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这是CEO的菜
45230100000007

第7章 理念的沙拉(3)

盛田此时虽然是索尼的第一人,但当他要求首批生产3万台Walkman的时候,却根本得不到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支持。盛田破釜沉舟般地提出,如果首批3万台Walkman无法售出,他就引咎辞去会长一职。

盛田的决绝最终打动了下属。而Walkman的市场反响远远超过了盛田最为乐观的估计。在推出后的十数年内,这个产品风靡全球,总计销售了3.5亿台。

市场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拥有商业直觉的人手中。这种直觉可以说是天赐的礼物。而要享受这份天赐的礼物,其代价就是要承受那种不为人了解的孤独。在孤独中,你不能放弃,你不能退缩!相反,你必须孤军奋战,无论遇到多大的反对与挫折,都不能轻言放弃。而最终,孤独会给你巨大的回报,因为你所坚持的,正是庸庸碌碌之辈所反对的。他们的反对,正好有力地证明了市场空白的存在。他们的反对越是强大,空白市场的潜力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成功的企业都必须经历孤独,战胜孤独。所以,对于想要开创商界伟业的企业家来说,与其去忍受孤独,不如去享受孤独!

当商学院灵魂附体于医院……

只有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你绝对不能指望怨声载道的员工能够为顾客提供卓越无双的服务!这也是“患者(顾客)第一”得以力行不怠的坚实基础。

梅奥诊所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务正业的医院了。当一个患者带着宠物狗前来就诊,竟然有一个护士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去照料那条小狗……

梅奥诊所也许还是世界上最不讲究组织等级序列的医院了。梅奥诊所现任主席兼CEO丹尼斯·珂迪斯1935年加入梅奥时,惊奇地发现自己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竟然要服从前台登记员的安排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即刻接待一名患者。更为甚者,35年来,这一点竟然从未改变。

但是,如果你据此判定梅奥诊所是一家极不专业、混乱不堪、漏洞百出的医院,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这家于1894年成立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偏远小镇罗切斯特的小诊所早已享誉全球,成为全世界医学界的麦加圣地。

今天,绝大多数美国人已经可以在当地或者地区医疗中心获得很好的医疗服务,但每年仍然有来自美国50个州和世界上约150个国家数以万计的患者慕名而来,将梅奥诊所视为最后的希望所在。因为梅奥诊所代表了美国乃至世界医学的最高水平,无论哪一家医疗机构多么优秀,都很难改变或推翻梅奥的诊断结论!

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貌似不务正业,无视尊卑等级的医院能够历百年而不衰,经岁月而繁盛呢?

答案并不复杂。实际上,梅奥诊所不但是世界上最好的医院,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或者说,梅奥诊所就是一家被商学院灵魂附体的医院。每一天的每一刻,在梅奥诊所的前台、诊疗室、手术室、病房里,上演的全都是一幕幕活生生MBA式的实战演习,其主题就是在商学院里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顾客(患者)至上”!

“患者至上”是梅奥的成功法宝,也是其价值观瑰宝。梅奥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第一追求的。

那个护士帮病人看护小狗的完整故事是这样的:一位驾驶重型卡车的女司机行驶到罗切斯特时突然病了,她把卡车停在了梅奥门口,匆忙走进急诊室。医生强烈建议她立即住院。但这位女司机不放心停在医院门口的卡车以及锁在驾驶室里的小狗,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了解原委后,急诊室的一名护士主动提出去处理好卡车和狗。当这名护士发现这辆卡车竟然还拖着一节53英尺的大拖车时,不由大吃一惊。她急忙找来拥有重型卡车驾照的另一名护士,在获得警察的许可后,将车停到停车场,她自己则负责照料患者的那条小狗。

这才是梅奥“不务正业”的真相。而像这样的真相何止千万!

当一个没有亲人的住院患者适逢生日,急诊室的医生打电话给妻子,让她做一个蛋糕,并带上孩子们来病房为这个患者庆祝生日;

一个年轻的癌症患者危在旦夕,几名护士一起凑钱给她千里之外的丈夫买了机票,让这小两口得以在最后一刻团聚;

一个即将结婚的小伙子得了胶原血管病,极易导致动脉瘤破裂,先后两次心脏停搏。梅奥的医生妙手回春,挽救了他的生命。而在手术后第三天,医院的牧师在重症监护病房为这个患者如期举办了婚礼;

……

正如梅奥的高管格伦·福布斯医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只是宣扬一种价值观,而没有将其融入组织的运营、政策、决策、资源配置以及文化之中,那么这种价值观也就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而患者至上的价值观深深地、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管理和运营实践中,已然成为梅奥文化的一部分。这正是让我们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

“患者至上”也成了梅奥诊所不遗余力提高医术,提升医疗配套服务,改进设施设备的直接动力。

梅奥对病历系统的创建、改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自创立以来,梅奥就保留着每一个患者的就诊记录。这些记录由出诊医生手写而成,放在各自的办公室内。但随着医院规模和患者数量的增加,病历记录变得复杂分散。医生在做决定时,无法获得患者在其他医生处的记录。亨利·普拉莫医生1901年加入梅奥后,制定了综合性病历管理系统。今天这一做法已经被广泛采用,但在100多年前,这无疑是一项突破性的创新举措。而为了便于各科室的医生及时调用患者的病历,梅奥也是煞费苦心。1914年,第一个用于传递病历的机械传输系统被安装在诊治大楼里。普拉莫医生和建筑师精心设计了一种挂在空中钢缆上的托架。但这种装置只能在4层楼的各层内部传递,而不能在层间传递。1928年,当14层的普拉莫大楼被启用后,梅奥再次设计出来一套垂直病历传递系统,他们安装了电梯和滑槽来确保病历在不同楼层的不同科室间流畅传递。从1990年开始,电子病历取代了纸质病历,计算机让病历的传递更加快捷顺畅。

同样,梅奥诊所在优化患者的预约安排,实施一站式的医疗等方面都通过不断的改进,不折不扣在每一个细节上完美实现了“患者至上”的理念。

能够做到患者(顾客)至上,并为此不懈努力,改进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并不在少数。但像梅奥一样取得辉煌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梅奥还有另外一个秘密,那就是重视员工,善待员工!

首先,梅奥只招聘那些为事业而来而不仅仅是为工作而来的员工。它努力寻找那些和梅奥价值观一致,具备医疗才能和成长潜力的员工。而当这些员工加入梅奥后,就必须立即融入“患者第一”的价值观和融洽和谐的团队医学氛围中。

伯纳德·格什曾经两次加入梅奥。第一次是1978年,他初次来到美国,选择了梅奥作为事业的起点。1998年,他离开梅奥去另一家医学研究中心担任心脏病科主任。但7年之后,他再次回到了梅奥。他说:“触动我的是,这儿的人们看上去都很快乐,能回来我真的很高兴!”

像格什这样的回归者不在少数,他们也许会因为家庭迁移、晋升诱惑等原因选择离开,但最终还是觉得梅奥最适合自己,最能让自己身心愉悦。总体而言,低于2.5%的人员离职率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据。

1999年以总裁和CEO身份退休的罗伯特·华勒医生的一句玩笑话现在被广泛引用:“梅奥拥有一个总裁,但同时又有1500个副总裁。”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员工在梅奥的受重视程度!

为梅奥工作的医生,无论名望如何,无论诊治的患者数量多少,都不会和收入挂钩。医生所需做的,就是作为团队的一分子,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患者服务上。而梅奥的员工从来不会被抛弃,即使是当前的岗位已经不再需要,医院也会为他们另行安排其他适合的岗位。

只有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你绝对不能指望怨声载道的员工能够为顾客提供卓越无双的服务!这也是“患者(顾客)第一”得以力行不怠的坚实基础。

IBM前首席执行官小托马斯·沃森,曾担任梅奥基金理事会成员达8年之久,他在总结组织的成功要素时说:“与技术、资金、组织结构、创新与机遇等相比,组织的基本理念、精神和驱动力在决定组织能否成功方面显得更加举足轻重。但与组织成员对其基本理念的认同度和执行度相比,它们又都相形见绌。”

这就是被商学院灵魂附体的梅奥诊所长盛不衰、享誉全球的终极秘密。如果你的组织总是无法走上成功的坦途,不妨去梅奥诊所看看“病”,取取“经”吧!

布兰森的狂人日记

生活中的冒险和商业中的冒险一样,永远也无法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才开始行动。在冒险狂面前,一切困难都是用来征服的,一切规则都是用来打破的。

理查德·布兰森翻开“商业”这本书一查,上面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市场饱和”这几个字。布兰森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机会”!

布兰森创办维珍航空的传奇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1978年,布兰森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琼在维尔京群岛度假。他们想搭乘一个航班回波多黎各。但不巧的是,波多黎各当地的固定航班全都推迟了。机场的候机室里挤满了束手无策的乘客。布兰森给租赁公司打了电话,谈好用2000美元的价格租赁一架飞机飞往波多黎各。布兰森用这笔钱除以座位数,然后借来一块黑板,在上面写上:“维珍航空公司:飞往波多黎各单程39美元”。就这样,布兰森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就创办了如今赫赫有名的维珍航空公司。布兰森举着牌子在候机室里走了一圈,很快就找足了乘客。当飞机在波多黎各降落的时候,一名乘客对布兰森说:“维珍航空公司还不算太糟糕——稍微提高一点服务质量,你们就能做买卖了!”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烦恼、抱怨,布兰森却看到了“机会”,一个巨大的“机会”。但是,真正让布兰森创造辉煌的并不仅仅是他这种近乎狡黠的对商业机会的敏锐辨识力。毕竟,发现机会是一回事,起而行之又是另一回事。

布兰森拥有的第一个成功特质应该是他不计后果的冒险本性,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布兰森四五岁的时候,曾经和姑姑乔伊丝打赌能在两周的假期中学会游泳。到了假期的最后一天,布兰森还是没有学会。就在归途中,布兰森看见了路边的一条河。布兰森让父亲停下车,头也不回地扎进了这条激流涌荡的河。布兰森竟然成功地在与死亡的搏斗中学会了游泳,并赢得了10先令的赌注!

当布兰森把这种疯狂的天性用于商业,你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能在17岁的时候,当同龄的孩子还在流鼻涕的时候,就白手起家,拉上几个伙伴,成功创办了一份叫做《学子》的全国性杂志,自己拉广告,自己当编辑。这份杂志运作了好几年,其公开发行量甚至一度高达15万份。

你也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会扮演蜘蛛侠从高楼上跳下,和20多个几乎全裸的模特打着标语,在伦敦街头为维珍手机促销;

你也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会开着坦克驶入纽约时代广场,为维珍唱片连锁店进军美国市场造势;

你也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敢驾驶刷着维珍标语的热气球横渡大西洋,在生命遭受多次危险后,仍然乐此不疲;

……

在冒险狂面前,一切困难都是用来征服的,一切规则都是用来打破的。生活中的冒险和商业中的冒险一样,永远也无法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才开始行动。布兰森的口头禅就是:“去他的,动手干吧!”

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布兰森并不是在盲目冒险,他将冒险很好地与维珍帝国的商业开拓结合在一起,每一次冒险,几乎都带来了维珍帝国新一次的商业成功!

但是,过犹不及,冒险如果没有底线的约束,就会失去控制,走到事情的反面。布兰森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一点。这也是他极其重要的第二个成功特质。

布兰森少年时的玩伴尼克(后来成为他重要的商业伙伴),曾经在有一年生日的时候,得到过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两人决定去玩“冲岸比赛”——骑着自行车从山顶冲下来,尽可能冲到河岸靠近水边的地方,在最后一刻才刹车停下来。

尼克先来,他刹车非常漂亮,并趁势扭转车头,转了个弯,后轮距离岸边还不到1英尺。轮到布兰森了。他疯狂地蹬着车,从山顶直冲而下,一心要超越尼克。但是,他却没能控制住自行车,一个跟头扎进了河里。当布兰森从水中爬上来,尼克的新自行车却掉入河里,再也找不到了!

不加约束的冒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领悟也让布兰森在第一次吸食毒品后,异常决断地“拒绝再玩”。当时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吸毒,“独善其身”并不容易。

具体到商业冒险上,布兰森还得到过与此相关的另一次深刻教训。

1971年,布兰森的维珍唱片邮购公司接到比利时的一个大单子。布兰森从唱片公司订购了对方需要的唱片。因为这是用于出口的,所以无须支付在英国本土销售必须缴纳的购物税。当布兰森自己驾驶着大货车,经渡轮先到法国,再转道去比利时送货时,却被法国的海关拒绝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