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王子》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一部童话集,是世界童话史上的“完美之作”。童话中的王子活着时生活在“幸福窝”里,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在他死后,塑像被安放在一根高高耸立于城市上空的立柱上,他才俯瞰到了人间的种种苦难与不幸,因而伤心难过,决心尽可能帮助那些最不幸的人。作品想象奇特,结构讲究,语言诗化,把人间的悲剧美、病态美、内在美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阐述唯美主义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美的享受。
《华伦夫人的职业》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一部四幕剧,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剧作。主人公是做过妓女的华伦夫人,生下女儿薇薇并使她受到良好教育。等薇薇了解实情后,发觉周围的求婚者中有些是她母亲的老相好,因而大受刺激,离开母亲,决心永不结婚。作者将此剧列入“不快意的戏剧”一类,作品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因为逼良为娼的是罪恶的社会。
《巴巴拉少校》
《巴巴拉少校》,剧本,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剧中,大军火商安德谢夫的女儿巴巴拉参加了慈善团体救世军,担任少校职位。她努力从事宗教事业,试图拯救穷人的灵魂。但救世军却又是靠像安德谢夫那样没有道德标准的资本家兴办的。面对宗教与经济的冲突,巴巴拉从幻灭到妥协。本剧表达了萧伯纳犀利的批判与改良主义的思想。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是一部长篇小说,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著。小说是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代表作,讲述的是在巴斯克维尔家庭中,300年来一直流传着的“魔鬼般的大猎狗”的神秘传说,像传说的那样,查尔兹爵士在离伦敦不远的一块沼泽地里死于非命。作品合乎逻辑的推理引人入胜,结构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涉及当时英国社会现实。
《牛虻》
《牛虻》,长篇小说,爱尔兰作家伏尼契著。小说是作者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
《托诺—邦盖》
《托诺—邦盖》,长篇小说,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著。小说主要写乔治·庞德莱沃和他的叔父推销假药“托诺—邦盖”致富,又在竞争中破产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述了19世纪末变动中的英国社会。作者将社会批判隐藏在轻松愉快的故事和机智俏皮的对话中,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怪癖奇特处加以夸张渲染。但作品结构松散,议论过多,人物性格塑造多是漫画式的,不够丰满。
《福尔赛世家》
《福尔赛世家》,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包括三部小说及两部插曲:《有产业的人》、《一个福尔赛的暮秋》(插曲)、《进退维谷》、《觉醒》(插曲)和《出让》。《有产业的人》开场便以家族聚会将福尔赛家族代表人物索米斯引出场来,揭露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对美好的人性的扼杀,将福尔赛性格分析得鞭辟入里。《进退维谷》 进一步讲述索米斯与妻子伊琳之间的感情纠葛。《出让》昭示古老的福尔赛时代的结束。作品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生动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文笔流畅又文雅。
《骑马下海的人》
《骑马下海的人》是一部独幕剧,作者是爱尔兰作家辛格。1904年首演。剧本的女主人公莫尔耶是阿兰群岛一个渔村的老妇人,丈夫和四个儿子接连葬身大海,剩下的两个儿子米凯尔和巴特利也在海边骑马跌进波涛中淹死。莫尔耶欲哭无泪,说:“他们全死了,大海再也不能奈何我了。”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独幕悲剧”,歌颂人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表现了生存的残酷性和人对命运的不可把握的感慨。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一个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作品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荒原》
《荒原》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成名作。这首抒情长诗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糅合了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和玄学派的一些特点。诗中庄严典雅的诗句和滑稽可哂的市井俗语交织穿插为了五彩缤纷的景象。作品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影响最深远。
《愤怒的回顾》
《愤怒的回顾》,剧本,英国作家奥斯本著。主人公吉米·波特出身工人家庭,在战后接受了高等教育,尽管他有才能,但他明白上层社会总是在他们上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他只有向出身中产阶级的妻子艾莉森发泄自己的沮丧和愤怒。作者在剧中恢复了忽略已久的戏剧手段:激烈的长篇演说,借人物之口抨击时政,表现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一代人的焦虑心理。戏剧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手法,使英国戏剧从描写上层社会的客厅转向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掀起了英国戏剧改革的新浪潮。
《生日晚会》
《生日晚会》,剧本,英国剧作家哈罗尔德·品特著。剧本描写钢琴家斯坦利在演出失败后避居在一个海滨公寓,不与外界来往,也不为女房东和一个姑娘的纠缠所动。两位来客扰乱了他的安宁,在他的生日晚会上,来客对他兴师问罪,斯坦利惶恐不安,精神失常,被送进医院,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全剧内容无逻辑性、人物行为古怪、对话难以理解,但制造出噩梦般的恐怖气氛。
8.20法国
《玫瑰传奇》《玫瑰传奇》是13世纪法国寓言长诗。分上、下两卷,上卷作者为基洛姆·德·洛利思,以玫瑰象征贵族妇女,写一个诗人怎样爱上玫瑰而受到环境阻碍的故事。民间诗人让·德·梅恩续成下卷,叙述诗人在理性和自然的帮助下,终于获得玫瑰,并以理性和自然的名义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天主教会的伪善,表达了下层市民的社会政治观念。整部作品将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优雅的爱情精致地结合起来,满足了整个时代表达性爱情感的需求。
《巨人传》
《巨人传》,长篇小说,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所著。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漓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作品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
《随感录》
《随感录》,蒙田的散文著作。作品共三卷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有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但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作者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其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熙德》
《熙德》是法国剧作家高乃依的代表作品,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悲剧。剧本取材于西班牙的历史传说。作品的中心主题,是探讨个人感情与家庭荣誉、家庭荣誉与国家义务的关系。结局则是家庭荣誉战胜了个人感情,国家义务战胜了家庭荣誉,从而突出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主人公罗狄克是作者理想中的英雄。在他身上理性与国家义务达到了高度统一,处于最高主宰地位。这一形象体现了高乃依关于悲剧英雄的理想。整个剧情紧凑严谨,发展有序,环环相扣,动人心弦,全剧洋溢着热情和朝气。
《寓言诗》
《寓言诗》是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代表作。作品力图反映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是“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作品中,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狮王的暴虐虚伪、大臣的逢迎拍马、官吏的贪赃枉法和强暴荒淫,以及小民的无辜和受宰割,都得到了生动再现。在结构上,拉·封丹力求将寓言写成压缩的剧本,有开场、发展、结局;对话写得活泼自然,显示出人物的个性;韵律千变万化,诗句自由而朗朗上口。
《妇人学堂》
《妇人学堂》,五幕诗体喜剧,莫里哀著。剧本描写一个资产者阿诺夫收养了孤女阿妮斯,把她送进修道院。13年后,阿诺夫把她接回家中,就在他有事外出时,阿妮斯与阿诺夫的朋友之子贺拉斯相爱。贺拉斯不知底细,把自己与阿妮斯相爱的事告诉了阿诺夫,从而招来了一连串麻烦。最后,贺拉斯的父亲出面替儿子说亲,促成了他俩的婚姻。这出戏,构思巧妙,主题突出,抨击了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标志。
《伪君子》
《伪君子》,喜剧,莫里哀著。剧本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铛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作品在许多方面突破了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吝啬鬼》
《吝啬鬼》,五幕喜剧,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是性格喜剧,主人公阿巴贡为了攒钱省吃俭用,招待客人时往酒里掺水,自制日历,将吃斋的日子延长,还到自己的马棚里去偷马料,挨了车夫的打。为了钱,他可以放弃心爱的姑娘。这表明钱一旦被摆到至尊的地位,就会成为一种丑恶的力量。作品影响甚广,在法语中,“阿巴贡”已成“吝啬鬼”的同义词。
《吉尔·布拉斯》
《吉尔·布拉斯》,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勒萨日著。作品通过主人公吉尔·布拉斯一生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朝廷腐败、贵族荒唐、金钱和权势统治一切的、行将崩溃的封建社会的面貌,受到马克思的称赞,被认为是“法国十八世纪上半叶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
《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孟德斯鸠著。作者假托两名波斯贵族到法国游历,从局外人的角度观察法国社会。他们发现法国人熟视无睹的许多荒唐腐败的现象,用波斯人口吻,写成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绝妙文章。全书无统一情节,内容包括政治问题、社会生活、宗教及后房情况四个方面,表达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思想,被认为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
《老实人》
《老实人》是伏尔泰的讽刺小说。小说是针对当时法国社会流行的一种“乐观主义”,即“一切皆善”的哲学观点而创作的。小说通过老实人的各种遭遇,说明这个世界既不完善,也不美好,批判了一切皆善的哲学观点,指出这种盲目乐观,只有利于现存社会秩序,表达了只有进行变革才能使社会变得美好起来的主题。
《新爱洛绮丝》
《新爱洛绮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卢梭著。小说描述了贵族小姐朱丽和她的年轻家庭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这场悲剧如同中世纪法国哲学家阿贝拉尔与他的学生爱洛绮丝之间所发生的悲剧一样,所以就取名叫《新爱洛绮丝》。作品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以及朱丽最后在爱情与义务的冲突中死去的故事,对封建贵族阶级的专横、残暴以及那个社会中的法律、道德、门阀制度、等级观念提出了严厉的指控,陈述了关于人生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主张,反映了大革命前夕人们不甘再受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要求获得自由解放的愿望。
《忏悔录》
《忏悔录》,卢梭的自传。他在作品中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自己的全部生活、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启示读者“懂得光明正大地去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绝对的,甚至可说是神圣的完美”。
《拉摩的侄儿》
《拉摩的侄儿》,狄德罗的小说代表作。小说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以哲学家(作者)和音乐家(拉摩的侄儿)的对话为描写对象。拉摩的侄儿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他一方面才华出众,观察敏锐,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腐败和堕落;一方面又自甘堕落,寡廉鲜耻,否认任何道德原则,靠出卖自己的人格过着寄生性的生活。作品挖掘了拉摩的侄儿复杂性格形成的原因,指出这种畸形儿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又对社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毒害人、腐蚀人的本质。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是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哲理戏剧代表作。主人公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使女苏姗娜恋爱,在即将结婚的时候,阿勒玛维华伯爵威吓利诱,提出所谓要享受“初夜权”的问题,企图破坏苏姗娜的清白,破坏费加罗的婚事。费加罗在苏姗娜的帮助下,争取伯爵夫人站在他们这一边,并把伯爵所利用的人,一个个地拉拢了过来,设下圈套,使伯爵的阴谋破产,当众出丑。最后,喜剧在男女主人公婚礼的狂欢中结束。剧本通过费加罗之口,对旧制度的不合理给以尖锐的嘲弄和猛烈的鞭挞,发出强有力的反封建的呐喊,宣传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为即将来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呼风唤雨。
《阿达拉》
《阿达拉》,中篇小说,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著。小说写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在战争中被俘的印第安青年沙克达斯,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并与他一起出逃。但阿达拉因幼时体弱,母亲曾发誓女儿若能成活,则将女儿奉献给神灵。阿达拉不愿违背母亲的誓言而服毒自杀。遵照阿达拉的遗愿,沙克达斯皈依基督教。这部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
《红与黑》
《红与黑》,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司汤达著。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的深层意识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是一部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司汤达著。主人公法布里斯在争风吃醋中,杀死了情敌,进了监狱。狱中,他爱上了监狱司令的女儿克莱莉娅,并在越狱成功后,为了她不顾生命危险,重新投入巴马城堡。法布里斯的姑妈救出了法布里斯,并让他当上了总主教。克莱莉娅违心地嫁给了富翁,又被痴情的法布里斯所感动,与他偷情了数年后抑郁离世,法布里斯不久也随她而去。作品是一部卓越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小说。
《人间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