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3
45207300000033

第33章 独特的风俗(2)

月饼一般以四块为一斤,意喻家庭团圆,同时也祝愿仙子嫦娥早结良缘。山西以南,讲究做一个特大月饼,专供祭月;山西以北讲究祭月用套饼,由小到大,垒起来像座宝塔。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外出的要赶回来,出嫁女儿要在婆家过夜,新媳妇回娘家要由女婿专程去接。

祭月除月饼外,还需要准备西瓜和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的选取也是不简单的,必须在收获时精心挑选半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门祭月。

观潮的习俗主要盛行于南方。它最早见于汉代,到唐宋时观潮已形成很大的规模了,尤其是南宋,因临安为京都,所以每年的中秋节,江浙一带万人观潮,盛况空前。

观潮之风一直延续至今,今日南方杭州等地仍于中秋赏月观潮。山西汾河中下游,每年8月中旬汾河涨潮之时,常有人结伴前去观望。近年来汾河上修筑了许多公路大桥,8月潮涨,新绛、稷山等地的群众成群结队到大桥观潮。

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节和菊花节、老人节等。重阳节起源于秋游去灾的风俗,后来才演变为重九节。中国以九为阳,故曰重阳节。

农历九月,天高云淡、山清气爽、丹桂飘香、艳阳高照,登山远眺,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重阳登高、饮酒、系茱萸避邪的习俗相沿至今。晋南自古就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等名言。

九九重阳节沿袭到今日,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变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节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88年7月19日确定“九九”重阳节为本省老年节。因而山西在每年重阳节这天,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庆祝老年人节日的活动,使重阳节的气氛愈加热闹而有意义了。

重阳节这天,全国各地几乎都会举办菊花展,其中以广州和北京的花展最负盛名。中国的菊花种类达两千余种,菊花的名字华丽而富有诗意。如杏花春雨、明雪照秋菊、醉杨妃、玉手调脂、佛见笑、海棠着露、春红月色、夕照松荫等。闻其名如睹其丽姿艳容,观之,实乃艺术享受。

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菊糕”。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宋代便已十分盛行了,一直沿袭至今。山西重阳糕属面食糕点,以枣泥、银杏、松子、杏仁为馅,可做9层。有的在糕点上做两只小羊,取重阳之意;有的在糕上插小彩旗,以图吉利。“糕”谐音“高”,喻步步高升之意。家境好的人家在这天不仅要吃重阳糕,还要吃寿面,或大摆酒宴,庆贺全家平安健康。

除夕

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又称年三十、除夜、岁除等。这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逢年末,再贫穷的家庭也要准备许多过年的物品,还要作许多的准备。首先,是打扫庭院,进行扫除,把家里家外都清扫得干干净净,为过春节准备一个新的环境。其次,是准备过春节的佳肴,如杀年猪、灌血肠、做豆腐、蒸年糕、炸面货等,最后就是办年货了。主要是购买红纸、神马、香烛、点心、糖果、皇历、灶王爷、玩具等,还要给小孩买新衣、鞭炮。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团聚在一起,首先要做的是包饺子,包时讲究说吉利话,主妇要在几个饺子内放上硬币,初一谁吃到包钱的饺子就预示他一年要交好运,还要包些鼠、鱼形状的饺子和其他花样,让孩子们吃。除夕饺子包好后,当晚午夜时就要煮一锅,每人吃半碗,剩下半碗,意为年年有余。

除夕之夜,另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便是放爆竹,噼噼叭叭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犹如一声声春雷划破夜空,鞭炮响和道道烟火把人们带进了欢乐的春节。还有一些地方在除夕之夜放烟火,人们在美丽的焰火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除夕还有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守岁。民间称守岁为“熬百岁”,因这一天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民间认为熬的时间越长活得时间便会越久,小孩也越聪明,因此才有所谓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场面。古代除夕守岁之夜,堂屋要设一供桌,前系桌裙,地铺拜毡;桌上摆供品:糕馍、干鲜果品、各式点心,另设有锡香炉、香筒、银蜡台等。

每家还要在堂屋桌上点两支红蜡烛,俗称“守岁烛”。

守岁烛讲究生花报喜,即燃烧中的烛头要呈虎刺梅状,叫“元宝”。红烛生“元宝”则表示新的一年全家吉祥如意。20世纪40年代,许多家庭改用食油灯,食油灯灯芯用棉花捻子,也讲究生花报喜。50年代以后,改用煤油灯,很少有此现象了。现如今,人们在享受了电的方便之后,有不少地方在大年夜又重新燃起了蜡烛,生花报喜之俗又重新在人们中传开了,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盼望幸福的愿望。

除夕守岁是合家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夜晚,是中华民族的“幸福之夜”,现代节日元旦

元旦是公历新年开始的第一天,这一节日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将元旦指为公元纪年的岁首是自公历传入我国以后才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的第一天。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所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这样来计算,我国是世界上第十二个庆祝元旦的国家。

国际妇女节

国际妇女节俗称“三八节”,是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平等、解放而斗争的节日,它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自己权利的象征。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为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和低薪,举行了一次抗议游行,被警察强行驱散。两年后,这些妇女组织了工会。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而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并享有选举权等。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1909年5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一些同家的进步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中国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始于1924年。当时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中国妇女在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召开了第一个庆祝“三八节”的大会。到会人数达数百人,由何香凝主持。

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争取妇女解放”等口号,要求妇女有劳动平等权、教育平等权、工作权、参政权。大会还提出: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多妻制;禁止蓄婢、纳妾,废除娼妓制度;建立儿童保护法。并举行了示威游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当年12月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

每年3月8日,全国妇女放假,举行各种纪念、庆祝活动。

联合国从1975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

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

“五一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市的工人大罢工。1884年,美国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名存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关心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罢工开始了。

1886年4月,25万工人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此项活动由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所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

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买了2000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的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制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4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举行更大的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

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大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就在这时,一颗炸弹突然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警察,炸伤7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群众,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警察查抄嫌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被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此次活动的领导者——8名芝加哥游行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杀。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并于1887年11月11日判决其中4人绞刑,另有一名自杀于狱中,其他三名直至1893年才被释放。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了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我国工人阶级庆祝五一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那年以铁路工人为主的哈尔滨劳动人民举行了我国最早的五一节庆祝活动。1918年,中国的革命者们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散发介绍五一节的传单。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五一节纪念活动。1921年北京的五一节庆祝大会上,工人阶级唱起了最早的一首纪念国际劳动节的歌——《五一纪念歌》,这是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教员与北大进步学生共同创编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公告全国在这天放假。1999年起,劳动节的法定假期增至三天。近年来,中国的“五一”劳动节又和前后的双休日合并,演变成“七天黄金周”。2007年国务院对法定假日进行修改,劳动节的法定假日又由三天减至一天,从2008年开始执行。

六一国际儿童节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组织枪杀了捷克的利迪策村16岁以上男性公民一百四十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早在1925年8月,世界上54个不同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护儿童宣言》。宣言中对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及怎样救养儿童的问题均有详尽的阐述。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1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热爱儿童,爱好和平,为儿童争取生存、健康、受教育权利而斗争的纪念日。

建党节

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等13人,代表了全国57名党员。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马列主义为行功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闲难,不能查记1921年7月“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7月1日作为党的成立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每年都会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新党员的入党仪式也常会选择7月1日这天举行。

建军节

公历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该节又称“八一”建军节或“八一南昌起义”,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这次起义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残害大批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才能抵抗反革命、真正带领人民走向解放。7月中旬,党中央决定,坚持革命的一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贺龙为总指挥。起义预定于7月30日晚举行,但正当起义就要举行时,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来阻挠起义,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起义被推迟到8月1日4时。后来又发觉叛徒泄密,前敌委员会果断决定,8月1日凌晨两点举行起义。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第二十四师,朱德率领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共三万余人。起义官兵向敌人发起进攻,霎时间南昌城内外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战,南昌守敌一万余人被全部歼灭,南昌城头升起了胜利的红旗,起义宣告胜利。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真正的武装队伍。这次起义带领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为了纪念对中国革命有着重大意义的这一天,1933年7月1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在瑞金召开第四十五次会议,作出了《中央政府关于“八一”