意蕴深厚,耐人寻味。而对我而言,太行的概念由此深植于脑海,并浮荡着神话故事的瑰丽与神奇。

渐渐地,随着对地域文化理解的深入,作为生长在山东这块土地的一员,我知道了:如果以齐鲁命名地域的话,原因在于山东这块土地存在着两个国家;而“山东”的称谓则来自何处呢——太行山以东的土地。是的,当从典籍中得知自己生活的土地及与太行山的向往、仰慕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种骄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山东的地名由来,因之太行山。但山东与山西的疆界却不相接,围绕太行的省区主要是三晋和京冀豫,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太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感情。于是我努力地搜求着、寻觅着这生命之山的久远,这英雄之山的峥嵘,这绝美之山的峻伟!

我与山西结缘还来自历史所载的移民大迁徙,来自那魂萦梦绕二十几省移民后裔们心神向往的洪洞。是的,生活在鲁南的绝大多数先民们来自洪洞。几百年前,先民们跋涉万里、翻越太行来到目的地,所经所历是多么艰辛与漫长啊!为此2009年山西洪洞纪念大槐树移民征文时,我特地写了一篇《洪洞大槐树赋》来缅怀先民,在文化的征途中重温那段历史,再寻觅徜徉在太行山的佳梦。

缘分——是的,我与三晋大地,与太行是有缘的,有缘在我结婚后成了山西的女婿。妻子是山西平遥人,平遥虽在晋中,与太行相接有些许远,但在长治医学院毕业的妻子,最爱和我讲述在长治、在太行山麓的所见、所闻,从她的口中我知道了太行绿浪滔天的林海,巧夺天工的壁崖,姿态万千的山石,还有峡谷、溶洞、瀑布、深潭、庙宇……林林总总,自然的、人文的……总之,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份壮丽与瑰伟。而我有机会领略她雄伟身姿的时候,是在陪妻子回山西的路上。沿着陇海线,再从河南北折经晋城到长治的途中,当列车在群山万壑中奔驰的时候,视野在山巅与山脚游移、徘徊、审视、惊奇……是的,我看到了几许年前,萦纡在我头脑中的这座充满自然与人文深厚底蕴神秘而传奇的山。雾霭氤氲,群峰拔霄,身下是清溪如带,近处是叠嶂崔嵬,列车在隧道中不时地穿梭。当明暗相接在眼前,当一山过后另一山更迭时,我宛若进入时空隧道,想到了古老的神话,想到了往昔的刀光剑影,想到了英雄的史诗,想到了抗战的豪情……

是的,我与太行结缘了,我是山西的女婿,太行的故人新知。每当我从山东到山西,驰骋于晋鲁之间的时候,总爱吟咏自己写给三晋大地的小诗——《行在山东、河南至山西的路上》:

火车的每一次颤动

都抖出我的思念

夕阳已渐渐远去

留下我慢慢向你靠近

阡陌在大地上交织着您我

铺天盖地的网

山东到山西就隔一座山

河南到你的身旁

也就一条河

太行是凝固在我心中的千古难泯的梦,她承载的是天地间造化的瑰伟,蕴育的是古往今来的丰盈和壮丽的人文;在她擎天拔地的雄伟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她钟灵毓秀的锦绣中,我领略到华夏的博大与辉煌。与太行结缘——我的祖先来自太行脚下,而今日我又作为山西的女婿,回归三晋大地,这岂不是缘分——自古及今的,横跨太行表里的缘分吗?!

作者:侯铭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鲁南辞赋协会

侯铭,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中文系毕业,在校期间曾任系刊主编,现为中华辞赋社社员,中国骈文网副主编,枣庄市诗词联赋协会赋会会长,鲁南辞赋协会副主席,陶然诗社副社长。先后组织编写了《魅力市中》、《当代骈文精选》(编写中)、《枣庄市中赋》等书;在全球“祭黄帝陵”征文中获得二、三等奖双奖,荷柳风情文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紫香槐杯诗词大赛一等奖等三十余次全球、省、市级征文大赛活动中获奖;有近百篇各种题材的文章发表于《人民文学》、《我心中的哈尼梯田》等各级各类报纸和杂志;诗歌《吊屈原》应邀篆刻汉寿屈原故里,楹联作品篆刻温岭陈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