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说会道办好事
45233100000020

第20章 批评的话也要让人爱听(2)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要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意思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劝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

那些直接的批评会令人产生愤怒情绪,如果改用暗示的方法,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其改正自身言行的效果会更明显。

那么用暗示来代替直接的批评都有哪些方法呢?我们可以借用一下具体的方法:

第一、以故事暗示

一次,某机关为了加强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粒“吠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珍贵的。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第二、以笑话暗示。

一次,几位老同志反映机关晚上不安静,楼上的小青年不注意,老同志在楼上睡不好。这属于两代人的生活习愤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在会上讲、就会使老同志和青年人之间产生鸿沟。

于是老同志就给青年人讲了一则笑话:有个老头晚上很难入睡,恰好楼上任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鞋子“噔噔”两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提了意见。当晚小青年下班回来,习惯性地把写一甩,到第二只鞋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老同志的话,就轻轻脱下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说:“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不甩,害得我等弥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夜。”笑话说完,小伙子们悟出了笑话是有所指的,就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第三、岔题暗示

请看一段对话:

甲:老何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好大喜功。

乙:昨晚播了《红楼梦》第一集,你看了吗?

甲:没有。你知道吗,向市里上报的材料,尽说好话,把老何捧上了天

乙:唉,你不看真可惜,看了就能知道路电视剧相比到底哪个拍得好。

不难看出,乙一再岔题,是为了向甲作出暗示:他不愿意背后随便议论别人,如果甲尚知趣,说话至此,也该停止对老何的飞短流长了。

第四、恢谐暗示

这是以幽默的语言或随意说笑的方式,向被暗示者传递信息。南唐时,税收繁重,民不聊生。时逢京师大旱,烈祖询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谏,便恢谐地答道:“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性比较豁达,听罢大笑,决定减轻税收。借助一句笑话来暗示,竟然为百姓做了——件好事。

5.批评后要给个蜜枣吃

大家一定听说过“朝三暮四”的故事:古时宋国有一个叫做狙公的人,他十分喜爱养猴子,爱猴如命。开始的时候,狙公每天早上喂给猴子们四颗橡子,晚上给三颗。猴子们很有意见,觉得狙公太吝啬,为什么晚上要比早上少给一颗呢?所以总是找狙公的麻烦,不肯好好听狙公的话。后来狙公改变了主意,每天早上呢,给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结果猴子都很满意,觉得狙公挺不错,晚上比早上能够多给自己一个橡子,于是猴子们都安分守己下来,再也不和狙公捣乱了。

其实,一天还是给七个橡子,为什么猴子们反映就不一样呢?关键就是一个心理的作用。

早上给四颗橡子,晚上给三颗,猴子心中就会觉得主人施奸耍滑,对自己不好,只会少给自己食品,心中自然不满意。反之,如果变成了早上三个,晚上给四个,同样还是这七个橡子,但是猴子们心中就会觉得,你看,还是我们主人对我们好吧,晚上都比早上多给一个橡子,所以,对于狙公就会感恩戴德,惟命是从。

其实在批评人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著名的公关专家、美国人卡耐基曾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他的批评,我们的心里时常就好受得多。”他的话确实非常实在。

美国麦金尼1896年竞选总统时,共和党有一位重要人物替麦金尼写了一篇竞选演说稿,他自以为写得高明,便大声地念给麦金尼听。可是,麦金尼听后,却觉得有些观点很不妥当,可能会引起批评的风暴。显然,这篇讲稿不能用。但是,麦金尼并没有直接指出这篇演说词的不足。他说:“我的朋友,这是一篇精彩而有力的演说稿。我听了很兴奋。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都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不过用在目前这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合适呢?我不能不以我的观点来考虑它将带来的影响。请你根据我的提示再写一篇演说稿吧,然后送给我一份副本,怎么样?”

那个重要的人物很高兴照办了。最后,麦金尼依靠这篇演说稿为自己拉了不少诜票。

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就是要求不能将批评对象“照死里整”、“一棍子打死”。规劝批评别人时,先肯定,后否定,在肯定的基础上局部地否定,既顾全了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又往往使之有台阶好下,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先表扬,后批评;先正剌激,后负剌激。现在交警处罚违章者,都是“先敬礼,后说理,最后不要忘记告别礼”,两头正剌激,中间负剌激,用的就是“三明治法”。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农玫丽·凯阿什在对待员工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采取的做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就是说,无论批评什么事情,必须找点值得表扬的事留在批评前和批评后说,决不可只批评不表扬。

这也是玛丽·凯·阿什总经理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她说:“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前先设法表扬一番;在批评后,再设法表扬一番,力争用一种友好的气氛结束谈话。如果你能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那你就不会把对方臭骂一顿,就不会把对方激怒。”许多管理者,他们对某件事情大为恼火时,必将别人大骂一顿,要让别人确切地知道,他们对他的行为是怎样的气愤。这样的人认为应当把怒火发泄出来,让对方吃不了兜着走,决不可手软,发泄够了以后,或许以一句带有鼓励的话结束谈话。尽管这些领导者认为自己工作多么多么有经验,自己的办法如何如何好,可店长心中充满的是抵触和反感,怎么会听得进去呢?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在批评别人时先给个蜜枣吃呢?

第一、 要学会找对方的闪光点

找到对方的闪光点,才能够说出令他人高兴的话,如果你在表扬他认识都不能够让他人感到高兴,那批评人的效果就更会打个折扣了。

第二、 语气要委婉。

之所以要批评人,主要的目的是要改正错误,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如果针对某一个人的话。那就不是批评而是打击报复了。所以批评人时语气没有必要那么强硬,要委婉一点。

第三、自我批评最好。

凡是会批评人者,善于批评人者,批评他人之前,还大都爱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在批评下属前,自己先承担一定责任;规劝年轻人时,表示自己当初也曾“年轻过”,比起标榜自己“一贯正确”来,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6.要让人心服口服才有威慑力

批评人就是要让人进步的,要让人改正错误的,所以,在批评人时候只有让人口服心服才能够使人心甘情愿的该镇自己的错误,才能够起到批评的效果。

邓小平同志批评人的艺术就非常高超。在批评别人时每次都能让人心服口服。二野发展起来后,要成立五兵团,五兵团的司令让谁当呢?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某纵队司令,另一个是杨勇。这两个人中,某纵队司令在作战、指挥方面比较突出,但他不大善于团结同志;杨勇在作战指挥方面不一定比那位纵队司令强多少,但是他比较大度,能团结人,考虑问题比较老练。当时就用了杨勇。那位纵队司令就有意见了。邓小平同志听说后,就找那位纵队司令谈话。邓小平同志对那位同志说:你作战勇敢,组织指挥能力比较强,有战功。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不太善于团结同志。作为一个兵团司令,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在这一点上,杨勇比你合适。

一番话说得那位同志口服心服,再也没有意见了。小平同志既肯定了一个人的优点,又指出了他的弱点,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批评人就要起到这样的效果,得批评出效果,批评出进步。如果只顾自己批评得痛快,而不管实际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那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了。

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在这一点做得就很好。赵树理在山西农村体验生活的时候。村上有个保锁、保龙兄弟俩,他们俩的媳妇好斗个气,吵个嘴。也不为什么大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一次,两个人有位小孩子的事吵得不可开交。赵树理在一边眯着眼睛听,见到有人想赶上去劝架,拉开她俩。赵老师却悄悄地拦住,小声说:不要拦不要拦,她们正在火头上,你拦住了,却把她们的气憋回肚里了,闹不好还要气出个病来。你让她们再吵一会儿,她们吵架的火气不足了,你上前一劝,她们便会就势撤兵,就台阶下驴,你就可以事半功倍。果然,没多大一会儿,赵树理老师亲自上前劝架。

赵树理老师说:“为小孩子的事,你们俩在这里吵得天红地黑的值得吗?你们还是妯娌俩哩,是一家人呀。一家人搞不团结就象红豆包子从里往外烂,最后是没一点好东西。古话说得好呀,师不教,弟子拙,儿不立,父之过。你俩作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不为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在公众场合大吵大闹,能让你们的孩子学好?能让我们的下一辈搞好团结?我们要全国人民大团结哩,在你们这里连一家也团结不了,这还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怎样搞好我们的生活?在学校我们的孩子是接受教育哩,是学习知识哩,你让他回家来就学习吵架,学习生气,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呀?况且说了,你们在这里大闹一气,孩子们去到学校早就和好了,团结了,不信你们这就到学校去看看,他兄弟俩绝不会象你们这样大吵闹。小孩子斗个气也就是逗着玩,没个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我们大人不能了解这些,那我们还不是不如个小孩子吗?俗话说,当大不高乱了朝道。我们自已不如个小孩,难道还要小孩子来教育我们吗?你们说是不是?”

一席话,说得保锁保龙俩媳妇心服口服,连声应喏:“赵老师说得对,赵老师说得对,我们今后再也不吵了。”

还有一次。但是村上有个青年妇女,特别爱清洁,很爱打扮自己。?平时经常是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地里干活总带个包儿,里边装旧衣旧裤旧鞋子。她是上工地头换旧衣,下工地头换新衣。在那时候就显得很特别了,所以也引来大多数人包括干部在内都看不惯。大家都说她是穷讲究,好显摆,一个干活的农民那么讲究顶个啥,还能变成个城市人?但是 这个妇女不怕别人嚼舌头,我行我素,毫不悔改。于是大家就来气,一提起她就有许多脏水要泼向她。不过也有个别人为她说话,所以为这事就吵了起来。

赵树理老师当时也端着一大碗饭蹲在饭场上,一边吃一边眯缝着眼听,有时脸上还露出点笑意来。等到人们把这位妇女批了个体无完肤,把她说成个屁钱不值,甚至还把她往小资产阶级方面推,说他是资产阶级思想。

赵树理见人们的意见发表个差不多了,气也出得顺畅了,就站起来问道:这位同志劳动好不好?有过什么反动言行没有?大家说:劳动倒是不错,言行也没有过出格的。

赵树理就说了:“劳动好,思想好,又把外表搞好,这不就是三好农民吗?怎么能说人家小资产阶级什么呢?我们是在搞社会主义哩,是要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哩。你说我们当农民的就应该一辈子灰头土脸的,破衣烂衫的,脏兮兮的吗?我看这位同志平时注意卫生,劳动后讲究整洁,这是做人的其码标准,是社会主义应该大力提倡的。如果社会主义就是让人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脏兮兮地过一辈子,那比万恶的旧社会有多大的好处?你说我们还会一股劲儿搞吗?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大家过上舒心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就是要让大家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美美满满的过下去。这位同志能提前走一步,为大家带个好头,这事大家应该感谢她,赞称她。大家说,如果我们全村的人都象她那样讲究卫生了,来参观学习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叹?他们一定会以为进了天堂,看到了我们村的幸福,那样我们村不是更气派更光荣了吗?”

赵树理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心里亮堂起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树立起更大的理想。从此大家就是补个补丁也讲究整整齐齐,个人卫生、室内卫生、环境卫生都开始讲究起来,坚持经常了。

邓小平同志和赵树理批评别人能够收到这样好的效果,关键就是他们的批评在理,能够让人口服心服,从内心里愿意接受。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做到让人口服心服呢?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要在理,大家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第一、 实事求是,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