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3
45207300000036

第36章 独特的风俗(5)

在围城内一个货栈仓库的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阿拉伯的玻璃器皿和中国的青瓷和陶器。这些瓷器大多已经损坏,从碎片上看,这些瓷器是14世纪至15世纪的中国瓷器,其中两块碎片明显是青瓷大花瓶的底部,在底部的中央还有用青釉绘制的“大明成化年制”

6个字。这说明中国和津巴布韦两国当时已经有直接或间接地有贸易往来。

马丘比丘遗址“云雾中的城市”

数百年前,印加帝国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居民人口短时期内锐减了90%。在这样一个没有文字,仅靠口传历史的民族中,人口的消亡便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好在精于石器建筑艺术的印加人留下了永恒的马丘比丘古城。

马丘比丘古城坐落在两座山峰中间陡峭的山脊上。从远处看,马丘比丘古城似乎随时都可能从狭窄的山脊上滑下深渊。古代印加人为什么要在绝顶上建造城市,着实令人费解。

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几百年来都没有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因此也免遭劫掠。当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海勒姆·宾汉姆偶然发现马丘比丘古城的时候,它已经被几百年来生长的灌木和苔藓藤蔓所遮盖,只能隐约看到些断壁残垣。今天,杂草藤蔓虽然已经被清除了,但是想要瞻仰古城,仍然需耐心等待笼罩古城的山中云雾散尽。这也就是马丘比丘古城被叫作“云雾中的城市”的原因。

“祭典之城”——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古城位于秘鲁南部湍急的乌鲁班巴河岸、海拔2458米高的悬崖之上,是印加帝国全盛时期最辉煌的城市建筑。它是为了举行祭典活动而在山巅建造的“祭典之城”,它的城市功能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印加民居城市。在马丘比丘古城的神庙建筑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用于观测日月星辰运行的石刻,他们认为,这里是印加时代宗教祭典中心及天文观测中心。

马丘比丘古城建于15世纪,占地约13平方千米,主要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古城的建筑包括太阳神庙、祭坛、军事堡垒、贵族庭院、平民住房、市场、作坊等近200座建筑和连接山坡与城市的约3000级台阶。在山脊的斜坡和后山,还有百余层梯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蔬菜。在遗址境内,还分布着许多“卫星城”,花园、通道、宫殿等建筑的遗址随处可见。

悬崖上的古建筑

马丘比丘整座城市大致分为以花岗岩巨石圈出的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区包括有一级级梯田的农业区、贵族住宅与神庙齐聚的区域,下城区则是民届与仓库并存的区域。位于城市东南的农业区,占马丘比丘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一条沟壑将它与城市区隔开。在农业区,大约有一百块梯田以及排水渠、墙壁等农耕设施。整座城市格局的区域划分非常明确,纵横交错的台阶将神庙、王宫、堡垒、民宅、街道、广场等建筑连接起来,有的石阶甚至多达160层。这些建筑全部是用紧密结合的大块花岗石砌成,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由石匠们依靠简单的工具建造而成。几个世纪以来,马丘比丘经历过多次地震和山洪,但雄伟的古城仍然完整地屹立在山巅,这也证明了古代印加人建筑技术的高超。

整座马丘比丘古城只有一个供进出的城门,古城居高临下,形势险峻。城内的街道虽然狭窄,但排列井然有序。在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可以表明一天时间的石制日晷,这表明印加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

令人不解的是,建造马丘比丘古城时需要用到的石料,远在600米下的山谷里。即使是在今天,在动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的情况下,要把这些沉重的石块运到悬崖绝壁,也非易事。那么,古代的印加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测量太阳升起点的“捆日石”

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的子孙,对太阳极其崇拜。有人认为,他们把自己的城市修建在高高的山巅上,是为了更接近太阳。在印加人建造的城市中,都会有一个神圣的日晷仪,用它来标明太阳的运行情况,并且象征性地“捆”住太阳,防止它坠落。马丘比丘古城有许多神庙,其中的太阳神庙就是祭祀太阳的场所。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在每年的夏至和冬至日,太阳光恰好可以从神庙东面3扇排成一条直线的窗口射入,并且准确地投影在庙中用来测量太阳升起点的“捆日石”上。这块长方形大石盘高约2米,直接用山顶的岩石刻成,石盘上还刻有刻度。在石盘的中心,有一个突出的石桩。随着太阳的运行,石桩会在石盘上投下阴影,指明一天当中的时间。除了标明时间外,印加人还通过它来确定季节。每当夏至或冬至日,印加人便在此举行太阳节的庆典活动。

克里姆林宫沙皇的住宅

俄语“克里姆林”的意思是“城堡”,在俄罗斯各大城市的“克里姆林”中,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最具有代表性。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历史上曾是历代沙皇的住宅,也是14至17世纪俄罗斯的宗教中心,与13世纪以来俄罗斯所有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都密不可分。

13世纪,蒙古人占领了俄罗斯。200多年后,莫斯科大公摆脱了蒙古统治者,在莫斯科定都,克里姆林宫随即成为皇家宫殿。此后,伊凡三世陆续聘请了许多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重新扩建了克里姆林宫及其东侧城墙外的广场——红场。19世纪初,莫斯科在拿破仑大军的进攻下成为一片废墟,好在城市并未沦陷,统治者于战后迅速恢复了克里姆林宫的旧有规模,还在红场增建了不少色彩装饰考究的教堂。今天的克里姆林宫由一道长2235米、厚约3.5至6.5米、高约5至19米的砖红色围墙包围,内部面积达到27.5万平方米。这座宫殿除了4座城门、20座塔楼外,里面还有许多壮观的建筑,包括教堂、皇宫及办公大楼等,规模十分庞大。

俄罗斯政府所在地

克里姆林宫以前是俄国沙皇的宫殿,现在是俄罗斯政府的所在地,在1156年始建于莫斯科河畔的绿色山冈上。克里姆林宫是由许多高大豪华的教堂、宫殿、塔楼等组成的建筑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群,色彩缤纷而又十分和谐。宫内有20座塔,其中最漂亮的一座叫“斯巴基塔”,尖塔顶上装有玛瑙石的五角星,光芒四射,是莫斯科的象征。

克里姆林宫里的教堂建筑都很有特色,最美丽的教堂要数有“用石头描绘的童话”之称的“圣瓦西里教堂”。它由9座参差不齐的高塔组成,中间最高的方形塔高17米。虽然这9座塔彼此的式样色彩均不相同,却十分和谐,为整个克里姆林宫增色不少。其他著名教堂还有圣母升天教堂、报喜教堂、天使教堂等。

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是81米高的“伊凡大钟塔楼”。

塔楼五层重叠,楼上8个棱面的窗口都放置有自鸣钟,拾级而上至顶楼,即可饱览莫斯科景色。

伊凡大钟塔楼附近有著名的“钟王”。钟王高10米,重200多吨,钟体还饰有精致的浮雕,号称“世界第一大钟”。但是该钟铸成后只敲了一下便出现裂痕,因而此后再也没被使用过。《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过的钟”。

美丽的广场——红场

位于克里姆林宫东侧城墙外的红场,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下令在城东开拓的“商业广场”。1517年,广场发生火灾,一切设施全部被焚毁,从此广场更名为“火灾广场”。后来,广场又多次易名,直到17世纪下半叶,才称之为“红场”。在俄语中,“红”字含有“美丽”的意思。“红场”的“红”字便是取这一层意思,直译应为“美丽的广场”。不过,在沙皇统治时期,这里并不美丽,它曾经是执行极刑的地点,也因此烙上了血迹斑斑的历史痕迹。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占领了莫斯科,却不料中了俄国统帅库图佐夫的计策,部队得不到物资补给。第二天晚上,莫斯科又突燃大火,法军损失惨重,只好仓皇逃出莫斯科。莫斯科被烧毁后,莫斯科人民很快便重建了这个城市。

他们拓宽了红场,并且修建了一座座纪念性设施和建筑物。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莫斯科人又把红场与邻近的瓦西列斯夫广场合二为一,把红场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红场中的列宁墓

列宁墓位于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东墙正中的前面。1924年1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制结构,1930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

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外表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采用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陵墓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名字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距列宁墓不远,有列宁博物馆,里面珍藏着列宁的遗物和列宁的传记等。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宫墙之间,是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墓地。红场西北有无名战士纪念碑,碑顶火炬昼夜长明。红场周围的建筑物古朴庄严,具有古老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罗浮宫万宝之宫

罗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在王宫里收藏了许多艺术精品,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像,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

罗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它的展品丰富、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据统计,岁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约45公顷,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期。

整座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

现在,罗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

东方艺术馆与古埃及艺术馆

1793年8月10日,罗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法国人将宫中的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

罗浮宫的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

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利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它们大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的泥像等。

古埃及艺术馆建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绘画馆·雕塑馆

罗浮宫绘画馆内所收藏的绘画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出自外国画家手笔。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

(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德拉克洛瓦的《肖邦像》

(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等。

雕塑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胜利女神和爱神的雕像

在罗浮宫的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像,二是《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像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被发掘出来。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海战胜利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胸部健美,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之感。人们更为熟悉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身高2.04米,创作于2世纪。维纳斯是希腊的爱神与美神,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围每天挤满了观赏者。她半裸着身躯,极为端庄、自然,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

北京故宫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

北京故宫亦称“紫禁城”,是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群。明清时的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两部分,而内城又包括皇城和宫城,即明清帝王处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故宫建筑讲究风水,虽处于平坦开阔的地带,亦有意形成“前水后山”型的布局。“前水”指的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及太和殿前的金水河。“后山”指的是人工堆成的景山。故宫建筑还讲究轴线

故宫对称,其主体建筑皆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两侧建筑依次向左右展开。这条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天安门、前门及外城的南门永定门,向北经景山、钟楼,至鼓楼结束,宫城的轴线与北京城的轴线重合,8千米长的轴线纵贯全城。

故宫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的主要宫殿,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这部分宫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最高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主要由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组成,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区域,在清代也是皇帝进行日常政治活动的地方。

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太和殿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册立皇后、大婚、生子、宣战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相关的仪式。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该殿的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制中最高等级的: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屋顶上多至10个的仙人走兽,建筑的开间大小,以及以龙为主题、以金为用色特点的彩画,无可复加地透着豪华庄严的气派。

在太和殿前的大平台上,东侧设有古代计时用的“日晷”,西侧有度量谷物的容器“嘉量”。此外还有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这些既是大典时的礼仪用具,同时也是江山永固的象征。太和殿内中央的6根蟠龙金柱之间,有一个7级台阶的华丽台子,台上为镂空楠木金漆雕龙宝座,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上下金光一片。当年,皇帝就在这片金光中高居宝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不过,在这个无比显贵的地方,也曾发生过一些滑稽的事情。比如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极时才3岁,当人们把他抱上宝座,百官拜伏,山呼万岁的时候,竟把这个末代小皇帝吓得大哭起来。

清代三位皇帝的成婚之地——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