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45231400000016

第16章 帝国海军航空兵在马里亚纳进化成了火鸡(3)

更不要说美国人在开发时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不是说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大吗?VT信管的电池就是要靠这种震动震碎电池里面的玻璃管,才能将本来是分开存放的化学药剂混合起来从而形成电池开始工作。不是说炮弹发射出去以后在急速旋转吗?VT信管的电池就是靠这种旋转带来的离心力,把电池里的粉末全部挤到边上去,从而形成回路,这样震动和旋转反而成了VT信管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笔者认为,在所谓原子弹、VT信管和雷达这3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杀器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雪中送炭的雷达和VT信管,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原子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子弹以外,VT信管和雷达居然全是防御性武器。

其实这才是美国人最可怕的地方。日本人是一直到走向失败以后,才知道了一直被他们所不齿的那些“怕死的美国人”,最可怕的地方原来是怕死。因为怕死,美国人会想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东西,来使自己远离危险,而远离了危险的美国人,又会将危险源源不断地批发甩卖给日本人。日本人从德国人那儿学来了一句话叫作“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并在所有场合都很认真地实践着这句话。可是他们不知道美国人的战争哲学居然可以是“防御是最好的进攻”,只有自己居于了安全的位置,才能更有效,更加有力地去进攻。

日本海军轻视防御的原因很复杂,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有些原因只是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实际上不一定是文化上的原因。重视防御和发展防御武器是一种有效但见效慢,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措施。与发展进攻武器相比,有效的防御武器系统更为复杂,从而造价也更加昂贵,这是日本这种穷国所无法负担的,日本只能用他们最丰富的资源——廉价的人力来填补。可是,美军虽然对自己的命珍视万分,对“皇军”们的生命可从没有当回事,别说后来的原子弹、就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一扔就是上千上万吨的炸弹、炮弹使日本人现在想起来还打哆嗦。

一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实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开发过智能兵器的,那是一种叫作“有眼信管”的东西。为了加强炸弹的杀伤力,炸弹最好能在距离地面10米左右的高度爆炸,这也需要非接触式信管。研究开发这种武器的是以大阪帝国大学浅田常三郎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最后他们开发成功了。炸弹使用的是光学控制原理,头部的装置能以每秒1000次的频率发光,被周围反射回来的光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炸弹就会爆炸。

因为有两个透镜用于光线的发射和接收,这种信管看起来像长了一对眼睛,所以“有眼信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其实在战前的1940年左右,开发VT信管的卡内基研究所一开始也是在光波、声波和电波中犹豫不决,到最后才决定采用开发最困难,但性能最稳定的无线电波。中试成功以后,才由全班开发人马组建了约翰·霍普金斯的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但日本已经没有时间和财力,进行其他的选择了。在使用七十几个这种信管的航空炸弹后,炮弹做不出来。因为这种炸弹运用在莱特岛防守战中,效果不明。

顺便说一句,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因为崇拜这位年仅35岁的大阪帝国大学教授才进了大阪大学物理系的,毕业以后也是在海军混事,战败时是技术中尉。

有眼信管除了不稳定,易受干扰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它是一种进攻兵器。但在无法防护自己的时候,如何可能进攻呢?

二百一十

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国直到最后才找到日本舰队所在。在第一机动舰队飞机起飞的时候,美国人确实是像小泽治三郎所判断的那样,不知道日本人在哪儿,在干什么。可是这有什么用处吗?

6月19日09∶30左右,米切尔的第58特混舰队的雷达上就清楚地显示出了大群来犯的日本飞机。当时的距离是200公里,从当时的飞机速度和航母的性能来说,只要在100公里处能确定来犯的敌机,就已经可以采取充分的对策了。这点早在瓜达卡纳尔争夺战中就已被证明了。因此,日本飞机无论在什么方向上都遭到美国的围追堵截,少数几架能穿过战斗机堵截的日本飞机又成为VT信管的猎物。整个马里亚纳海战就是这样。不是美军太狡猾,而是日军太无能。

由于美军装备了雷达,瓜岛以后,日本海军几乎无法对美国海军形成威胁。那么日本为什么不装备雷达呢?

日本当时的无线电能力并不是低到无法开发雷达的程度,实际上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雷达的最重要的心脏零件——磁控管,是日本产的最好。在新加坡缴获的英国海军雷达,使用的天线就是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教授八木秀次博士所发明的“八木天线”。这就是说日本人真要下决心开发雷达也不是开发不出来,更不要说并不完全需要自己独立开发,比如英国人就曾经想把雷达技术卖给日本人,而德国人为日本人掌握雷达技术方面也曾鼎力协助。

可是日本人还是没有雷达,在巡洋舰以上的舰只全部装备上雷达,已经是莱特海战的时候了。这就不是技术或资金问题。而是别的什么问题了。

主要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落后的意识使得日本海军只知道巨舰大炮,把每一个来之不易的铜板都用到能使舰更加巨,炮更加大的地方去,而对于巨不了舰,大不了炮的地方不肯轻易花一个铜板。

火车刚出现的时候跑不过马车,雷达也一样。一开始,在瓜岛的几次海战中,美国人的雷达也没有胜过日本人的猫眼,这就给了那些反对雷达的人更加充分的理由。美军搞雷达,那是因为他们贪图享乐,贪生怕死,没有用大无畏武士道思想武装起来,没有猫眼监视员,所以才要去依赖雷达。大日本帝国海军有猫眼,为什么要雷达?

就这样,不但不去卖力发展雷达,就连装备了雷达的舰艇,都经常自作主张把雷达拆下来,多装一门高射炮或者高射机枪。多个地瓜多口干粮,多门高炮多点保障,你说弄个雷达又占地方又占编制,要他干吗?

一般啊,说这话的人,肯定在以前反对但现在特看得起高射炮。前几年有一部日本电影叫《男人的大和号》,有人开玩笑说那部电影不如改名为《高炮兵的大和号》,因为里面基本上都是高炮的镜头。在裸奔的大和号上,也只有高炮兵才有活干。炮术部门在日本军舰上位置最高,可是以前高炮手都是被发配去的“垃圾”,因为“高射炮”这种听起来都觉得恶心的东西,正常人哪能去干那个?

连还能打一下飞机的高射炮都是这样,真正的“防御兵器”雷达遭白眼就更不用提了。在组织严明到了僵硬程度的日本海军里,雷达的位置居然异常灵活——由各个舰长自行安排。当时的日本人管雷达叫“电探”——电波探信仪,有些舰长看见了个“探”字,和探路有关系,就把电探交给航海部门管;还有些舰长看见了“电”字,电波嘛,跟通讯差不多,就交给了通信部门管。但愣就是没有一位舰长把电探交给炮术部门管的,因为大家都没有把电探和炮术联想到一起。

日本的舰长们确实不懂雷达。曾经有过舰长在接到“无线电静默”的命令以后,顺便把雷达也关了的事情。但是把电探和炮术分开来,倒不能全怪舰长们,那是日本的电探实在太不怎么样了。

1943年左右的美国雷达已经全面配备了PPI(Plan Position Indicator,平面位置显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用圆形扫描来直观地表示360度范围内的目标,而日本的雷达还是最原始的示波器,只有非常老练的雷达手才能从那些混乱的波形中,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回波。从击落的B-29飞机上,日本人知道了美军在雷达上使用这种PPI显示器,但当时的日本无法仿制。一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人还在使用着不知所云的示波管。本身就是这么个不可靠,不易懂的雷达,工作起来还没有稳定性,今天好不容易调试得差不多,明天一开机又不知道成了什么状态。反正不管怎么样,那个电探就是铁了心不给人用的,那些铁炮屋的舰长们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呢?

日本雷达怎么会成这个样子的?开发本身就晚了一步,1936年开始就在扯要不要开发无线电波武器了,可是这种“胆小鬼的武器”在政治上是不是正确,一直得不出结论。比如海军舰政本部的正式见解居然是:“电探是自身发射电波的搜索兵器,在搜索的同时会暴露自己的位置,我军的海上作战基调为奇袭攻击,电探不合适。”到最后得出雷达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结论,还是1940年底,陆军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山下奉文中将带着陆海军联合考察团访问德国,带回来了希特勒有关雷达的政治鉴定。

大日本帝国的传统,当然是陆军搞陆军的,海军搞海军的,本来就不多的经费还要分开来用。而海军搞雷达就更加邪门,整个由海军技术研究所负责,但是有两个摊子:军舰用的雷达向海军省舰政本部负责,飞机用的向海军省航空本部负责,大家互不相干,十三不靠。

自己开发看不见成果,大家心里着急,说干脆向德国老大哥求援得了。德国老大哥也够义气,一口答应:行,你们来人我们教,再给你们世界上最先进的对空射击用火控雷达——维尔茨堡(Würzburg radar) 的设计图纸、实物样品、制造工程师,你们想得到的给你们,你们没想到的也给你们,帮我们弄点橡胶、铬矿石、钴矿石、钨矿石什么的来就行了。什么?我们赚了便宜?唉你们日本人样样都好,就是太斤斤计较,行行行,依了你们,那我们再添补点铀矿石怎么样?这回不说我们欺负小弟了吧。对了,再拿个鱼雷来,不,我们还要零式侦察机。

当然不能指望斯大林开放陆运,也不能指望丘吉尔开放水面运输,日本人派了刚下水的2200吨级大型潜水艇伊-30来干这件事。1942年4月11日,伊-30从吴军港出发,经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总算从德国把雷达图纸和实物样品弄回来了,还有恩尼格码密码机和英国军用密码机于10月8日回到了马来的槟城。但10月13日在新加坡港内触雷沉没,整个功夫算白费了。

结果到1943年9月才由意大利潜水艇重新送来了雷达图纸和主要零件,还有一位德国工程师海因里希·弗达斯也到了日本来指导雷达开发制造。

让人高兴的是,做事死板的日本人这次可以对别人用这个词了。这个海因里希·弗达斯把日本人弄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弗达斯在制造工艺和元件上寸土不让,只要不合自己的标准,立即就扔进垃圾箱:“再做一个来”。

也不是日本人做事马虎,实在是客观条件,这都到什么时候了?美国城管舰队越来越不讲道理,根本就不让东西过来,上哪去找弗达斯要的东西去?负责制造的日本无线株式会社只好到黑市上去买。这东西是没几个人参加的军事机密,去买东西的是一个董事和会计部长,这二位哪来逛黑市的经验啊,一上街就被特高警察以“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的罪名当经济犯抓了起来。

日本无线株式会社赶快去捞人,但特高警察不但不放人,还准备派人去抄日本无线的家。这个雷达问题又不能明说,最后只好找海军出面,海军也不好对特高警察明说这两人干吗倒腾黑市,只能说你们抓的人是我们海军的高等嘱托官,这种人漫说倒腾黑市,就是拐卖了你们家小姨子你也得认,反正你们只管放人,以后离他们远点,有什么事海军省负全责行不行。这么着那两个“投机倒把犯人”才被捞了出来。

就这样,德国的雷达一直就没有仿制出来,反而把日本无线株式会社折腾成了一个“世界有名”的无线通讯方面的公司。

日本海军后期装备的电探,还全是日本人自行开发的,但是一开始根本就不能用。分开来看日本电探的零件,水平不是很差,但开发过程实在是闭门造车,东西不成系统。后来无论是使用的海军,还是开发的大学,都喜欢把电探当笑话说。

开发力量主要是东北帝国大学,那些大学的臭老九们不能去舰艇这种军事要地,海军的丘八也不喜欢和臭老九们说话,于是老九们不知道使用环境是在高温高湿高震动的赤道周围的军舰,本来当时的日本人就不会进行大量生产的质量控制,加上当时缺吃少穿的,找不到东西,能生产得出来像样的东西吗?甚至连军舰的构造都不让他们知道,生产出来的电探一开始连安装都找不到地方,所以舰长们没事就喜欢拆电探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