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14

第14章 难忘的太行情

第一次的太行之行就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至今难忘。

在巍巍太行山区的黎城县北部,海拔两千米的黄崖山脚下,我不但聆听了这里抗日烽火的红歌,还记住了一位以草为香的老妈妈。

那还是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旅游就来到太行山革命老区。早就听说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与敌人周旋、英勇抗日,为祖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里一直让我敬仰和向往。这次来,我很兴奋。早上5点多钟,我们就早早地驱车沿着山路向黎城县北部进发。盘山路曲曲弯弯、颠簸得厉害,有时路很难走,我们不得不下来推车。我就想,这样的路况实在太糟了,交通不便,这山里人咋生活?

终于,我们到了位于太行山脉的黎城县北部赤峪沟。这里陡壁峭崖、峰立千仞,看去十分雄险。随行人员介绍说,这里海拔有1600多米。再往北走,就看到北边黄崖上有一座高25米、宽20米、深40多米的天然石洞,那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崖洞。凡到此地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忆想抗日的烽火硝烟,缅怀抗日英灵、焚香祭奠。

爬上黄崖洞要经过一道屏障,于是我们穿过瓮圪廊,站在廊中举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线天,两边的峭壁直直立起,高入云端,这景象即惊险又幽静。独自静静遐想,好像看到千军万马站在险要关口处,顿时硝烟四处弥漫,抗日烽火燃起,喊声阵阵、炮声隆隆……

我真的置身于抗日烽火之中了。

终于,我们走出一线天,爬向洞口。此时,阵风涌起,不少尘灰在山风的吹拂下四处飞扬,一股股青烟徐徐弥漫于山林之间,久久不愿散去。此时,一位老妈妈正跪坐在洞前,腰板挺立,两眼微闭,不时地燃香祭奠,嘴唇抖动,默默祷告。

蓦然,我发现老妈妈烧的不是香,而是满山遍野生长的野草。老人为什么要以草为香呢?

我诧异,久久地注视着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老妈妈终于抬起头来,问:“你们是远道来的吧?”

“是,我们从黑龙江来。老妈妈,您烧的是什么呀?”我不解地问。

“就是一种野草,也叫艾蒿,我们都叫野草香啊!”老妈妈说。

老妈妈向我们介绍说,这里是用鲜血染红的革命老区,左权将军在这里指挥了一场黄崖洞保卫战,这里洒下了无数先烈的鲜血!老妈妈显得很激动,有些哽咽了。她说,那是1941年11月,五千余日本鬼子对黄崖洞实施疯狂扫荡,号称“铁壁合围”。当时彭德怀和左权将军就在此,他们亲自组织和指挥了保卫黄崖洞的战斗,总部警卫团的团长欧致富和政委郭林祥率领一千多将士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在敌众我寡和小米加步枪的简陋条件下,硬是扼守阵地九个昼夜!共击毙日本鬼子两千余人,我们也牺牲了近两百名将士……老妈妈说,这里的路还没有同山下的路接通,这里没有市场,买不到香,都烧这种野草。这种野草很好烧,点燃后不断火,一直能燃烧到底。

听了老妈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但是作为交通人,心里很为这驰名中外的革命老区交通不便而不是滋味,真不知怎么来安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我急忙取下相机,要为老妈妈照张像。老妈妈说,穿得太破了,等以后这里的路修通了,日子好过了再照吧,那时一定买件新衣裳,再坐上漂亮的大巴车直接到城里逛一逛。老人说到这里,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了:“也许呀,我等不到那一天了,看不到那条路了,更坐不上那辆漂亮的大巴车喽!”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今年,我再次有幸来到了这块红色的热土,经过改革开放的热潮,这里变化太大了。当地人介绍说,党和国家没有忘了太行山革命老区,加大了对偏远山区的公路运输建设投入,先后拨出巨资专款修建了偏僻山区的通乡、村公路,逐步实现了山上和山下相通的公路网和“路运一体化”的运输格局。山区建了旅游专线,成了红色旅游和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了。山民们也靠路发展经济,家家有了货车和面包车,每天山上山下拉运山货,跑营运,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百姓们乐呵呵地说:“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不仅把平坦的山路一直修到咱山民的家门口,还鼓励我们老区人民发家致富,我们养车跑运输不但不收管理费了,反而政府还给我们燃油补贴款,这富裕的生活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

这次来,我很感慨和遗憾,一直想见到那位以草为香的老妈妈,给老人照张像,但始终没能见到她,也不知老妈妈现在状况如何。欣慰的是,现在不但老妈妈想坐上大巴车的愿望已经成为了现实,就连彩电、汽车和电脑都搬进了山民的家。革命老区的这种变化,让我宽慰了许多。我知道,老妈妈已高龄了,但老妈妈一定健在,就像太行山上的野草一样,坚硬茂盛,年年生长不衰,即使燃烧到底,也要变成肥料,孕育绿野葱葱的太行山!

老妈妈不再会以草为香了。

是啊,美丽的太行山,我不会忘记你!还有一位老妈妈!

作者:闫建军

地址:黑龙江省绥棱县运输管理站

§§第二章 人文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