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库全书精编4
45224900000022

第22章 传世文章篇(8)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四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故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马帅镇松时,敬亭亦出入其门下。然不过以倡优遇之。钱牧斋尝谓人曰:“柳敬亭何所优长?”人曰:“说书。”牧斋曰:“非也,其长在尺牍耳。”盖敬亭极喜写书调文,别字满纸,故牧斋以此谐之。

嗟乎,宁南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腹心。其所授摄官,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

【译文】

敬亭曾奉命到南京,这时南明朝中都怕左良玉,听说他派使者来,没有不厚加礼遇的,宰相以下的官员都让他朝南坐上首,称他为柳将军,敬亭亦没有表现出不安。那些市井小人从前与敬亭称兄道弟的,从道边偷偷说:“这就是从前我们一同说书的人,现在如此富贵!”

不久,南明王朝覆灭,左良玉去世,敬亭丧失了他的几乎所有资财,贫困如从前,才又重新走上街头,操其故业。敬亭已经在军中呆了很久,那些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遏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亲身看见,且四方土音,乡俗好尚,都习见习闻。每说一句,使人听起来,有的像刀剑铁骑,铿然漂浮在空中,有的像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使人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不是莫生的话能完全概括得了的了。

当马帅镇守松江时,敬亭也经常在他的门下出入,然马帅不过把他当作一个倡优罢了。钱牧斋对人说:“柳敬亭什么最擅长?”人说:“说书。”牧斋说:“不是,他的专长是作文章。”因为敬亭极喜舞文弄墨,又别字满纸,因此钱牧斋拿这件事打趣他。

可叹呀!左良玉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心腹,他授与官职的都是市井上与他相似的人,还会不灭亡吗?

姚鼐

登泰山记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芋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一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自若摴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嘀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水向西流动;泰山的北面,济河水向东流动。南面河谷的水都流进了汶河,北面河谷的水都流进了济河。作为泰山南北分界线的是古代的长城。泰山最高峰是日观峰,就处在距长城南面十五里的地方。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从京师顶着寒风大雪,路过齐河县、长清县,经过泰山西北部的河谷,越过长城边界,到达泰安。本月二十八日,我同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山麓登山而上。山路四五十里,道路都是用石头修成的台阶,一共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个溪谷。中间的山谷环绕在泰安城下,郦道元称之为环水。我们开始沿着这条山谷进去,走了不到一半,翻越中岭,再沿着西面的河谷往山上行进,最后到达顶峰。以前登山时,顺着东面

的山谷进去,路途中要经过天门。古人称东面山谷为天门溪水,我还没去过。这次登山经过的山岭,以及像门槛一样挡住去路的山岩,人们称它为“天门。”路途中弥漫着雾气,冰雪非常滑,几乎不能登着石阶上山。等到到达了顶峰,积雪覆盖着苍山,耀眼地照亮了南天。眺望沐浴着夕阳的城郭,汶河、徂徕山就像一幅画,滞留在半山腰如丝带般的云雾中。

二十九日,五更天,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静候日出。狂风吹起的雪屑打在脸上,日观亭的东边从脚下漫起了云雾。缓缓地见到迷雾中站立着像骰子一样白色的小点,那是山。在天的尽头处,云层中露出一丝奇特的颜色,一会儿又显得五彩斑斓。太阳露出地平线,红彤彤的就像朱砂,下面浮动着红光,扶摇晃动地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望着日观亭西面的山峰,有的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有的就没有。红光和白光错乱混杂,如同曲腰弓背一般。日观亭的西边是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上外出时住的宫殿就在碧霞元君祠的东边。这天看到山路上的石头镌刻,这些镌刻自唐朝显庆年间之后,那些远古的石刻全都磨得模糊不清了。那些偏远不通路的地方,我们都没前往。

山上有很多石头,但泥土少,石头都是青黑色的,大都很平很方整,很少有圆形的。山上很少有杂树,松树偏多,都长在石头缝隙里,而且树顶平整。山上覆盖冰雪,没有瀑布流水,也没有鸟兽的声响和痕迹。日观峰方圆几里都不长林木,而积雪没到人的膝盖。桐城姚鼐记。

袁枚

黄生借书说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蟑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

黄生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把书借给他并告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读。你不了解那藏书人家的情形么,《七略》、《四库》,是皇室珍藏的书,然而皇帝读书的有几个?安放时塞满屋子,搬运时累得牛大喘气,是富贵人家的藏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又有几个?此外祖辈积攒,子孙扔弃的更不必说了。并非只有书是这样,天下一切物品都这样。不是这个人的物品,勉强借来的,一定生怕人家来催讨,于是忧惧不安地把它观摩赏玩个不停,口中说今天在我这儿,明天就得送走,我不能够见到它了;如果物品已经属于我所有,必然会把它捆束起来,收藏起来,口中说姑且等待空闲的日子观看吧。

我幼时爱好读书,家境贫穷难以获得。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向他借书,他不肯借,我回到家里后在梦中也不忘借书,求书心切竟然达到这种地步。所以有书阅读时,常常记得牢牢的。做了官后,用俸金买书很容易了,堆积得高高的,蛀书虫常在上面爬,灰尘蛛丝也落满书上。这时才慨叹借来的书才能专心阅读,少年时代的岁月是很值得珍惜的。

如今黄生家境贫穷和我相同,他向人借书也和我相同;只是我把藏书公开借人,跟姓张的吝惜藏书不外借,好像不相同。如此说来,我原先是不幸运才遇到张某人?黄生却是运气好才遇着我?知道有幸有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也会专心,还书也一定会快。写这篇文章,让黄生连同借的书一起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