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马克思的故事
45208100000037

第37章 痛失爱侣

从1878年开始,燕妮的身体就越来越差。1880年,被确诊为肝癌。此时的燕妮被病痛折磨的满头白发,虚弱疲倦,躺在床上下不了地。

马克思日日夜夜悉心地照料妻子。尤其是夜深人静,每当听着妻子痛哭的呻吟,看着她苍白的脸孔,就难过地感慨,道:“啊,燕妮,你原来是多么美丽!多么健康啊!”可现在的燕妮,再也不会帮他接待客人、誊写草稿、坚强地支撑这个家了。虽然,她努力想让大家不要为她担心。

不知不觉中,疲倦的马克思坐在妻子的床边睡着了。

爱琳娜扶起父亲,把他搀送到自己的床上。

“爸爸,您的身体也不好,不能太劳累了,要注意休息。”爱琳娜温柔地对父亲说。

“我愿意守着你妈妈,我要守着你妈妈,我们……”

爱琳娜笑着打断父亲的话:“我知道你们俩分不开,知道你们俩感情比海深。可您想过没有?如果您也累得病倒了,母亲不是会更难受吗?”

“好,好,你说得对,我这就躺下休息。”马克思笑着回到自己的房间躺下了。

在睡梦中他回到了几十年前,又同年幼的儿女们玩起骑兵作战的游戏,真高兴啊。接着他又梦到了外孙们,梦到了聪明顽皮的小“狼”,同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太快乐了!

没过几天,燕妮的病情急剧恶化,她提出要到普斯泰特荒阜(fu)去看一下。

马克思经医生同意,陪同夫人乘车前往。

伦敦郊外的普斯泰特荒阜,山峦起伏。山下是寂静的幽谷,山坡上、幽谷里长满鲜艳的金雀花和翠绿的芳草、灌木。枝头偶尔传出的一两声清脆的鸟鸣,给这寂静空旷的荒阜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美好的风光引起了老夫妇美好的回忆——

“60年代中期,我们接受李卜克内西的建议开始来这里郊游的。”燕妮倚靠着丈夫回忆着。

“是呀,亲朋好友为了使我的身体不致累垮,隔一段时间就要鼓动我和大家一起来这普斯泰特荒阜郊游,以恢复过度疲劳的身体。”马克思回答。

“每次走在最前面的都是李卜克内西和我们的孩子。李卜克内西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一见到他,便像口香糖一样粘在他的身上。”燕妮又说。

马克思接着回忆:“李卜克内西拉着孩子们温暖的小手,给他们讲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适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我们俩走在中间,在我们身后是琳蘅,她的胳膊上挎着那只在伦敦难得一见的巨大篮子,里边装着令人垂涎(xian)欲滴的野餐食品。她身边几位朋友轮流帮她提篮子。”

“战友们对琳蘅的食品篮子印象深刻,在流亡的艰难岁月里,每当谈起郊游时琳蘅手里的篮子,大家就眉飞色舞、异常兴奋。”

“经过大约1小时零15分,郊游队伍到达了目的地。这时已是下午一两点钟了。擦去脸上的汗水,大家在一棵树下开始品尝琳蘅魔幻篮子里的食品。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就像在吃圣诞节的宴会大餐。大人们的好胃口也不亚于孩子们。”

“酒足饭饱,孩子们躺在草地上睡着了。大人们有的看报纸,有的谈论时事政治,有的也躺在树下小睡。长期紧张地工作、斗争,真是难得有这样的空闲。”

“个把小时后,休息好了的大人、孩子们又开始活动了。孩子们在花丛和林木中捉迷藏,大人虽然看不到他们娇小的身影,但时而能听到他们清脆的笑声,这充满童真的欢快的笑声,使成人们也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在孩子们的感染下,成人们也玩起了投石游戏,向着远处的一个目标投石子,看谁投得准。那时我可是投得又远又准,经常获胜。”马克思笑说。

“游戏结束时,明媚的太阳已经西落,红红的、圆圆的,好像刚刚玩过体力游戏的孩子的脸。青山绿野掩映在五彩缤纷的晚霞之下,好似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良辰美景促发了人们的诗情,你在大家的请求下,又开始表演拿手好戏——背诵莎士比亚的剧作。浑厚的男中音在旷野中很是响亮。”燕妮甜蜜地望着丈夫。

“被优秀文学感染了的孩子们也要效仿父亲的榜样,讲述一段安徒生童话,或是伊索寓言。他们的自告奋勇又赢得了一阵掌声。”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郊游的队伍收拾好东西,开始返航。在回家的路上,人们轮流唱着歌曲。你用低沉的男中音唱着美国黑人歌谣。小劳拉则用清脆的童声唱了苏格兰民歌。一路行走、一路歌声……”

对郊游的回忆使燕妮夫人既感动又兴奋,接着她又提出要去法国看望女儿燕妮。

马克思知道夫人的心意,也答应了她的要求,并陪同她一起上路。

居住在法国的燕妮一家见到两位老人高兴极了。

小“狼”龙格钩在外公脖子上不肯下来。

见到女儿和外孙们,燕妮夫人的病似乎减轻了不少。她和马克思与女儿一家到疗养胜地去游玩了一趟,又在女儿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后一段美好时光。

回到英国自己家中,燕妮夫人很快就卧床不起,奄奄一息。

马克思和家人全力地照顾她。由于焦虑和难过,马克思什么也干不下去,甚至茶饭不思。为了镇定自己,他只能靠做数学题来放松自己。

过度的焦虑和劳累使马克思也病倒了。

爱琳娜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父亲,忙得不可开交。看着朝夕相处、终生相伴的一对恩爱老夫妻现在分别躺在各自的屋里,互相牵挂着,但又不能见面的焦急样子,爱琳娜心里也非常难过。

经过一段精心治疗,马克思病情有了好转。当他可以下床时,立即又每天开始照顾夫人。

可是,死神仍然残忍的将这位善良慈祥的老人带走了。不过,在生死别离之际,两位奋斗了一生的老人仍然保持了坚强、乐观的精神。

1881年12月2日,燕妮夫人的生命到了最后时刻,但她尽力露出笑容,握住马克思的手说:“卡尔,我不行了。我要走了……”

马克思望着燕妮,说不出话来,只是握着她的手。

188年12月5日,燕妮夫人在伦敦下葬。

天气阴沉,寒风凛冽。

亲友们肃立在燕妮夫人墓前默哀。

恩格斯在燕妮墓前致辞:

死神又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老战士队伍中夺去了一个生命。

今年12月2日,卡尔·马克思的夫人受疾病长期折磨以后在伦敦逝世了。

这位具有极其敏锐的批判智能、巨大的政治上的机警、充沛的精力和热烈的性格、忠于自己战友的女性,在差不多40年中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社会公众看不到的,现代报刊的年鉴里也没有记载下来。这一切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感受得到。

但是我们深信:那些巴黎公社流亡者的妻子们,还会时常回忆起她,而我们,也将时常为再也听不到她那大胆而合理的意见而感到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