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19

第19章 重要的是要加大改革力度(1)

二百一十四

反东条集团胜利了,东条被赶下了台。

可是赶走了东条之后该怎么办?谁都不知道,甚至为什么要赶东条下台都有点说不清楚了。不管是近卫文麿,还是冈田启介都只是把目标定在赶走东条这一点上,至于赶走了东条以后怎么办?谁都不知道。要知道美国人可不是在和东条开战,是在和日本开战,有没有东条做首相,和人家美国人没有关系。

首先要考虑谁来当总理大臣。举出了一大堆名字,比如就在座的米内光政,陆军长老宇垣一成大将、海军长老铃木贯太郎大将、内大臣木户幸一等,好像谁都能行,又好像谁都不行。这回完了,没了东条,现在连能干总理的人都找不出来了。

这时枢密院议长原嘉道就出了个主意说:俺们哥儿几个人联合起来一起干怎么样?被“现在非常时期,不准开玩笑”的理由给否决了。

这位原嘉道没什么大名气,但有一个日本之最的名声:他是日本最后一位华族。这件事没过几天,8月7日这位就死了。天皇给追封了个子爵,从那以后天皇就没心思也没时间封人爵位了,麦克阿瑟来了以后又不准封了,所以他就成了日本最后一位华族。

重臣们开会开了4个小时,就是找不出人来当总理,但好歹理出了几个头绪:首先现在是战争时期,这总理大臣只能军人来干;第二是如果军人当总理的话,不是陆军不行,那几百万土包子一旦发起飙来谁都挡不住的。

陆军里又找谁呢?当时光是现役的陆军大将就有22个,于是赶快派人找了《武官名簿》来看名单。按军衔来。最合适的当然是元帅大将寺内寿一,其次是元帅大将畑俊六,但这两人一个是南方军总司令官,一个是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走不开。就这样,凡走不开的全部消去以后,就只剩了一个:正在当着朝鲜总督的预备役大将小矶国昭。

就只剩一个了,再消去就没了。这时候大家突然想起来这位特别不起眼的一大堆优点来了:这个说他虽然在陆大毕业时只是55人中的第33名,可人家居然当过陆军省的军务局长和次官,可见此人其实挺聪明诶,可能只是当年读书不用功而已;那个说人家编入预备役以后连拓务大臣都干过,干政府工作不是白丁;平沼骐一郎的理由最搞笑,说别看小矶个不算大,可到神社去参拜的时候特别认真,还听说他嗓门特好,特会唱歌,这样演说肯定有人听。就这样小矶国昭突然成了最合适当首相的人了。

就近卫文麿觉得不放心,老琢磨就这么一个在朝鲜那穷山僻壤待了好几年的乡巴佬这么回来就能当总理了?他知不知道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好在小矶花时间从朝鲜回来的同时,近卫突然想起来了原嘉道的“联合执政”的怪主意,找到内大臣木户说还是搞道“双保险”,让米内光政和他一起干,就这样最后弄出来了个“小矶—米内联立内阁”。说是联立,实际也是扯淡,总理不能有两位。总理是小矶国昭,米内光政任海相,算副总理级,实际上还是小矶做头。

小矶国昭为人不太引人瞩目,但实际上相当会混官场。他是陆大22期的,陆大22期55人中就出了4个大将。他是在畑俊六之前担任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的,你说他会不会混?据说没人能恨得起他来。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时,美国检察官想找他茬子,问他为什么有个“朝鲜之虎”的绰号,这位咧嘴一笑:“历任朝鲜总督,算下官长得最丑,根本就不像个人,‘朝鲜之虎’的外号其实是别人在讽刺下官的长相。”说得美国检察官乐了:“嗯,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像。”

小矶国昭现在就拿他混官场的精神来混战场了。刚刚进城的时候,听到战况汇报吓了一跳:“什么,已经输成这样了。”那时候小矶国昭曾经考虑过重新起用老下级石原莞尔,想重新征召他回现役,然后启用为陆军大臣,还专门派人去听取了石原的意见。石原的意见是放弃所谓菲律宾决战的计划,立即和蒋介石谈判,这样可以在手头还有点兵力时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同美国实行停战谈判,可以争取到一个好点的条件。但小矶不这么看, 世界万事的精髓在一个“混”字,混得好就能蒙混过关,谁说菲律宾一仗日本就一定输,这不还没打吗,你怎么就泄气来了?难怪这几年越混越惨。再说现在提出和蒋介石谈判未免有点太自欺欺人了,太平洋战争以前蒋介石都不肯谈判,现在日本败象尽露,用脚趾头也能想出谈判结果。战争既然打到了这儿,除了在败中求胜之外已经无路可走了,小矶国昭拒绝了石原的建议。

可能石原太聪明,和小矶不是一类人,小矶这回改找陆军有名的笨蛋,或者是山下奉文,或者是阿南惟几,但是都被东条给搅黄了。山下奉文是皇道派,有人说过“翻案不得人心”,不能搞复辟,那个阿南也不行,新几内亚岛的“皇军”还没死绝呢,你把阿南从荷属东印度调来东京,新几内亚岛上的安达二十三们怎么办?最后小矶找了一个看起来笨,实际上聪明绝顶的同班同学杉山元来当陆军大臣,但忘掉了杉山元的聪明也就表现在一个“混”字上。

小矶也混过参谋本部,当然混不了作战课,在编制动员课混过,但是作战课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那个经历,再加上已经退出现役7年了,说话根本就没人听。参谋次长秦彦三郎中将就敢在那个原来叫“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现在叫“最高作战指导会议”上,对小矶说:“不懂现代用兵的总理对作战别开口好不好。”

小矶国昭这些人认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实际上相当多的日本人还是在到处找路子想和美国人谈和,陆军有,海军也有,但基本上都是驻外武官和驻外记者们的个人行为,有低级别的,也有高级别的,有认真的,也有胡闹的。最认真的高级别谈判可能是驻瑞士海军武官藤村义朗中佐和杜勒斯机关进行的接触,但因为没有内阁或者军部的坚决支持,以及藤村本人在技术上的失误,而没有得到结果。

应该说美国从发生珍珠港事件后的参战真正目标就是打到东京去,消灭日本帝国,基本上就是要日本人无条件投降,这一战略目标没有什么变动,可能看这本书看到现在你也看不出美国人现在有什么必要改变他们的战略目标。和美国人谈和的希望是很渺茫的,但还是值得去努力,起码想和谈总得去和美国人谈才是正经。

反过来,最胡闹而且谈不上级别的,倒是小矶内阁本身进行的“缪斌工作”了。石原建议立即和蒋介石谈判被小矶国昭拒绝。但小矶国昭上了台以后,朝日新闻社副社长出身的国务大臣级情报局总裁绪方竹虎莫名其妙又找来了个汪伪政权的考试院院长缪斌,说这位能通过戴笠,进而与蒋介石说上话,于是小矶内阁就开始了到现在都弄不清楚究竟的和平工作。

缪斌工作不是此书内容,反正就是像“皇军”无数和平工作一样,蒋介石闲来无事涮日本人报仇玩。整个日中战争中,蒋介石不是没有想过和日本人和谈,但基本上就是两种结果。从开始的蒋介石想和谈被日本拒绝,到后来的日本人想和谈被蒋介石拒绝,两者好像一直找不到共同点。战后蒋介石枪毙的第一个汉奸就是缪斌,因为缪斌太不识好歹,还真的把议和工作作为他的功劳,到处嚷嚷。

言归正传,海军准备怎么办?

二百一十五

海军要抗战到底,或者说先抗战到底再说,因为没人说过能不抗战,所以大家就只能顺路往前抗。

现状大家都知道,所罗门完了,中部太平洋败了,马里亚纳群岛也丢了,整个外太平洋都成了美国湖,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就算还不是完全为零,但也可以忽略不计了,虽然战列舰舰队还是完整如新,但现在谁都知道没有了空中掩护的战列舰队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光是“没有了空中掩护的战列舰队”了,日本人惊恐地发现美军在塞班岛上修的飞机场已经不仅仅是像以往那样为了用于下一个作战目标比如菲律宾什么的,而是能起降B-29,它一次能装4吨以上最多9吨炸弹。

有朋友在解释马里亚纳群岛对日本的重要性时,提到从关岛起飞的B-29的威力。但这只是事后的事实,在马里亚纳海战以前,日本人仅仅是在考虑“绝对国防圈”,想的是面子问题,还没有想到B-29,这是因为B-29在一开始并不是很引人注目。

说到底战争就是一种赌博,但因为赌本不同,下的注也就不同。历史上可能就没有能像美国陆航司令官阿诺德将军那样进行豪赌的——一年之前B-29超级空中堡垒的试飞成功的1941年5月,阿诺德就和波音公司签下了250架的合同,这个合同在珍珠港受到袭击以后增加到了500架。飞机还没见着呢,合同就签了,整个赌注是30亿美元。在1942年9月试飞成功的同时,1900架的生产计划已经出来了。

这种最大载弹量9吨,升限10000米,续航距离超过5000公里的飞机原本是准备用于欧洲战场的,但飞机生产上了轨道,1943年夏天以后欧洲战场形势已经趋于明朗,于是这些怪物就跑到亚洲来了。其实B-29在远东战场的表现一开始并不是很好,甚至是很糟糕的。1944年6月5日,98架B-29从印度的克勒格布尔(Kharagpur)起飞轰炸泰国曼谷的铁路工厂,半路上14架发生故障返航,参加投弹的有77架,落到目标区域的炸弹只有16枚,造成损害为零,回程中还有5架不知去向。

第二次,B-29是从中国四川出发的,轰炸的目标是九州的八幡制铁所。去了68架,参加投弹的有47架,被击落1架,6架不知道怎么的没回来,落到目标地区的炸弹只有一枚,击中了一个变电所,但是按照美军的记录,这枚炸弹实际上偏离了瞄准点1200米。

胜利者一般都比较坦然,美国人的这些菜鸟臭事到处都看得到,没什么可避讳的,所以日本人在一开始不知道B-29是如此可怕,再加上根本想不到那万恶的美国人居然学了日本对付日本,来日本还不付royalty(版税)。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菜鸟向老鸟不断进化,另一个是老鸟向火鸡持续升华,在美国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以后,一边的菜鸟就变成了老鸟,而另一边是连火鸡都没有了。

有关“战略轰炸”,笔者在《世界军事》上曾经写过那位“炸光光”李梅将军的奇遇,他后来和空中自卫队幕僚长源田实空将成了磕头拜把子的兄弟。

反正就是这样,“天是‘鬼畜’的天,海是‘鬼畜’的海”,加上马里亚纳又归了美国人,不要说“绝对国防圈”了,日本人的战线从南到北全部正面暴露无余。菲律宾、台湾、冲绳、本土,当然最重要的是本土了,然而掉了菲律宾、台湾、冲绳这里面的任何一块,本土也就是死路一条,但要守住菲律宾、台湾、冲绳其中的任何一块都是不可能的,就是无论怎么说,除了投降之外就是死路一条,怎么办?

当然没有人会公开地说“投降”,甚至连要不要和谈,和谁去谈,由谁去谈都糊里糊涂的,能够肯定的就还是继续挣扎,继续混。其实如果早知道反正是个混,当初又何必那么费尽心机地去赶东条下台呢?让东条去操心大家伙不还省心嘛。

就这样,昭和天皇在1944年7月24日裁决了大本营弄出来的《陆海军而后作战指导大纲》,大纲指出:“为了持续击破敌战力,确保国防要域,摧破敌继战企图,本年(1944年)后半期对于美军主力进攻的对策为破催其企图,预定决战在本土(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联络区域(冲绳、台湾和南海)以及菲律宾方面。在敌来攻方面极度集中陆海战力,要求必杀敌航母及运输舰队,必灭敌登陆兵力,抓住时机,预定区域待机的部队在航母部队的协力下予敌以极力反击。”

这就是7月26日开始实施的“捷号作战”的主旨,“捷号作战”又分成从一号到四号作战,一号对应菲律宾,二号对应九州南部、冲绳和台湾,三号对应本州、四国、九州北部和小笠原群岛,四号对应北海道。

但这只是纸面上的东西,能实现吗?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家老参谋总长东条阁下说得好:“皇军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些字。”不是说现在作战离开航空兵力不行吗?“捷号作战”对于4个方面的航空兵力在8月份以前做好了如下的部署,美中不足的是不太充分。

一号:第一航空舰队350架。

二号:第二航空舰队330架(10月份争取达到500架)。

三号:第三航空舰队230架(10月份争取达到330架)。

四号:第十二航空舰队200架。

先别说这全部航空兵力照账面数字加起来,也就是和美国的舰载航空兵力差不多,就是这些数字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只有鬼才知道。比如负责菲律宾方面的第一航空舰队,不是刚刚在马里亚纳海战之前就已经被美军全歼了的嘛,连司令长官角田觉治都挂了,怎么可能一转眼又冒出来350架飞机?那个从菲律宾游击队手里买回来的福留繁中将,当司令长官的第二航空舰队的飞机数目也许能够凑上去,但要知道那原来是第三线作战航空兵,机场是有,但除了跑道之外就没其他的了,作战用的防空掩体、防空火力、防空宿舍、通讯设施等一切为零。谁没有想到这第三线一转眼就成了第一线,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土建。现在还不只是只有镐头和铁锹的问题了,就连这些镐头和铁锹,以及用镐头和铁锹的人怎么运到冲绳和台湾,都是一个似乎不可克服的问题。剩下来的第三航空舰队和第十二航空舰队的问题,只会比第一和第二航空舰队更大,而不可能会更小。

军令部作战部航空参谋源田实出了个主意,他把海军航空兵力还能挑出来的高手集中起来,组建一个708航空队,俗称“T部队”。这个“T”字来源于台风(typhoon),这支部队的宗旨是针对美军拥有发达的雷达技术,日本航空兵一般的奇袭基本上无效的现状,利用日本人对台风的丰富知识,在从7月份开始的台风季节里,利用台风作为掩护来实施奇袭和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