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控温养鳖
控温养鳖又叫快速养鳖、加温池养鳖,是指利用工厂的废热水、温泉水或用太阳能、锅炉加温,提高池水温度,加速鳖体生长发育的养鳖方法。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把幼鳖养到体重达700~800g的商品鳖,仅需12~15个月,饲养周期大大缩短,成活率比自然养殖法高4~5倍。据试验,122g重的幼鳖在水温为30℃的条件下饲养31天,鳖增重103g,每增重1g消耗饲料149g;水温35℃时,增重仅66g,每增重1g消耗饲料25g。81g重的幼鳖在水温为25℃的条件下饲养31天,增重22g,每增重1g消耗饲料252g;水温为20℃时,增重仅04g,每增重1g消耗饲料439g。因此,要加温饲养,水温以30℃为宜。一般来说,水温达到25℃以上时,可不必加温;水温达到33℃以上时,就应该采取降温措施。
加温方式有三种:一是用锅炉加热;二是用工矿生产的余热;三是利用温泉水或太阳能。
一般在选用锅炉加温养殖鳖池的池底要铺设隔热材料。
池上采用隧道式管架及塑料膜二重保温设施,以尽量节省燃料。利用锅炉加温养鳖可以不经常换水,采用送气和循环过滤的办法,或投撒石灰的方法改善水质。
利用工矿生产的余热或自然温泉水建立温室时,其保温供热设备,可根据各地条件设计制造。室内的饲养池可参照一般的稚鳖池或幼鳖池设计制造。使其池水深度在04m左右,并在池底铺上10~20cm厚的干净砂粒。池内设置一个占水面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休息台和小型饵料台,饵料台在水面下约5cm处,并在饲养池顶部加设防逃设备。温室的供热方法,可引用未污染的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经过调温后就可以直接放入池内,同时还应在温室的空间安装散热装置来降低室温。如果引用的热水不能直接入池,可将池水进行预热或在池内外安装散热装置,将池水和空气预热,以调节水温。每年入秋后,水温低于20℃时,就可以将鳖转入温室养池内。饲养池的放养密度可比正常密度大1~2倍。温室饲养应特别注意调节温度和水质的变化,尽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的范围内,严防温度忽高忽低,影响鳖的正常生长。如条件许可,池水能恒温调节最好。
加温养殖时,随鳖体的增长,要不断调整饲养密度,参见表7-1。
在温室饲养期间,要投喂质量高的饵料,做到定质、定量、定位投饵,并注意水质的清洁,其他与室外稚鳖和幼鳖的饲养管理相同。有的地方在稚鳖池和幼鳖池埂上架设玻璃棚或透明塑料棚,直接利用太阳的热能保温,也能适当延长鳖早春和初冬的饲养时间,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另外,因温室造价较高,在饲养池缺乏的情况下,可只用温室饲养稚鳖和幼鳖,这样也可达到缩短饲养周期的效果。
在缺乏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建造一种简易的温室,就是在鳖池岸边,搭起透明的塑料薄膜棚或玻璃棚,利用太阳的热能。
表7-1控温养鳖与分月放养密度
月份平均体重(g)每平方米尾数每平方米重量(kg)
81015015
91510015
102610026
11477033
12756045
11005050
21205060
31504060
42003060
(第二节)稻田养鳖
这是一种稻鳖互利共生的养殖方法。
利用稻田养鳖,鳖生长速度快,活动及摄食范围大,饲料较丰富,能发挥生态农业的作用,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
据报道,江苏省一青年人,在06亩稻田中放养200余只一龄鳖,100余只四龄鳖,经9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增重100余克,另孵化稚鳖150余只,出售商品鳖80余千克,收稻谷325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稻田养鳖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择稻田
要求便于看护,地势较低,排灌水条件
好,水源流畅的稻田。
二、设施
稻田四周要设防逃墙,进排水口;田内开挖鳖沟;田中央建沙滩。鳖沟是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可用田边的条沟代替。沟面宽3m,底宽2m,沟深15m,沟长因田而异,沟面积与稻田面积之比为2∶8。沙滩南北向,长5m,顶宽1m,高出水面08m。
三、放养密度
亩放养二龄以上鳖500~800尾。如要繁殖稚鳖,亩可加放50~60尾亲鳖。为净化水面,可放少量大规格鲢鱼。
(第三节)鱼鳖混养
一、鱼鳖混养的优点
1增加并调节水体溶氧量
鱼、鳖混养池水质变化活跃,肥料分解快,能增加水体溶氧量。原因是:白天水表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使表层水溶氧出现超饱和现象,这时池内鳖开始上下活动,使池水经常上下循环,将表层溶氧较多的水带入底层,从而改善了水体的溶氧分布,有利于底层生物的生命活动。
据试验,鱼鳖混养池水体的溶氧量,7、8月分别为616mg/L、893g/L,而对照成鱼养殖池相应时期的溶氧量只有448mg/L、431mg/L。
2稳定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
鳖吃剩的饲料及其排泄物含有N、P、K等元素,有利于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鲢、鳙等鱼类可以充分利用其残饲和水中的浮游植物。同时,鱼类排泄物又为池中提供大量有机质,为鳖的活饵如螺、蚌等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促进了生态平衡,起到了稳定水质的作用,有利于鳖的生长和发育。
据试验,鱼鳖混养池与对照成鱼池水生生物数量的月平均变化,前者较稳定,且明显优于后者。
3便于集中管理
鱼、鳖虽不是同类脊椎动物,但同属于冷血水生动物,对环境、食性、气温的变化影响相近,因而可根据水质的变化、鳖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病虫害防治进行集中管理,这样既省工又减少了成本。
4减少鱼病为害
据试验,鱼鳖混养池的草鱼成活率可达70%,而对照成鱼池的草鱼因病害的影响,成活率仅23%左右,大大小于鱼鳖混养池的草鱼成活率。
二、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
1鱼鳖生活习性的对比
鱼、鳖生活习性的对比如下:
表7-2鱼鳖生活习性的对比
习性养殖鱼类鳖
冬眠水温(℃)2~512
食性肉食、杂食、滤食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
冬眠位置水底,水深2~4m水底泥沙中,水深2~4m水中活动位置上中下层,以平游为主池底,间或上下活动产卵繁殖期4~6月5~8月摄食生长旺盛期4~1 0月5~9月2.鱼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比
表7-3鱼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比
条件
环境条件
养殖鱼类鳖
水质pH值75~8575~85
溶氧量3~55mg/L3~55mg/L有害物质含量低于标准含量低于标准透明度20~30cm20~25cm
浮游生物繁茂,为鲢、鳙提供饵科繁茂并保持绿色状态适宜水温(℃)22~3225~33
适宜水面(亩)
成鱼亲鱼鱼种鱼苗成鳖亲鳖幼鳖稚鳖
1305~101~0505~1以上130~50m23~10m2
适宜水深(m)成鱼
亲鱼鱼种鱼苗成鳖亲鳖幼鳖稚鳖
2~32~301~1505~115~215~21~1502~04
水草繁茂,为草食性鱼类提供饵料繁茂,利于螺、蚌繁殖,提供饵料,便于鳖藏身栖息池塘条件水位稳定;保水,保肥,向阳,排灌方便水位稳定,偎水,保肥,向阳,安静,排灌方便3鱼鳖养殖技术措施对比表7-4鱼鳖养殖技术措施对比
种类
项目养殖鱼类鳖
养殖阶段分级亲鱼、鱼苗、鱼种、成鱼亲鳖、稚鳖、幼鳖,成鳖病害虫防治池塘消毒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同养殖鱼类苗种消毒食盐、高锰酸钾、虫苗种消毒液、孔雀石绿、漂白粉或硫酸铜等与养殖鱼类基本相同防治药物生石灰、漂白粉、食盐、孔雀石绿、磺胺药物,抗菌素,敌百虫等与养殖鱼类基本相同防逃设施不同孔隙的拦设围墙加防逃返边产卵繁殖设施设鱼巢鱼苗孵化设备产卵场、孵化场三、鱼鳖混养的技术要点1混养池的建造
2清池消毒
清池消毒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氨水、茶枯饼等,其中以生石灰为好。
3鳖的放养
一般地,亩可放养150~250g的鳖种600~800尾。
4饲养管理
鱼鳖混养池的饲养管理工作,既要考虑鱼的生长,又要考虑鳖的生长,二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其饲养管理要点如下:(1)保持良好水质。高温季节因耗氧较多,凌晨前易缺氧,鱼可能出现浮头,因此要灌入新水或开动增氧机泛塘。
要每隔10~15天测定1次池水的pH值,若池水pH为6~7,则亩用生石灰10~15kg,使pH在75~85之间。
(2)合理施肥投饵。养鱼的饵料可根据放养鱼种的食性采取青(青料)、精(精料)、肥(肥料)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施肥主要是为滤食性鱼类解决饵料问题,因此既要施基肥也要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次施足;追肥可施有机肥,也可施化肥,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投喂青草主要是为草食性鱼类提供饵料。投草量根据摄食量来定,一般以投草后3~4小时吃完为适度,肉食性鱼类可以投喂糠饼、麦麸或加工后的颗粒饵料,共日投量为鱼体重的3%~5%。
养鳖的饵料可用各种动物的肉体和内脏,以及屠宰下脚料等。螺蛳和小蚌是鳖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可以收集起来放入池中。在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但最好将植物性饵料粉碎后掺入到动物性饵料中,制成混合料,使其蛋白质含量达40%左右。投喂时要把饵料放在饵料台上,让鳖爬出水面摄食。从野外捕来的鳖一般不到陆上摄食,必须从稚鳖开始训练才行。鳖的日投饵量一般为体重的3%~5%,但要看鳖的摄食情况合理投饵。一般天气好,水温、气温在30℃左右可适当多投;阴雨天,水温、气温低时可适当少投,陆上投饵要放在饵料台兼栖息台上,每天傍晚投放。
(3)早晚巡池。夏天,每天清早和傍晚要巡池。
早上巡池,一是看池中的鱼是否浮头,如果发现浮头,说明池水溶氧不足,要灌入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二是观察鳖产卵场是否有鳖产过卵,一经发现,要在产过卵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下午采卵。早上巡池还要观察所投饵料是否被吃完,如果有剩余的饵科要扫入池中养鱼,不要把剩余饵料留在下次使用,以免饵料变质,鳖吃后生病。
每天傍晚巡池,一是把采过鳖卵的产卵场砂土弄平,并洒上一层水,使砂土表面略有板结,以便雌鳖挖洞产卵;二是要观察池中所投青料是否被吃完,以便为第二天的青料搜量提供参考。早晚巡池都要注意是否有病鱼病鳖出现,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